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州风物 暖寒冬

江淮晨报 2020-12-14 00:55 大字

雪后的大蜀山。(资料图)

一位摄影爱好者正在拍摄盛开的梅花。(资料图)

冬日街头小食“明星”——糖炒栗子。

合肥的咸货多以风干为主。

合肥街头的烤红薯。

庐江荸荠远销全国。

肥东,手工艺人正在制作传统挂面。

合肥长丰草莓园,市民体验亲子采摘乐趣。(资料图)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有古人语,至立冬,蓬惊雁不飞,可回味人间,自然馈赠慷慨,热气开始翻腾。置身冬日庐州,览完蜀山雪霁,赏完百年古梅,泡完暖身温泉,再扎进街道巷陌,路边的烤红薯香气诱人,馄饨摊、饺子店和面馆里的热气从汤里散开,腊肠、咸货成了冬日餐桌上的常客,糖炒栗子成了手边零嘴,长丰草莓为合肥人的冬天沁上一丝香甜……在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的合肥,这些“冬味”十足的庐州特色挤满街巷,为这座城市御寒生暖。

晓起俄惊霁景开蜀山头白势崔巍

蜀山雪霁属昔日“庐阳八景”之一景。当冬天里的第一场大雪造访,大蜀山披上银装,四季皆绿的城市森林变成了皑皑仙境,春夏秋里的勃勃生机虽少了几分,却又添了几抹素婉韵味。这番蜀山冬色,已经绵延千年。清人朱弦在《八景说·蜀山雪霁》中文曰大蜀山:“山形单椒,秀泽不连,岭以自高。”这座孤峰海拔仅284米的山,却有着数千种植物、数十万株乔木,雪松、水杉、柏、麻栎、青冈栎、银杏、香樟、盐肤木、枫香、广玉兰、毛竹、石楠、冬青、乌桕、栾树……共同构成了合肥人的绿色“氧吧”。

古人在《画苑》里描绘大蜀山:“春山艳冶如笑,夏山苍翠欲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欲卧。唯其卧也,故雪霁神开,跃然有起色矣……杨行密在淮南时,披荆剪草作行宫于此,固一时之雄也。而今墨雨安在?杨吴之宫阙何存?唯有雪色不随世代迁改。”历史流转,烟云变幻,曾立于大蜀山上的古迹、战场早已被时间抹去,而这冬日雪景却惊艳如一。

当雪后踏着步行道环山登顶,鸟禽在“雪毯”上留下点缀,树枝上挂满了雾凇,毛茸茸、亮晶晶,漫山遍野的玉树琼花,晶莹剔透,在柔和的晨曦轻抚下,大雪如柔软的白袄盖在蜀山之上。临高眺望,城市被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下,宛如拢了一层轻纱,若隐若现。难怪明代熊敬有诗《蜀山雪霁》赞道:“晓起俄惊霁景开,蜀山头白势崔巍。卷帘为爱琼瑶湿,一片寒光入座来。”大概是蜀山雪霁之美不可方物,合肥人在给道路起名时便将大蜀山西北边的一条道路命名为“雪霁路”,一条路上的站点从“湖雪路口”到“汶雪路口”再到“雪北路口”,都带着“雪”的浪漫。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合肥老百姓的休闲方式颇多,可游蜀山仍是前位之选。雪后的大蜀山更是为合肥人增添了滑“野雪”的去处。热身之余,或是造访大蜀山南麓,为开福寺添上几炷香,再捧上一碗腊八粥暖胃,祈福冬日好彩头;或是驻足大蜀山东北角的半边街,观赏徽派建筑在积雪点缀下的青墙黛瓦,在饭馆或茶馆里寻得一丝暖味。

梅雪交相辉映古梅铮铮立冬

冬天,是梅花的主场。相较于金秋桂花香满城,寒冬里的梅花却开得俏丽而低调。不少人最初了解梅花的寓意,大概源于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合肥,要想了解梅花的方式可不止书本,还有植物园里5000多株、100多个品种的梅花静待观赏。

