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经开实验高刘小学 凝心聚力再出发 熠熠生辉耀空港

江淮晨报 2021-03-19 00:35 大字

走进合肥经开实验高刘小学的校园,让人很难相信这所位于经开区北部、田野环绕的学校竟是如此充满现代气息。除了焕然一新的校园环境外,更大的变化来自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风貌和综合素养。学校在新一届领导团队的精雕细琢下,玉之渐成,光华初现,像一颗教育的明珠闪耀在空港新城。

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素养全面提高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路过高刘小学校门口,你会发现一片“壮丽”的美景:伴着一声声清脆的问好声,一群洋溢着笑容的阳光少年开始进入校园,整齐的队伍,自信的步伐,开启一天的幸福;课间,每一层楼的阅读空间里,只听见书页翻动的声音,孜孜阅读的勤奋少年,坐满了每一个角落,但是只要上课铃声一响,所有图书又会悄无声息地回到原位;午餐时分,随着“光盘行动”的开展,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已蔚然成风,文明就餐让高小少年华丽转变……

一个个让人欣喜的瞬间,一幕幕温馨和谐的画面,这就是高小学子一天生活的呈现。然而,打开尘封的记忆,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由于地处偏远,目前学校留守儿童占比近30%,这部分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他们的行为习惯差,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在文明礼仪方面更是差距明显。

“看到缺点也就容易找到改变的切入点,不足意味着提升的空间大。”面对摆在面前的教育难题,合肥经开实验高刘小学执行校长姚莉说:“谈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解决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等养成教育问题。”只有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刻不容缓。校园内,6名少先队员披着鲜艳的绶带整齐地站在学校道路上迎接老师和同学们,指导同学们戴好红领巾整齐有序地走进校园,还有少先队员分布在楼梯和校园多处,督促学生不吃零食、不扔垃圾、不奔跑打闹、不大声喧哗、文明入厕、爱护花草……孩子们轮流上岗,每天坚持对校园卫生、班级纪律进行全面督促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制止纠正。自红领巾监督岗设立以来,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得到了强化,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逐渐形成。

“养成教育塑形,文化活动入心,一场场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更让孩子们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一位来校参观的领导,在听了学校的活动汇报后如是说。

国庆前夕,一场以“传承红色基因,唱响时代赞歌”为主题的歌咏比赛在校园里火热举行,孩子们将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憧憬,都融进了美妙的歌声中,在歌咏中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怀。

传统节日重阳节,孩子们响应学校的倡议,在家为爷爷奶奶唱一首歌,献一支舞,捶一次背,做一顿饭……用实际行动感谢长辈的养育之恩。虽然只是小小的举动,但在孩子们心里植入了孝敬长辈、学会感恩的理念。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合肥经开实验高刘小学开展了“致敬抗美援朝,争做时代新人”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引领孩子缅怀卫国英雄,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长,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道德素养,收到良好的效果。经过一年的努力,转变已经发生,孩子们不断进步也让老师们倍感欣慰。

推动课后服务的常态化、规范化,切实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是高刘小学本学期推进的重点工作。下午3:30,在悦耳的铃声提醒下,快乐的三点半延伸服务开始了。第1个小时,全体学生参加班级活动。在老师的陪伴下,及时处理完当天的作业,温习功课、快乐阅读。第2个小时,学校为需要的同学准备了丰富的“营养大餐”,39个社团跨年级跨班级自由组合,走班上课,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充分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做到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

合肥经开实验高刘小学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养,成为了家长心目中的“好学校”。

教师凝心聚力让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

夕阳西下,合肥经开实验高刘小学103办公室依然是灯火通明,王锐锋老师正在一遍遍地修改着自己明天上课的教案。作为高刘小学的数学高级教师,现年已58岁的他完全可以凭着资历和经验,躺在自己的舒适区。是什么力量让他仍一心扑在工作上?仍如此“拼”呢?正如王老师自己所说的:“在全新的管理理念引领下,学校的快速发展令我们感到振奋,更令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我要和整个团队一起成长,把自己最好的拿出来,提高课堂的质量,为学校的提升做些什么。”是啊,这就是一名老教育人最朴素的表白。在高刘小学,王锐锋老师的感受并非孤例。“校荣我荣”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在该校举行的2021年元旦迎新晚会上,全体教师集体登台献艺,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整齐的制服,一首诗朗诵《我和我的高小》,令台上台下的人都热泪盈眶。107名教师用纯朴的语言表达了对这所学校倾注的无限感情,对学校美好未来的期盼和无限的憧憬。

