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河滩变千亩湿地臭水体重现 臭水体重现“清水廊道”

新安晚报 2021-11-05 09:52 大字

派河是巢湖主要入湖支流之一,发源于肥西县江淮分水岭,河道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城西桥、三官庙、上派镇、中派河,于下派河注入巢湖,河道全长60km,流域面积585km2,流域范围涉及肥西县、蜀山区、包河区、高新区及经开区,是“十三五”期间合肥市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承载区域。由于流域污染源分散和缺乏河道缓冲区,派河下游水质超标且较中游仍发生恶化,难以满足作为清洁输水通道的现实迫切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省内外多家研究单位承担的国家重大水专项巢湖派河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与湖体富营养化管控关键技术应用推广项目——“清水廊道(水质保障和污染负荷湿地削减)技术综合验证及应用推广”课题,针对派河下游水质恶化和缓冲区功能缺失问题,以创新集成缓冲带阻截、湿地削减、水力优化等关键技术为重点突破,构建入湖河流清水廊道立体保障技术体系,通过清水廊道工程的规划布局与建设运行,显著改善了入湖河流水质和两岸生态环境。如今,绿色的植被、清澈的河水与追逐嬉戏的水鸟,共同筑起了绿色的生态屏障,再现河流“清水廊道”。

清水廊道技术让“水更清、岸更绿”

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张浏介绍,清水廊道(水质保障)技术是指在河流缓冲带、水陆交错带和河道基底构建线状水质保障系统的集成技术,拦截通过岸线进入河道的面源污染和控制沉积物释放进入河道的内源污染。

引江济淮是我国战略性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被称为安徽的“南水北调”工程。引江济淮工程江淮沟通段穿越合肥市和江淮分水岭,是输水、航运以及水质保护的关键段落。江淮沟通段J002-1标段综合应用清水廊道(水质保障)技术,采用河道生态疏浚深度设计,构建水向缓坡堤基和陆向堤后缓冲带,有效保障了河段输水水质,支撑了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光明大堰河是派河下游一级支流,2017年以前,受沿河面源和内源污染影响,下游河段水质不容乐观,对水体生态环境和派河干流水质造成严重威胁。”张浏介绍,该课题将光明大堰河下游作为清水廊道水质保障技术示范段,通过河道内水陆交错带建设和河道外沟渠水塘串联,有效控制了入河面源和内源污染。对比2018年和2021年氨氮和总磷水质指标监测数据,光明大堰河下游水质改善率达到70%以上,流域水体达标治理工程也入选了安徽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典型案例。

派河下游清水廊道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清水廊道(污染负荷湿地削减)技术是针对入河主要污染支流、排渠,拦截导流受污来水进入河道原位或异位湿地实施污染负荷削减的集成净化技术。

“调查发现,光明大堰河上游是河道水质恶化突出区域,部分河段水质处于劣V类,河源清水产流无法保证。”张浏表示,该课题选择上游开敞水面光明大堰塘构建原位净化湿地,以水塘中心300亩划为湿地核心区,周边汇水区域1200亩作为湿地缓冲区。“通过集成生态浮床拦截、水生植被恢复和缓冲区林地建设等技术,实时削减汇入湿地进水40%氨氮污染负荷和27%总磷污染负荷,实现了湿地出水稳定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

值得关注的是,课题示范工程建成前,派河下游(王建沟至中派韩院)河段水质恶化趋势明显,课题示范工程稳定运行后,该河段水质净化功能显著增强,2021年1月~6月,关于氨氮和总磷指标,河段下游水质较上游稳定好转,平均改善率分别为15.3%和17.5%,派河下游清水廊道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

新闻推荐

世纪新都小学举办校园体育节

跑步比赛现场。晨刊讯11月4日上午,巢湖市世纪新都小学举办第十六届校园体育节。开幕式结束后,该校465名运动员将参加跑步、...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