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墨客纷沓至 吟咏酬唱颂庐州
○南宋才子姜夔在合肥赤阑桥畔留下许多优美的词作
○巢湖的湖光山色
○《白石知音》壁画传神地塑造出女子抚琴和弹琵琶的动人画面
○赤阑桥遗址石碑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曾在美丽的店埠镇留下诗作
历史上,合肥因其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厚的文化底蕴,给历代诗人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灵感,吸引了诸多文学“大咖”为其吟诗诵词,李白、苏轼、王守仁(王阳明)、姜夔等均作过与合肥有关的诗词。名篇佳作彰显庐州绚丽多姿,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
李白等诸多文学大家曾为庐州写诗
“诗仙”李白曾多次作过与合肥有关的诗,安史之乱期间,李白送一位裴姓朋友赴庐州任长史职,作诗《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西江天柱远,东越海门深。
去割辞亲恋,行忧报国心。
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
五月披裘者,应知不取金。
裴大泽,河东裴氏。“五月披裘”的典故则寄意志高行洁。
《寄上吴王三首》是李白来合肥赠予吴王李祗的干谒诗。天宝九年,李白到庐江(今合肥庐江县)谒见庐江郡守吴王李祗。李白在吴王府邸与吴王相处甚密,共宴同酌,观赏歌姬表演,主宾欢悦。第三首因有转韵,疑为古风体。
其一
淮王爱八公,携手绿云中。
小子忝枝叶,亦攀丹桂丛。
谬以词赋重,而将枚马同。
何日背淮水?东之观上风。
其二
坐啸庐江静,闲闻进玉觞。
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
其三
英明庐江守,声誉广平籍。
洒扫黄金台,招邀青云客。
客曾与天通,出入清禁中。
襄王怜宋玉,愿入兰台宫。
李白与吴王一起为当地一名杜姓秀才送行,作《同吴王送杜秀才赴举入京》。此诗虽为应时挥毫之作,却留下了“秋山宜落日,秀水出寒烟”这样的佳句,清爽秀丽、浑然天成。
秀才何翩翩?王许回也贤。
暂别庐江守,将游京兆天。
秋山宜落日,秀水出寒烟。
欲折一枝桂,还来雁沼前。
苏轼也曾在老友赴任庐州时,作诗《孙莘老移庐州》寄别:
炉锤一手赋形殊,造物无心敢望渠。
我本疏顽固当尔,子犹沦落况其余。
龚黄侧畔难言政,罗赵前头且眩书。
惟有阳关一杯酒,殷勤重唱赠离居。
孙觉(1028-1090年),号莘老,高邮人,历任湖州、庐州、润州、苏州等地方官,苏轼好友,关系密切。两人皆因与王安石政见分歧而受排挤,时运不济,仕途受阻,但不忘苦中作乐,相互戏谑。熙宁六年(1073年)三月,孙觉赴任庐州,赠诗,苏轼次韵寄别。然孙觉原作已佚。
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守仁(王阳明)也曾作下有关合肥的诗句。
《立春日合肥道中短述》
腊意中宵尽,春容傍晚生。
野塘水轻绿,江寺雪初晴。
农事沾泥犊,羁怀出谷莺。
故山梅正发,难寄欲归情。
立春日为重大节日,巢湖流域称之为迎春日,仪式隆重。此为作者在立春日赴合肥途中见闻抒怀。
《包城寺》
行台衣独寺,僧屋自成邻。
殿古凝残雪,墙低入早春。
巷泥晴淖马,日檐暖烘人。
云散小岩碧,松梢极目新。
包城寺在肥东老店埠镇内,原为镇上最大寺庙,毁于兵火,后辟为菜市,现称“老菜市”。
姜夔数十首词作抒发幽情厚爱
说起古诗咏庐州,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南宋著名诗词作家姜夔。在姜夔的一生行迹中,与合肥曾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与一对合肥“姐妹花”结为“知音”,谱写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留下了很多流传千古的动人诗词。
姜夔是江西鄱阳人,他的诗风格高秀,继承和发展了江西诗派的风韵。然而姜夔的一生,尤其是诗词创作的鼎盛时期,却是不断往返于杭州、合肥之间,因此在他的作品中,许多文字都是和合肥这座古城联系在一起的,真实细致地再现了那个时期合肥地区的风土人情。
