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合肥 未来可期 政府工作报告在全市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合肥晚报 2022-01-13 00:31 大字

科技创新顶天立地,城市发展势头强劲。生活在这座活力之城,人们不仅看到了不停奔跑的合肥速度,也深深感受到执政为民的合肥温度。连日来,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市民纷纷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分享内心的希冀,共话“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蓝图。

见证、记录、参与这座城市的成长

“作为一名职业新闻人,我曾经连续12年赴京报道全国两会,连续14年参与安徽省两会的报道。”市人大代表常河是《光明日报》驻安徽记者站站长,今年是首次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参加合肥市两会。

“合肥被网友评为‘中国最大黑马’‘城市发展最强劲的逆袭者’‘最具活力的网红城市’,也是我的第二故乡。”提及参会感受,常河表示,人大代表是城市发展的参与者,自己多了一个倍感压力、倍感责任、倍感光荣的身份和职务。

常河说,人大代表和新闻工作者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采访本身就是调研,写稿本身也是提出建议和酝酿观点的过程。人大代表为人民代言,新闻工作者为人民发声,所以我能做到的唯有不负代表的使命,不负人民的重托,不负新闻人的职责和情怀。今后将认真履职,助力合肥发展,在本职工作上深入调研,讲好合肥故事。”

“1月10日上午,听取了一份沉甸甸的,充满自豪、自信、自我加压的政府工作报告。”常河说,“这是合肥过去四年亮点满满的成绩单,也是过去一年可圈可点的高分答卷,同时又是未来五年目标志存高远的远景蓝图,还是2022年稳中求进的目标规划。无论是对成绩的总结,还是对不足的反省,对未来的规划,都能够看到不停奔跑的合肥速度,感受到执政为民的合肥温度。”

透视这份政府工作报告,常河用一句话总结:科技创新活力迸发,“民生小账”暖意洋洋。他说,从令世界瞩目的量子优越性,到万亿俱乐部的高歌猛进;从老城改造的“减法”,给老百姓获得感带来的“加法”,到南二环畅通、就近高考、治理杨絮、智慧停车的润物无声,合肥的青春活力,独创、普惠、品质、温情,如同一本大书的章节,每打开一页,幸福气息扑面而来。

“生活在这样的合肥,值得;能为这样温润的城市的生长和成长,做见证者、记录者、参与者,骄傲。合肥在‘人民城市为人民’方面做出了最好的注解,也给我们媒体人提供了丰富的、鲜活的、滚烫的、独特的素材。”常河感慨。

无论是作为人大代表还是作为职业媒体人,常河认为,不仅应该看到“网红城市”的光鲜,还要听到“黑马”奔驰时的嘶鸣;不仅要有为一座城市喝彩鼓掌的热情,还应该有为这座城市增添不留遗憾的冷静。

“青春期的合肥,给城市治理者带来真正的考验。”常河说,这需要给合肥时间去完善,应该有“长江不拒细流,泰山不择土石”的胸怀,认真倾听来自最基层的声音,逐一梳理、逐项改进、逐步提高。

聚焦三大板块推动科研成果落地

“在聆听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有关‘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字眼频频跳出,作为一名科技领域从业者,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市政协委员韩东成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后五年,合肥将聚力打造科创名城、产业名城,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和“冠军”企业,加快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高地。韩东成格外关注,这对东超科技未来的发展来说非常利好。

东超科技研发的电梯空间内的无接触电梯按钮终端,已经走进了合肥人的生活。目前,他们的产品已走出国门,远销海外。

过去一年,东超科技不仅收获了近亿元的生产订单,还荣获了2020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1年,我们收获满满,2022年,我们信心十足。”韩东成表示,下一步,东超科技将加大市场化推广和技术研发,同时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尽早实现更多科研成果的落地应用。

“目前我们主要聚焦三大板块,一是智能车载板块,二是智能家居板块,三是智慧医院板块。”韩东成透露,接下来将在这些领域着重发力,尽快把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推向更广空间,为“科里科气”的合肥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加大对典型创新案例的挖掘与研究

“我看到政府工作报告后,感到务实进取、振奋精神!”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合肥行政学院)现代科技与文化教研部教授汪晓梦表示,自己正在扎实做好政府工作报告的学习与进一步解读。

“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和落实党校工作新要求与创新发展,我今后将围绕市委党校(合肥行政学院)‘四高’新要求,为党校新时代创新发展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汪晓梦说,“具体到个人,要坚定政治站位,进一步高品质优化教学专题设置,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能力。围绕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要求,进一步加强自我建设,努力成为优秀的全市干部教育工作者。”

在切实做好合肥创新研究与经验总结方面,汪晓梦认为,作为一名学者,今后要充分发挥社科智库作用,对合肥市创新工作全面了解,设置专项课题,深度调查研究。同时,加大对典型创新案例的研究与挖掘,开发案例教学专题,进入党校主题班课堂。

“我们党校一直以来持续加强合肥市创新经验总结,编写本土特色创新教材,在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中掀起学创新、讲创新、干创新的热情。”汪晓梦说,今后将撰写高质量研究报告,为合肥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用艺术展示合肥的温度与气质

“昨天看到了新闻报道里‘刷屏’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心非常激动,因为报告说到我们文艺工作者的心坎里了!”青年非遗工作者丁健对记者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五年,合肥将打造文化之城,加快开创文化事业和产业繁荣兴盛的新局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丰富文化供给,让大湖名城成为文化高原。其中,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特别提到,挖掘合肥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创新文化、民俗文化,聚焦合肥火热的发展实践,创作一批代表合肥文化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一直在点头!因为我一直从事相关方面的创作,感到自己从事的事业跟报告提到的内容不谋而合,能为文化合肥的建设贡献一点个人力量,感到十分光荣。”

今年,在“百年党史润少年心田 非遗剪纸讲蜀山故事”党史学习教育进社区活动中,丁健带来了一幅15米长的巨型剪纸。在这幅剪纸中,不仅有美丽的巢湖、天鹅湖、大蜀山风景,还有渡江战役纪念馆、合肥南站、中国科技大学等,从剪纸中建筑、风景的变化,可以看出合肥近些年来的发展历程,让孩子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了解党史小故事,激发爱党爱国热情。

丁健说,他希望为合肥本土故事“发声”,作为一名党员,又是一名文艺工作者,要多去做有意义的事,多出有价值的作品。

“精益求精,博采众长,向老前辈、老艺术家学,把非遗剪纸工艺学扎实。其次是出作品、出新品,出我们的合肥作品,乃至安徽作品。比如合肥的美景和‘科里科气’的城市气质,其实都可以用剪纸来呈现,通过创新作品形式,让作品更具合肥味道。”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丁健为自己定制了未来发展的“路线图”。

在丁健看来,合肥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是一座有激情、蓬勃向上的城市。今后,他将创作一系列剪纸人物,以套色剪纸的形式集中呈现外卖小哥、环卫工人、人民警察、医护人员等基层工作者无私奉献的形象,展现合肥人民的精神面貌。

“我还希望通过办公益性展览,让更多的人关注剪纸艺术,鼓舞更多的人加入这座城市,为合肥发展贡献光和热。”丁健说。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卫晓敏刘畅

新闻推荐

深融长三角 争当优等生 合肥包河:紧扣“三区”定位 高质量发展再提速

“三点半课堂”丰富学生生活。滨湖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夜色。以安徽创新馆为龙头,16.8公里黄金湖岸线创新元素涌...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