冬天前往合肥植物园,不去梅园里赏上几眼那可就是“浪费此行”。自今年12月以来,蜡梅、茶梅、梅花等冬季花卉就相继进入花期,金黄、淡粉、瓷白、紫红各有姿色。徽州骨红、粉红朱砂、素白台阁、飞绿萼、送春、乌羽玉等皆是梅花的品名,诗意盎然。梅雪相映,清气乾坤,簌簌白雪挂在花骨,衬得梅花精巧似瓷,与梅园北侧的湿地松林和黑松林形成了“看雪听松”的奇观。园中之地被色块返绿着花,满眼草色青青,野鸟飞啭。

在梅园中,百株树龄超50年以上的古梅铮铮挺立,古梅三甲“梅仙”“梅圣”和“梅士”早已声名远扬。合肥植物园里的“梅仙”已有500余岁,身姿依旧挺拔;“梅圣”半边开花,半边枯萎,生命力仍然顽强。每年料峭春寒时,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梅花便开始暗香浮动。

冬日庐州赏梅,也别忘了在这背后还有一段赤诚的往事:“梅花院士”陈俊愉为了让梅花绽放庐州,曾多次跋涉至合肥,躬身栽培。陈俊愉出生于安庆,丹麦归侨,研究梅花近70年,是中国花卉园林的泰斗式人物,陈俊愉生前多次来到合肥,指导合肥人栽培梅花等植物:

1993年,合肥植物园梅园开始规划建设,陈俊愉赶来为合肥植物园的梅园奠基,并植下了植物园内的第一棵造型梅花树——徽派游龙梅。2008年2月,中国第十一届梅花蜡梅展在合肥植物园举办,陈俊愉前来参观,并对梅花养护进行了专业技术指导。得益于陈俊愉的指导,合肥曾举办和参加过多次全国性的梅花蜡梅展,以梅花为介,将本土民俗文化展示给全国。

除了梅花,别以为冬日里的植物园就是寒意料峭:燕雀红尾鸫飞来枝头,成群的白头鹎临空飞翔,高大的杨树茁壮挺拔,白霜散落草地,池杉倒映在水面……冬日里在合肥植物园里转上一圈,方知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实在慷慨。

天上醴泉瑶池人间庐江汤池

虽然冬天寒冷刺骨,但人们永远不缺乏追求舒适的方法——泡个温泉,让蒸腾的热气渗入五脏六腑,由内而外驱散一身寒气。想象着冰冷的身体扎进热腾腾的水流,一股烫意刺激着神经,酥酥麻麻。而后体温渐渐趋同于水温,水质柔软的泉水似绸缎轻裹身体,水下鹅卵石轻揉脚底。泉水滚滚溅起氤氲,热气模糊了视线,一时间,你都忘了这是寒冬的季节。仰面躺下,身躯随水流微微摆荡,由内而外地感到温暖、轻盈……

被温暖和柔软裹挟,难免令人卸下疲惫、深思遐想。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就曾泡着温泉作诗:“寒泉诗所咏,独此沸如蒸。一气无冬夏,诸阳自发兴。人游不附火,虫出亦凝冰。更忆骊山下,歊然雪满塍。”他所沐的温泉即为合肥之南的庐江汤池。清代桐城派散文家戴名世也曾来此濯足并作《温泉记》。

“汤”者,温泉也。民间有“八大汤”,而庐江汤池因其涌量、水温、化学成分稳定和微量元素丰富堪称“八汤”之首、华东一绝。庐江汤池历史悠久,时越数千年,可上溯到西汉时期。《汉书·地理志》有记载:“王,濯足东坑泉,冬月气勃如蒸。”古时称温泉为“坑泉”,书中所提到的“东坑泉”就是庐江汤池。

古人认为,温泉不仅可暖身,还可治病,在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就有记录庐江汤池的神奇功效:“凡抱疾者浴此汤,无不效验。”男女老少,在此浴后,无不有“恍如肌骨换”的舒适,因而庐江汤池也被称誉为“九福之地”。

虽然庐江地势崎岖不平、圩、岗、畈错杂分布,不利于发展大型工业,但智慧的庐江百姓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珍贵的地热资源,大力发展文旅产业。这里山青、水秀、湖美、瀑迭、花奇、树珍、石古、崖悬,被认定为“中国4A级风景旅游”圣地。绵绵温泉水,暖人沁心田,每个冬天,都是庐江人气最旺的时候,泡进氤氲温泉里,仿佛整个冬天都在这里热了起来。

