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制”高点! 写在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召开之际
○展会现场
○韩国馆展区
○哈工大机器人(合肥)智能产品集中亮相
○科大讯飞展台
制造业,一国之脊梁。
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传统制造业强国纷纷制定了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一路风雨兼程站在全球制造中心之位的中国也吹响了制造业的冲锋号。
共享前沿技术和创新未来,共话国际合作和发展趋势,世界制造业大会由此而来。
合肥,这座将制造刻入基因的城市,哺育了一批像京东方、联宝、蔚来等全球级制造业明星企业,开启了以创新引领发展的新航程。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颠覆性转型探索的震撼,可以观察到大跨度科技变革的突破;在这里,你能体会到前瞻性战略布局的筹谋;或被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意志所感染……
巢湖之滨,长三角要地,今日之“合肥制造”正以勇立潮头的姿态,迸发出蓬勃活力,抢占先进制造业的战略高地,也为当今制造业发展带来新的启迪。
一篇旨在变革观念、创新超越的制造业突围记,正在合肥绚烂书写——
颠覆传统模式“脱胎换骨” ——捕捉“互联网工业”时代的新机遇
“要想将‘智能制造’升级成为‘国之重器’的工业制造,就必须将‘互联网+’、\‘双创’与智能家居紧密结合起来,以此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升级,也推动消费市场的智能升级。” 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董事长潘保春不止一次这样说。
从传统家电制造企业转型为物联网智能制造企业,“荣事达时代潮”的故事依然在上演。
2012年,潘保春二次创业的新起点。这一年,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兴起,全球家电企业重新归于同一起跑线。时任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新任掌门人,潘保春“看”到了中国制造业实现全球领先的战略机遇。“当时的合肥已经形成集家电研发、生产、销售、物流及相关配套企业集群的完整产业体系,产业综合配套能力日趋完善。我们能做的就是将其中每个零件、每个系统做到极致。”
抓住这一难得机遇,潘保春带领企业以智能家居为产业定位,推倒企业“围墙”,开放企业所有资源,面向全社会进行创新要素的招募。那几年,荣事达集中精力只做了一件事:将辛辛苦苦打造的“航母”,解构成一支并联“舰队”。
“整个机制里只有三种人,平台运营、合作人和创客。” 每个人都可以依托荣事达的平台进行创业,每一个产品都能迅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调整,今天的荣事达已慢慢演变成一个“生态圈”,数以百计的项目在这里肆意成长。
荣事达的探索,其实也是危机下的倒逼。
智能手机的天下,谁还记得板砖大小的大哥大和别在腰间的传呼机?互联网时代,颠覆式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一旦出现,往往从最想不到的维度,对传统企业发出致命的“打击”。
为此,荣事达的选择,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科技变革每一次突破,为传统生产制造跃升留下鲜明印记。
工业革命每一次发声,吸引来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企业身影。
当制造+互联网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谁善于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个大趋势把握住,谁就能把握住全球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
在合肥,一些企业正从互联网融合中寻找“去产能、降成本”的解决方法。
美菱,本土家电领军企业。在它的家电产研销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工业批量生产与个性化定制的悖论一次又一次被打破。这里的设备装上了“眼睛”和“大脑”,车间工作环境和作业方式焕然一新。12块大屏实时展示着各项生产指标,数据中心的技术工人通过电脑屏幕即可观察判断。
“效果很明显,产品一次检出率提高32%、生产效率提高25%、U壳产能提高15%、动态检测一次成功率提高20%,钣金门体运损降低至0并年节约200万元,以及压缩机实现精准100%管控和单条产线人员减6人。”不同于“弯道超车”,像美菱一样敢于颠覆创新的企业更注重“换道超车”。“工业互联网的介入,颠覆了传统企业基本的逻辑,重塑了一套工厂运行架构。”
云上庐州,合肥早已实施“万企登云”行动,将互联网创新成果与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各领域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合肥现象”也已崭露头角——科大讯飞“顺风耳”图聆工业云、劲旅环境“互联网+装备”远程运维智慧环卫管理平台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合力FICS平台、安泰股份慧核平台入选首批长三角12大工业互联网平台。
“建”上初见成效,“用”上打造亮点。目前,合肥依托人工智能、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设备上云、工业APP应用。其中,江淮汽车车联网、讯飞顺风耳、容知日新云智能运维、安泰科技慧核平台、劲旅云智慧环卫等重点平台,上云设备总数超32万台套,实现对高耗能、通用动力、高价值等设备的远程运维、安全预警、效率管理。
揽来“瓷器活”炼成金刚钻 ——依靠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
正如阿姆斯特朗“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技术也时刻推动着产业前行的步伐。
