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祭天礼器走向冬奥会奖牌
张敬国和徒弟制作的剪纸贺礼
一枚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直径11.2厘米、厚0.5厘米的圆形玉双连璧,不仅证明了5300年前巢湖流域就已经有了玉石精加工的工艺,更以“天地人和 同心求中”的内在思想,成为冬奥会奖牌设计“原型”之一。近日,凌家滩遗址的发现者和连续五任考古队长张敬国,再以玉璧、虎首为原型设计徽风剪纸,为冬奥会献礼。
凌家滩玉器于上万件文物中脱颖而出
“2022北京冬奥会奖牌样式公布时,我正在电视机前看见了,当屏幕上与奖牌并排出现着凌家滩玉璧时,我心里别提多激动了。”张敬国是凌家滩遗址的五任考古队长,这枚玉璧便是他亲自挖掘出来的。据他介绍,这是一枚外径11.2厘米,内径2.9厘米,厚0.5厘米的玉双连璧,呈玉灰白色,扁圆形的玉器。表面润亮,整体呈同心圆造型,中部圆形镂空,外环边有四个对称的孔。
“玉璧在古时候是祭天的礼器,平常是不会拿出来使用的,而且这枚玉璧的表面光滑透亮,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具有加工玉石的工艺了。”深耕凌家滩遗址考古20余载,尽管张敬国对这枚玉器的故事已是了然于胸,但为何它能获得冬奥会奖牌设计团队的青睐,这依然令他和队友们心存好奇。
近日,张敬国在一次和奖牌设计者之一的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杭海的连线中,得到了答案。“玉双连璧是大圆包小圆的造型,外部的大圆象征着宇宙、世界,而内部的小圆则是家国、个人。而连接着这两段圆的中间部分,则氤氲着是中国、中心的含义,这不仅是包容依存的关系,更展现了冬奥会天地人和,相互融合的理念。”当听到凌家滩的玉璧是从上万件文物中脱颖而出,成为奖牌设计“原型”后,张敬国透露内心还是非常自豪的。
生态资源造就凌家滩先进文明
张敬国坦言,这枚玉双连璧只是凌家滩出土的上千件玉器中的普通一件。经过三代考古人员的不断探索,凌家滩遗址已经越来越清晰地表明,这里曾在5300年前就出现过繁盛先进的文明,跨进了中华文明的门槛。
“现有的220万平方米的凌家滩遗址中,除了大量精美玉器外,我们还发现了红陶块、环壕等建筑、防御遗迹,说明这里曾有众多居民在大范围的区域活动过,这是一处重要的、大型的聚落遗址。而依据C14检测,这些文物的出现时间都在5300-6000年之间,比良渚文化还要早上近千年,可以说是中国目前最早的玉器文明发源地了。”
根据考古专家研究,这片辉煌一时的凌家滩文明很有可能是因为洪水灾害而没落,但在5300年前就能在满足温饱的基础上富余生产力进行玉器精制,这离不开巢湖流域富饶的地理位置。“凌家滩附近依傍裕溪河、巢湖水资源丰富,背靠太湖山,山水相依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当地的人文发展,我们也发现了碳化的粳稻、籼稻颗粒。同时,这附近丰富的玉矿资源,同样为玉器文明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没有一处文明是孤立的,张敬国表示,纵观整个巢湖流域,凌家滩文明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说以巢湖水域为中心,周边的流域文明都有了悠久的历史。
以文化之礼 祝福冬奥会
文化内涵的契合使得这枚已经卧于故宫博物院的玉双连璧,得以走向世界的面前。而作为它的二次“接产婆”,张敬国和徒弟也精心制作了一幅文化好礼,赠与奖牌设计团队。
“这是一张长丰剪纸,图案中的元素除了有入选的玉璧外,还精心挑选了具有好意头的玉双虎首璜图案。造型飘逸的汉字‘冬’,以及祝福的话语,都由长丰县剪纸非遗传承人顾世萍一笔一画细心剪裁,希望在虎年召开的北京冬奥会顺利举办,各国运动健儿都取得优异成绩。”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孙皞乾 文/摄
新闻推荐
风雪归途 全省高速有备无患 车流高峰时段高速收费站将开启全部车道
中央气象台预报显示,本周安徽省将迎来大范围雨雪天气。雨雪加上春运高峰,回家路上可能会有点堵,那交通部门准备得怎么样...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