街头一口香甜家常一道风味

冬天,在车站旁、学校外、小吃街里……总少不了烤红薯的身影。在这渐寒渐冷的日子里,路边黑黢黢的炉子上藏着冬天里的一口香甜。

在合肥的街头,人们常能看见一个废汽油桶做的烤炉,里面分上下两层,中间是炭火,炉子的上一半烘焐着红薯,烤好的红薯摆放在炉上四周。每当迎面路过烤炉,就能感到烤红薯的香味连带着把寒风都烤热,味蕾叫嚣着,要把这口香甜软绵的滋味剥进嘴里。

说起这街头烤红薯也很有趣,可以说,它是传统手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体。比如叫卖的商贩多以老人为主,他们还保留着传统杆秤称重的习惯,但在炉子边上,却挂着收款的二维码。食客挑好红薯,总忙不迭地剥开红薯皮,凑上咬一口,而后又被烫得嘘气,朝空中哈出一口热气,顿时全身暖透。

除了烤红薯,糖炒栗子也是冬日街头小食里的“明星”。在淮河路步行街上,随意走到一家炒货店门口,糖炒栗子的摊前大多排着长队。会吃的合肥人最爱新鲜出炉的栗子,焦褐色的外壳裂开一道口,金黄的栗子肉隐隐可见。掐着栗子壳对角一捏,完整厚实的栗子肉就出来了。趁热咬下时,微热的栗子甜美绵密还糯口不噎,吃上一口就停不下来。

板栗似乎怎么吃都是可口,在合肥人的饭桌上,还有板栗烧鸡这一佳肴。而在板栗烧鸡旁,往往还有一盘咸货,香肠、咸鱼、咸肉……道道下饭。

咸货可以说是合肥人冬天必备的家常菜。古时人们冬天没有冷冻条件,春、夏、秋能吃上的鲜活荤物到了冬天就无法储存。久而久之,腊月制咸货的法子就渐渐流传开来,加上合肥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为保存这些食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冬天制作咸货成了合肥人入冬的基本仪式。人们将荤物腌制风干保存,反而收获了别然于鲜物的风味。

从选肉、调料、腌制到风干,勤劳的合肥人习惯每一步都亲自动手。合肥的咸货多以风干为主,家家户户的阳台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晾晒的灌香肠和咸鸡鸭鹅。以往,每家晾晒咸货的数量还是家庭年收成的象征,随着健康生活、科学饮食的观念渐渐普及,人们意识到咸货吃多了对身体无益,但还是丢不下这口先辈传下来的老味道。

相比于咸货,炸圆子可是老少皆宜的合肥风味。炸圆子是合肥人年夜饭中不可缺少的一道菜品,讨的是“团团圆圆”的口彩。炸圆子算得上是动员全家的美食工程,从剁馅、拌料、搓圆到下锅,往往配着好几份人手。常见的炸圆子有糯米圆子和挂面圆子,刚出锅的圆子表皮金黄,咬一口,外面焦酥,里面软糯,糯米的香甜混合了猪肉的咸鲜,美味又饱腹。

庐州时令土特产原汁原态好滋味

合肥物产丰饶,最不缺的农特产品。巢湖银鱼、三河麻鸭、长丰土龙虾和草莓、下塘烧饼、吴山贡鹅、大圩葡萄、肥西麻黄鸡、肥东挂面、长临河萝卜、庐江荸荠、黄陂湖大闸蟹、包河小鲫鱼和榭花藕……数不胜数。每个季节,合肥人都有一口时令特产等着品尝。

立冬才过,就有不少市民向商贩打听长丰草莓的消息。可别以为这是合肥人对自家草莓的偏爱,长丰草莓新鲜可口,咬上一口果汁四溢,满口盈香,是“2019全国十大好吃草莓”之一。长丰县也是全国设施草莓生产第一大县,素有“中国草莓之乡”的美誉。