如何依靠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开拓新的蓝海,是横亘在制造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解题,从来没有捷径。
11月12日凌晨,本土企业科大讯飞发布战报,“双11期间,AI学习硬件销售额同比增长300%,多款AI办公产品连续三年蝉联冠军。”作为一家拥有二十余年历史的AI企业,科大讯飞的消费者业务仅用了不到5年,便成为支撑企业营收的三大支柱之一,这在AI公司中是非常罕见的。
究其原因,无非是技术创新的“厚积薄发”。
今年上半年,雅思在全球遴选口语考试服务提供商。访遍全球,最终还是选择了科大讯飞,原因只有一个:可以提供一般服务的厂商很多,但是真正高精尖场景,只有科大讯飞可以做。
11月10日,国际低资源语音识别竞赛OpenASR落下帷幕,科大讯飞-中科大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USTC-NELSLIP)联合团队参加了所有15个语种受限赛道和7个语种非受限赛道,并全部取得第一名的成绩!
从起步到冲刺,科大讯飞无时无刻不用行动践行着“创新者胜”的座右铭,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了“全垒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合力叉车发布国内首台4-5吨氢燃料电池叉车、华米科技发布全球首款可穿戴智能芯、美亚光电首创茶叶加工全过程分选检测解决方案……一批又一批的合肥本土企业,正通过技术革新,展露出别样的风采。
与国际一流对标,在巅峰上衡量自身,企业才能更明白自身的禀赋优势所在。
位于合肥高新区的欧普康视视光学产业基地,共有5栋建筑,其中3栋用于自主研发和生产。这家专业于眼健康和近视防控技术与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既是国内最大的硬性接触镜研发与生产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角膜塑形镜研发与生产企业。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用于矫正视力和控制近视加深的特殊硬性接触镜,睡觉戴、起床摘,既可保持清晰的白天裸眼视力,又可减缓近视的加深。”为了保持佩戴者泪液的流畅交换,欧普康视利用最新数控技术,将传统的单弧或双弧定位区,改为按角膜形状连续变化的全吻合非球。
积累90万用户,欧普康视正得益于“技术创新”的秘诀——成立技术培训学校,更加系统化地培养视光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专业事务管理中心,内设技术支持部,及时处理各验配点的技术咨询;研发安全保障性仪器,如镜片综合检测仪、诊所用硬镜抛光仪、片组消毒盒、供医生远程查看用户角膜状况的角膜实时监控仪等。
技术创新,已经在今天的合肥掀起新浪潮,并持续鼓帆激波——
从专利数据上看,前9月合肥市专利授权35567件,同比增长19.89%;发明专利授权7308件,同比上升44.66%。
从创新载体上看,合肥市已经建成了各类“国字号”双创载体46家,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78家,集聚创新人才近百万。
……
“合肥昨天靠创新起家,今天靠创新当家,明天还得靠创新发家。”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爱华在合肥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奋力实现从科教基地向科创名城飞跃。
依靠技术创新,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这座城市的谋略方向、施政目标。涌动着创新基因,合肥正将自己的目光瞄准世界一流创新城市。
弄潮儿当向涛头立
——发展新兴产业重塑新格局
“688027”,硕大的股票代码标注在科大国盾量子的展厅上,提醒着每一个来访的人:这是科创板“量子通信第一股”。
量子通信是中国领跑世界的高科技名片,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前沿科技和战略性新兴领域。2009年,在省市“科技成果转化”的鼓励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起设立了国盾量子的前身“安徽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技术起源于以潘建伟院士为核心的科研团队,主要从事量子保密通信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是中国量子通信产业化的开拓者、实践者和引领者。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期,抓住风口往往就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刚刚结束的进博会上,作为中国率先从事量子信息技术产业化的企业,国盾量子向海内外观众展示了“换卡不换号”就能畅享高等级安全的量子安全通话产品、刚刚在超导线路上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实验室模型等一系列中国量子科技成果,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
对于城市而言,新兴产业不仅会催生出新产品、新行业,还将是一个城市经济的战略制高点。
除了量子,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近年来也在合肥风生水起。
无尘化冲压生产线,配备伺服机械压力机、ABB直线七轴机器人,无人化生产;车身车间内,261台机器人力图实现车身主要连接100%自动化,车间整体自动化率97.5%;总装车间内,数字集约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关键零部件在线防错和多层级设备运行智能化监控……这就是蔚来工厂。
今年第三季度,蔚来汽车交付量与2020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汽车销售收入也同比增长超过100%,整体销售规模在造车新势力中稳坐第一把交椅。