南宋时期的合肥景色是何样的呢?在姜夔的两首词中得以这样描述,《淡黄柳》词云:“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凄凉犯》上阕云:“绿杨巷陌秋风起,边城一片离索。马嘶渐远,人归甚处,戍楼吹角。情怀正恶,更衰草寒烟淡薄。似当时,将军部曲,迤逦度沙漠。”这两首词写了合肥的柳色,一是春柳,一是秋柳,却都一样的凄凉,一样的依依可怜,牵动了人们的思乡之情。姜夔的诗词也赋予了赤阑桥很多浪漫色彩。姜夔曾在《淡黄柳》小引里云:“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在《送范仲讷往合肥诗三首》之二中又云:“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其中的赤阑桥,正是一段悲壮爱情故事的不朽见证。
800多年前,合肥满城巷陌,皆种杨柳,这样落寞与伤怀的小城却悄然温暖着姜夔的漂泊之心。正当其热忱满腔却报国无门之时,在赤阑桥畔偶遇知音,结识了两位多才多艺的歌女,“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同是天涯沦落人,共同的命运让姜夔与这两位妙龄女子情愫相牵,歌声、笑声更荡尽满心的疲惫。
这对姐妹正当青春年华,多情的姜夔和她们一起“笛里关山,柳下坊陌”“曾共西楼雅集”“小楼灯火屡题诗”。他与琵琶女大乔志趣相投,心灵相通,“沉香火里笙箫合”,由知音而两心契合,结下了生死之恋。
此后十多年间,姜夔数次来到合肥赤阑桥,最长的时间待了一年多,最少也是待一两个月,在赤阑桥宅与大乔小乔厮守相恋,制曲演奏,切磋音乐。或在筝笛浦、淝河、巢湖,荡舟歌咏,或在烛影摇红中亲密絮语,倾诉衷肠。大乔小乔为他缝补衣衫,嘘寒问暖,体贴入微。
姜夔少孤,人品清高,耿介拔俗,怀才不遇而长期漂泊。姜夔与她们彼此深爱,他是一心想赎出两位歌女结为伉俪,无奈囊中羞涩,生计清贫,因无力救助知音摆脱歌女生涯以践“旧约”之盟而含恨终身。相思之苦,离别之恨,便成为贯穿其诗词创作最主要、最持久的主题,因而,真切感人、至善至美。他感叹“零落江南不自由”“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北望淮楚”,“算潮水知人最苦”!他心系合肥故地,梦绕赤阑桥,惊看“旧时夜色”,倾听“琵琶解语”“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新诗漫与,好风景总是暗度。故人知否,抱幽恨难语”。
合肥也从此成了姜夔永远的眷念,在姜夔留下的80多首词作中,竟有20多首(今人考证为50多首)是与合肥相关的,这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显然,无论身在何处,无论相隔多远,姜夔早已将自己的精神归宿定格在了这个“杨柳夹道,依依可怜”的小城。
历史沧桑,斗转星移,800年前的这一地带已演变成现今桐城路从合肥八中至月潭庵的一段。为弘扬历史文化,桐城路桥更名为赤阑桥。
为纪念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词人姜夔在庐州古城留下的这段凄美故事,合肥城建部门在桐城路与芜湖路交口,即赤阑桥之南,建造了高约4米,长约50米的大型浮雕,表现“白石知音”遗事。浮雕上雕刻着姜夔所作的诗词,还传神地塑造出女子抚琴和弹琵琶的动人画面。2006年剧作家侯露女士创作的地方戏庐剧《魂断赤阑桥》,演出后获广泛好评。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赤阑桥这一文化。2014年,赤阑桥文化广场落成,项目总规模10万平方米,其中5万平方米为精心打造的高端文化产业集群——“赤阑桥文玩大厦”。赤阑桥文化广场着力培育书画文玩、文化产权交易、培训教育以及文化创意四大主题文化特色产业,正在开启老合肥地名的新地标!
清人吴步林笑谈濡须千古事
“坞传偃月障河滨,重镇曾闻此战争。曹魏多军空破垒,孙吴有子但荒城。关分两峡烟犹锁,水接平湖春正生。雄居漫言当日事,开襟且对午风轻。”这首《偃月城怀古》由清代诗人吴步林所作,描写的是诗人凭吊偃月城的情形。偃月城就是位于巢湖濡须口的濡须坞,因其形似偃月又称之为“偃月城”。濡须水就是今天的裕溪河,是巢湖最早的通江河道,濡须口就是濡须、七宝两山对峙间的水口,前者在今含山县东关镇,后者在巢湖东龟山(今银屏镇境内),二者接合部就是巢湖东湖口,东流濡须水直达长江。在正史《三国志》中,“草船借箭”就发生在巢湖濡须水域。
(下转04版)
新闻推荐
东炮营社区城市风景小区巢湖西炮营超市方克逸文/图遇见东炮营农历十月小阳春,我信步户外,穿越牵牛巷,跨过洗耳池,经过耳街,转...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