合肥的长丰草莓一般在11月下旬到12月初上市,为了这口酸甜,合肥人也不怯于寒冬的冰冷。长丰草莓以“红颜”“丰香”“章姬”等品种为主,为了种出口感极佳的草莓,长丰县不断探索种植技术,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无土栽培种植系统种植草莓。合肥人除了能在市面上等待长丰草莓的上市,还能够前往长丰,在草莓园里亲自采摘,体验农家乐趣。

合肥闻名全国冬季特产可不仅仅只有长丰草莓,庐江荸荠也远销全国。荸荠又称地下雪梨,合肥话叫“葡秋”(音译),也有其他地区称之为马蹄果。每年初冬,庐江荸荠就陆续上市,成为合肥人冬日饭桌上的鲜脆配菜。

在庐江,荸荠的种植历史已有400多年。如今,县里白湖镇的荸荠种植面积已有两万多亩,白湖镇也被人们称作“荸荠之乡”,白湖镇盛产的杨柳荸荠也成为了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明清时还曾为贡品。

别看这荸荠黑不溜秋,其貌不扬,削掉外皮,里面的肉质白嫩、口味甘甜,可生吃、可水煮还可炒吃。荸荠清热解毒,静心降火,消痰止咳,是干燥冬日里的健康美味。

合肥冬季的农特产品除了水果,还有古法手工制品,比如肥东的泥鳅挂面。泥鳅挂面是合肥民间小吃的代表之一,常被合肥人归纳为本地“土菜”。泥鳅挂面偏辣口,冬天里吃上一口辣得出汗,美味的同时还可暖身。

泥鳅挂面虽是一年四季都能吃上,但它的最佳食期是在冬季。泥鳅肉质最嫩是在冬末春初时,挂面最筋道细腻是在春、秋、冬季。冬季,是泥鳅和挂面口感皆佳的季节。肥东挂面历史悠久,百年传统手艺一直遗传至今。每一根挂面,都是匠人以小麦粉添加盐、水经悬挂手工拉制太阳晒干而成。挂面色泽洁白,细如发丝,吃在嘴里口感筋道细腻,配以泥鳅的滑嫩和汤料的辣口,可谓是冬日舌尖上的一绝。

从立冬到大年冬季习俗讲究多

说起合肥在冬日里的习俗,那可就太多了。如果仅以节令归纳,合肥人在冬至节、腊八节、小年和大年都有着许多习俗,颇为讲究。

冬至节在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据《合肥市志》记载,合肥民间在过冬至节时,甚兴吃南瓜糊和冬至面。人们封存已久的老南瓜洗净、切块而后煮烂,再佐以面粉搅拌成糊状,煮沸后即食。合肥民间还有谚语:“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这天,合肥人都要吃上一碗腊八粥。合肥民间制作腊八粥的做法不尽相同,较为普遍的是在糯米中加入如豇豆、黄豆、绿豆、红枣、花生仁、菱角米、莲子等。合肥人还时兴在腊八节前后腌制咸货,以充足年货。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根据《合肥市志》中记载,旧时,合肥民间在小年当天,除了要备办丰盛菜肴,还要举行祭祀“灶神”的活动,所以合肥民间又将“小年”称为“祭灶日”。家家户户都会将炒米和麦芽糖搅拌均匀,再捏成椭圆状制成炒米糖,供家人吃食。

而在大年,即年三十这天,合肥民间最重视过年。这天,合肥民间的店家商铺只开早市,中午便关门休市。无论身在何方,境遇如何,在这一天,合肥人都会和家人团聚,大家一起贴春联、贴“福”、拜祖、吃年夜饭、给小辈压岁钱、守岁。大年初一这天,旧时家家户户都要开大门、放炮竹, 而后打香禅,将事先烧好的木炭盆移至室内角落,并在其上方喷食醋,用其所浸冒出的白色香雾净化空气。而后再走亲访友、拜年贺岁。到了正月初四,即为送年日,表示新年假期已过,人们开始回到工作岗位,各司其职。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小容/文 李福凯/摄

新闻推荐

为赚“外快”四人结伙盗窃电线

晨刊讯近日,巢湖某公司四名光缆维护人员,为了赚“外快”,竟在大白天开着车子盗窃电线,岂料刚得手就被民警一锅端。11月2日16...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