科技文化 展现合肥城市精神特质

合肥晚报 2022-04-08 11:42 大字

在合肥气象科普馆,小朋友在老师陪同下从“闪电长廊”经过葛传红 摄

合肥气象科普馆葛传红 摄

居民畅游合肥气象科普馆虞俊杰 摄

巢湖气象科普教育基地陈栋杰 摄

在巢湖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学生们在进行VR体验陈栋杰 摄

在合肥现代科技馆,学生正在体验物理三原色原理熊伟摄

在合肥现代科技馆,学生正在感受穿墙而过的光学原理熊伟 摄

包河区生活垃圾分类科普展示馆程婧 毛娴静 摄

市民正在参观包河区生活垃圾分类科普展示馆程婧 毛娴静摄

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现代科技馆、环卫科普展示教育基地……在“科里科气”的合肥,各类“科普教育基地”也都是“科里科气”的。在这里,市民不仅能正确认识自然现象,普及科学知识,还能亲身体验到合肥最新的各类科技成果。

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感受“科里科气”的气象知识

23年前,我国第一部SA型新一代天气雷达在合肥落成。它的建成,为淮河流域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支撑,也掀开安徽气象防灾减灾的新篇章。如今,位于合肥市蜀山区的合肥气象科技园内,服役23年的“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依然高高矗立着。它见证了安徽气象综合监测能力在不断增强,在2020年超长超强梅雨气象保障服务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安徽启动气象现代化建设以来,全省各种气象地面监测数据到达预报员桌面时间仅需57秒,数据的可用率则达到98%以上。24小时城镇晴雨预报准确率提高到88%,暴雨预警准确率提高到86%,强对流预警信号发布的提前量延长到40.2分钟。合肥气象科技园,也成了合肥重要的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是合肥科教一日游的景点之一,引导公众正确认识自然现象,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合肥气象科技园,位于蜀山区史河路16号,在安徽省气象局西侧,占地面积约20亩,1998年初步建成。

合肥气象科技园,是安徽省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科研和教育培训中心,主要职责包括向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决策气象信息,为重点工程和重大活动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向公众发布各类天气预报和警报。

合肥气象科技园,还承担着气象通信网络技术保障,气象资料收集、处理、加工、存储、检索,气象数据与全国乃至全球的交换任务等。

合肥气象科技园,园区内主体建筑为1999年建成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塔楼。可谓园区的标志建筑,塔楼造型独特、呈蓄势腾飞状,塔楼28层,高128米。

我国首部SA型新一代天气雷达位于塔顶,被誉为“庐阳银珠”,是中美合作生产的第一部同类气象设施,在全国后续多普勒雷达建设中起到示范作用。

合肥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塔楼,从侧面看,由两个巨型字母A、H组成,暗合“安徽”两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再细看,塔楼的组成又形如H、F两个字母,同时妙指“合肥”两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

合肥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塔楼顶部的“庐阳银珠”圆球,直径12米,外部由86块玻璃合成钢拼接而成,是多普勒雷达上的保护罩;内部是呈碟形构造的多普勒雷达站。

合肥多普勒雷达站雷达天线,每5分钟做一次全立体扫描,采集资料,时刻监测着江淮上空的风云变幻。人们习惯上将多普勒天气雷达称为观云测雨的“千里眼”——多普勒天气雷达以多普勒效应为基础,根据无线电频率的改变可以计算出波源相对运动速度。当雷达发射出去的电磁波遇到运动着的云雨粒子时,被它反射回来的电磁波频率就与原来的发射频率不同。在一定条件下,测出这个变化量,就可以得知云团垂直速度、水平风速、湍流运动以及气流的强烈变化等。

除了合肥气象科技园,合肥还有很多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其中就包括被认定为2021-2025年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合肥气象科普馆。

合肥气象科普馆是一个面向公众,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弘扬气象文化的科普展馆。其以各种空间造型等现代科技手段,创造奇特的视觉空间,使游人在生动、新奇、趣味的参观过程中认识气象、体验气象、感受气象。

合肥气象科普馆成立于2010年3月23日,位于合肥市庐阳区清源路合肥市气象局内。馆内设置了“好玩”的游戏,有“风力自行车”、“智力抢答”、“3D影院”、“避险与自救体验”等,进馆参观的孩子们不仅玩得开心,还能学到鲜活的气象知识。合肥气象科普馆展示内容主要有气象综合探测、气象文化、气象科普、气象知识、气象观测仪器等。设计人员充分利用了声、光、电的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场景营造、模拟体验、触摸互动等方式让青少年自觉融入气象知识的海洋。

合肥市气象局对合肥气象科普馆采取定期开放和预约开放相结合的方式,每年“3·23”世界气象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定期开放,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

在合肥市巢湖市,也有一个气象科普教育基地,位于巢湖市气象局综合楼一楼,是由政府投资依托巢湖市气象局进行建设的公益性基础设施,2018年8月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科普馆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分为5大展区:诗画巢湖、气象3D影院、观云测天、趋利避害、展望未来。

