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放南巢始有夏阁

巢湖晨刊 2021-09-13 17:28 大字

过去的老街虽在,但旧貌早已不存。

曾经的石桥如今已改建为水泥桥。

夏阁镇全景鸟瞰。盛利者 摄

方华 文/图

夏阁镇与巢湖市区一山相隔,有巢湖市北大门美誉。《清一统志·庐州府二》中记:“又县西北三十里有夏阁镇。”

夏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2016年被确定为安徽省第三批千年古镇。

夏阁之地,传为夏桀流放南巢时的憩息处,它的得名承载中国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王朝衰败的历史。

民间流传,夏阁的得名缘自三个版本的传说。

一说,夏最后一位国王桀荒淫无度,暴虐无道,商汤起兵反桀。桀兵败商汤后逃到南巢,途经夏阁之地,藏于一居民家阁楼,躲过了追兵。因巢北之地为夏之开国帝君启的出生地,后商汤将夏桀捕获,遂将其流放到巢东的一处山岗,后称放王岗。夏桀曾藏身之处也就有了夏阁之名。

二说,夏王桀流放在放王岗后,商汤便在城北驿道上修建一阁楼,看守关口,防止夏桀逃到其先祖的出生地,形成后患。后阁楼所在地也就称为夏阁。

三说,夏桀的宠爱妃妺喜,实是商汤为了祸乱夏桀而精心安排的。说是商汤为了打败文武双全的夏桀,在桀身边安插了妺喜和御厨伊尹,他们一面妖惑夏桀纵情声色、恣意享受、酒池肉林,荒废朝政,一面获取、传递情报,为商汤打败夏桀立下汗马功劳。伊尹因此当上了商汤的宰相,还被称为中华厨祖。而妺喜却同夏桀一起被流放,还背上了祸水亡国,坐实了她这“千古第一狐狸精”的名声。夏桀后流放到放王岗,妺喜则病死于阁楼之上,因此,夏阁还有中国第一起冤案所在地之说。

虽然各个“版本”不一样,但是无论哪种传说都源于“成汤放桀于南巢”。这在古籍中也有记载。《尚书》即记:“成汤伐桀,放于南巢。”《尚书碑传》释:“汤放南巢,巢人纳之。商封为伯,亦是见巢之忠矣。商亡而周兴,于是始来朝。”《太平御览·卷八十二》引《帝王世纪》:“汤来伐桀,以乙卯日战于鸣条之野,桀未战而败绩。汤追至大涉,遂禽桀于焦,放之历山,乃与妺喜及诸嬖妾同舟浮海,奔于南巢之山而死。”

夏阁过去是皖中到江南的咽喉,也是巢湖联系皖东北的要道。巢湖经东山口至合肥、巢湖经北山口至定远、巢湖至全椒等古道均经过。古人有诗记云:“横岗短岫路迢迢,屹立凌云黛色饶。过到黄山分两路,行人遥指问全椒。”

远在春秋时期,孔丘在柘皋讲学后前往居巢,即经由夏阁,夏阁与巢城交界处的万家山至今还有孔夫子的“回车衖”。

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的古道已变成宽阔平坦的省道巢柘路,芜合高速公路也从镇边穿越。

夏阁镇不但陆路交通便利,自古水路也通达。连通柘皋河的夏阁河穿镇而过,汇入巢湖,连江达海。

据说,夏阁河以前没有桥梁,只是附近的居民用木、石垒搭的简易桥,一遇大水,木桥便被冲走,两岸交通阻断。这样的状况一直延至康熙年间,为修石桥,居民在河岸搭茶室,向来往行人募捐,最终修成了一座坚固的石桥。

石桥建起后,夏阁老街逐渐繁华。据老人回忆,上世纪中叶,桥的东西两侧尚有汪长太、徐士全、王世新三大水上茶馆、酒楼。桥上多水产、家禽买卖。两边的老街上还有中西药店、畜牧交易所、米行、南北货店和澡堂等,街市相当繁荣。

因为年久失修,石桥后来破损严重,几近坍塌。1984年,镇里将石桥拆除,在原址建起了一座钢筋水泥的大桥——夏阁大桥。

如今的夏阁镇,桥两头的老街虽在,但旧貌早已不存,镇中心也逐渐移到了巢柘路两侧,一座全新的夏阁镇展现在巢北大地上。

新闻推荐

“老师,您好!” 合肥市庆祝第37个教师节活动举行,10位“庐州最美教师”受表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喜迎教师节,9月8日下午,合肥市庆祝第37个教师节联欢活动在市三十五中大礼堂举行...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