立泰山之巅方为壮阔,居海洋之畔方观波澜。
当安徽第一辆汽车在欢呼声中开往北京,这个城市也开启了“汽车梦”。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被称为“汽车工业人才摇篮”的合肥工业大学着手研发第一代纯电动轿车;2002年,江淮汽车开始研制新能源汽车;2009年,合肥加入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工程,成为国内最早试水新能源汽车的城市之一。2010年,江淮首批591辆纯电动轿车在合肥示范运行,开启了中国纯电动汽车产业化先河……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史上,高校、企业乃至整个城市,皆敢闯敢干。
为让更多新能源汽车在合肥的道路上“跑起来”,合肥用一系列创新举措,加速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推广。例如,实行新能源汽车差异化交通管理,允许电动物流车在市区地面道路行驶,允许新能源汽车使用公交专用道;支持新能源汽车享有多项泊车优惠;出台政策加快实施出租汽车、公交车等“油(气)改电”换购计划。到去年底,合肥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已超24万辆,约占全国总量的5%。
善弈者谋势。如今的合肥建立起包括国家工业设计中心(江淮汽车)、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江淮汽车、国轩高科、巨一科技)、国家电动客车整车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凯客车)、锂电池及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轩高科)等7个国家平台。
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展望“映日荷花别样红”,做强做大,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指日可待。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合肥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57.3%,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69.4%。其中,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模组、平板电脑、集成电路、智能手表等新兴产品产量均保持快速增长。
大国重器夯实“发展基石”
——以战略眼光谋划新空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近年来,中国的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大国重器捷报频传。
2020年世界制造业大会刚落幕不久,我国探月工程第三步收官之战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发射成功。向月球问好,不乏合肥智造的声音——位于合肥高新区的中电博微43所为嫦娥五号探测器配套的4款高压抗辐照DC/DC变换器为探测器各功能单元提供稳定供电;中电博微16所研制的特种低温接收机,可以精确接收远至上亿公里之外的微弱信号,为地面测控和通讯系统装上了“顺风耳”。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合肥智造与月球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多年前,在肥科研机构中电16所所研制的低温接收机已应用在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测控系统中。
除了探月,这座城市,还敢于“种”太阳。
与主城一水相依的科学岛,有一个被称作“人工小太阳”的国之重器,名叫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他的存在,旨在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聚变能由于具有清洁、环保、安全、原材料储量极其丰富等优点,被认为是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战略能源。而要研究聚变能,需要创造一些超高温、超低温、超强磁场等科学实验条件,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正是创造这些科学实验所需的极端条件。”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诞生在合肥,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建设。国际顶尖期刊《自然》和《科学》分别对此曾作出高度评价:“中国创造了聚变历史”“在这里科学价值得到极大体现”。
为了“人工小太阳”加速成长,合肥还花了不少心思——在花果飘香的三十岗,为核聚变研究建造一个600亩的新基地,叫做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今年10月,园区6#制冷主机房内第一台螺杆式冷水机组正式运转,1-4#所有楼层风口开始供冷,这意味着项目建设离竣工交付更近一步。
从某种程度来看,合肥制造今日的崛起,并非天时地利,而是天道酬勤。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立足长三角,放眼全国,制造“合肥号”的这艘大船正在竞争中乘风而行,承载着在制造业前沿领域中实现领先的重任,也正努力在未来制造业版图镌刻上“合肥制造”的新标签。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乐天茵子
新闻推荐
晨刊讯为贯彻落实全省老年远程教育推进会精神,进一步提升全市老年远程教育质量,11月11日,巢湖市老教委举办全市老年远程教育...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