巢湖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开放场地包括气象科普馆、地面气象观测场、巢湖市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中心等。基地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引导参观、亲身体验等形式向社会公众普及有关天气气候、气象灾害防御、气候变化等科学知识,让公众对气象有一定的认识,探索气象奥秘,了解气象在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合肥现代科技馆:

科技、人文与自然的完美统一

合肥现代科技馆位于合肥市董铺水库的“科学岛”上,坐落于科学岛的东南端,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由原“一号别墅”改建而成,基本保留“一号别墅”的外观风格,青瓦红墙与周边的绿树、碧水相映衬,优美和谐,别具特色。

合肥现代科技馆于2009年8月29日开馆,年接待公众2万人次,目前已成为安徽省科学传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1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被评为合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第四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合肥现代科技馆突出“科学·人文·自然”主题,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在现代科学技术普及教育方面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充分利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现有资源,展示科学成果,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开展有特色、有实效的科普教育活动。

科技馆分为序厅、智能时代、能源世界、光学世界、材料世界、磁的魅力六个展厅。展品由科研人员自行开发,目前展项90余套。

序厅主要采用文字和图片展示形式,介绍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基本概况、国家领导人历次视察情况、科学岛上产生的院士以及合肥市的科教优势。

智能时代展厅通过文字、图片、虚拟放映、互动展品等形式向观众介绍人工智能知识。伴随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人工智能科学为基础的智能时代: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智能家具正逐渐向我们走来,智能技术在通讯和互联网中的应用,更将前所未有地改变时空观念、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能源世界展厅通过文字、图片和多种光电演示模型,向观众展示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方式:风能、水能、潮汐能、太阳能、化石能源等,以及解决人类未来能源问题的核聚变能。

光学世界展厅主要分为三个展区:成果区主要展示与安徽光机所专业方向有关的科研产品;演示区展示有关光学的科普展品;DIY区是在工作人员指导下,由参观者自己动手,尽情体会光学世界的神奇与奥妙。

材料世界展厅以文字、图片、实验设备以及书籍等形式,带领观众漫游美妙神奇的新型材料世界:泡沫材料、纳米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新型材料的相继使用,使世界的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它们也将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磁的魅力展厅以“磁的基础知识——磁的实际应用——磁的研究与发展”为主题。通过图文、互动展品形式,让观众认识磁、了解磁,并通过对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方向作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磁的探索和研究兴趣,激发公众投身科学的热情。

环卫科普展示教育基地:

全方位展示合肥环卫历史变迁

过期药品要三百年才能自然降解,化妆品竟然要五百年……这些知识你都知道吗?在合肥的环卫科普展示教育基地,藏着很多“黑科技”和“冷知识”。

2021年,包河区生活垃圾分类科普展示馆入选“合肥市第五批中小学生校外素质教育基地”。自2020年11月开馆以来,该馆由“中转站”变身“科普展示馆”,不仅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了一处教育基地,而且扩大了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率和受众面,进一步增强市民认同感参与度,营造了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作为安徽省首座以生活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大型科普展示馆,包河区生活垃圾分类科普展示馆以特有的文化、教育、互动、艺术氛围,保持着持续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全省首座集功能性、体验性为一体的大型科普馆宣教基地作用。截至目前,共接待垃圾分类工作者、党政机关、社区居民、学校师生等群体参观近万人次。

包河区生活垃圾分类科普展示馆位于滨湖新区玉龙路与洞庭湖路交口西北角,面积约650平方米,布展面积近1000平方米,系统展现了生活垃圾的分类知识、发展进程,并以鲜活的互动体验和实物展示让市民直观了解垃圾分类,参与垃圾分类和减量行动。

据了解,该馆本身即是一座废弃建筑再利用的“代表之作”。科普馆原建筑为停用闲置的垃圾中转站,改造后的展馆分上下两层,包括了“重新认识生活垃圾”“奇妙的垃圾分类”“快乐分类魔法乐园”“垃圾分类 让世界更美好”四大板块,成为一座融入科技元素,集科普宣教、趣味互动、环保手工制作展示为一体的科普馆。

一楼科普区展示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主要内容有重新认识垃圾、垃圾降解时间等,通过实景沙盘、多媒体LED屏幕等展示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城市生活垃圾产生过多且不分类所造成的危害,引发参观者思考。

二楼科普区则利用图文、AI互动游戏、视频、手工制作等多种丰富形式,让前来体验的市民更加直观了解垃圾如何分类,了解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全链条工作流程、合肥市垃圾分类推进历程及包河区垃圾分类工作动态等内容。

同时,馆内还设手工制作区域,寓教于乐,让参观者在探索体验中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尤其在垃圾分类成果展示区,还汇聚了广大中小学生及社会热心人士的众多垃圾分类手工作品,充分体现资源利用、变废为宝的创意。(下转04版)

新闻推荐

电商快件以后或不再 二次包装

本报讯4月3日,记者从合肥市邮政管理局获悉,近日,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合肥市“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