“我经常跟老师们交流,让大家不要拘泥于乡村小学,而要向市区的名校看齐。只要足够努力,别人行,我们也能行。”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吴化国说。为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用好“80、90”教师,释放“60、70”热情,学校对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让有能力、有经验的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汇聚集体智慧,凝聚团队力量。如今老师们也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大家心往一处想,凝心聚力为学校发展作贡献。同时,学校还从未来发展出发,为了给高刘街道第四安置小区配套的高刘二小培养后备力量,学校党支部牵头选拔了8位优秀年轻老师到学校中层办公室跟岗学习锻炼,培养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把每一位孩子放在心上”,这是合肥经开实验高刘小学的办学理念,也是全体高小人对家长的庄严承诺。为了让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每一位高刘小学的老师都做到了身体力行,积极争先。

“既然家庭教育薄弱些,学校就应该承担更多,不抱怨苦累,不放弃每一位学生。”该校班主任郝莉考虑到家长实际,因为他们无法给孩子更多的爱,郝老师就想方设法在校园里给孩子们补偿。曾经一名女生因逃课,受到父亲的责骂,恐惧至极,了解情况后,郝莉及时进行家访,带孩子到图书馆谈心。细致的关爱,温馨的语言,既消除了孩子的恐惧,又温暖了孩子的内心,打开了她的心结。“我们把班级布置得很温馨,营造一种家的感觉,班级里同学关系也很好,氛围很融洽,这样至少在学校里他们是快乐的。”郝莉说。

只有认同,才会维护;只有爱,才会更加敬业。像王锐锋、郝莉这样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老师在当下的高小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做好长明灯,不当井底蛙。”高刘小学虽然地理位置偏远,但教师不能做“井底之蛙”,在改变教师精神风貌,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同时,学校对教师队伍的业务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渠道提供平台,促进教师成长。2020年12月,合肥经开实验高刘小学教师教育提升集中培训在巢湖准时开班,这次培训创思路、重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同校老师的精彩分享,更有专家的指导与引领,既有观念上的积淀,又有教学技艺的增长,带给老师们无限的收获。

学校现有学生1575人,107名(在外支教6人)教师中安徽省特级教师1人,合肥市骨干教师7人,经开区名班主任1人、名教师1人、学科带头人3人、骨干教师11人。举行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充分挖掘支教教师资源,学校大胆改变了一贯的支教教师管理模式,把支教的老师分到各个备课组中去,参与学校常态的教研活动,听课、研讨、反思、总结,特别是支教老师每月要上的一节示范课,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以往有一些城区老师来支教,其实就是走个过场,没有给学校留下多少东西。今年真不一样了,真正让我们体会到了教研的力量。”一位参赛获奖的年轻教师说。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只为提升教师的业务素养,让孩子们享受更优质的教育。

擦亮少年宫品牌,为孩子们插上艺术的翅膀

巴乌声声,竹笛悠扬,丹青溢彩,翰墨飘香……这是合肥经开实验高刘小学少年宫活动场景的真实写照。

每个周二下午第三节课,装饰精美的音乐教室里,都会传来一阵阵悦耳的陶笛声。孩子们专注认真的表情,整齐划一的动作,优雅准确的姿势,俨然一位位专业的演奏家。据高刘小学教务负责人介绍,“一年级开设巴乌课程,二年级开设陶笛课。这些课全体学生参与,让孩子们掌握一些技能,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合肥经开实验高刘小学依托学校少年宫,使素质实践活动变得形式多样。“少年宫课程设计音乐类、模型类、语言类、形体类等几十种课程,目前有1100多人参与其中,下学期还会有更多的孩子加入进来。”学校少年宫负责人李先友介绍,少年宫现有39个教学班正常开展各类活动。

在音乐教室,几十个孩子坐满屋子,整齐的吹奏甚是可爱;书法室里,多是二、三年级学生,他们一笔一划学写毛笔字,还真像模像样; 素描室里,老师认真指导学生练习素描,学生们手握铅笔,刷刷有声……

除了在一二年级普及巴乌、陶笛课程外,学校还成立了葫芦丝社团,编写有葫芦丝校本教材,1000多名学生学会了用葫芦丝吹奏常规曲子。

学校少年宫给地处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创造了课外学艺的极好机会。姚莉说,少年宫是合肥经开实验高刘小学的品牌,更是一项惠及全校学生的民生工程,多次获得省、市、区级荣誉称号,今后会将学校的这块招牌越擦越亮,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少年宫学习中来。

随着学校少年宫的发展,学生在参加活动中不仅思想和情操得到陶冶,其综合素质和时间调配能力也得到提高。同时,还为孩子们插上了艺术的翅膀,让他们伴着梦想更加自信快乐成长。陈旺胜 周勇

新闻推荐

环境监测数字化今年加速实施 合肥市将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24小时监管

本报讯记者近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2021年合肥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已正式印发,今年,合...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