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湖”的前世今生
□合肥郎章正
2004年,天鹅湖正式向市民开放,它的主要景观是湖周边的各种雕塑、园林小品和占地1000亩的人工湖。十多年来,天鹅湖已经成为合肥市乃至全省最大的城市开放式公园,成为合肥市的十大新景观之一。从那时起,赞美天鹅湖的文章,见诸报端的已很多,不少作家和写手着墨不少。其实20多年前,天鹅湖还是一个不大的村庄,在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先后有过两个乡土气息非常浓厚的名字:双桥集、荷叶地。
有关“双桥集”与“荷叶地”的文字记载极为少见,十多年前,笔者曾先后三次深入实地采访,召集世代居住此地的十多位村民和老人了解情况,倾听他们讲述有关“双桥集”的传说、“荷叶地”的故事。据老人们介绍,现在的“天鹅湖”,过去是他们祖辈世代居住的古集镇“双桥集”,是由几户人家的小村落逐步发展演变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乡村集贸市场,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双桥集”的四周都是河渠水道,中间是一块陆地,只有两座小桥通向外界。两座桥都是木制的,一座在集市的东边,一座在集市的西南边。每座桥长约20米,宽不足3米,人员的进出,都只能从这两座桥上通过。所以,最初方圆几十里的百姓把这里称之为“双桥集”。“双桥集”集市主街最长处有200多米,最宽处有30多米。集市的街道两侧,店铺林立,商贾云集,集市内有油坊、铁匠铺、米行、布行、医馆、饭馆、茶馆、当铺、盐铺、裁缝铺、药铺等等,行当较多,百姓生活所需各类商品,一应俱全,方圆几十里都很有名气,每当逢集时,来赶集的人很多,集市内人声鼎沸,非常热闹。集市上还有一所学堂,也非常有名气,吸引了周围十里八乡的求学者来此就读。集市一度成为当地较有影响的经济、文化、教育、商贸和人员交流的中心。
据当地百姓介绍,当年,“双桥集”这个地方的自然地理环境很好,小蜀山边小老石的红旗渠水,流经集市的西面和南面,大蜀山及邻近山上的水汇集流经集市的东面和北面,两条小河在集市的东边汇合后流入十五里河,最后流入巢湖,注入长江。经过多年的河水流淌和雨水冲刷,在集市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水网养殖场地。河渠环绕,河塘面积很大,有一百余亩之多。河天一色,水渠交叉,美不胜收。附近的人家在这些渠塘中养殖莲藕、茭瓜和菱角,放养鱼苗养鱼。每到夏季,集市四周的河塘内荷叶成片,荷花盛开,集市在绿叶和红花的环绕之中,非常美丽,犹如一片世外桃源。
老人们说,集市的地势,比河渠周边地区低很多,河渠内集市的形状宛如一片荷叶,由远处看去,集市内的人们就像生活居住在荷叶上一般。因而,在近两百年间,生活在当地的人们,更多的时候则把“双桥集”称作“荷叶地”。“赶大集,上荷叶地去。”1954年江淮地区发大水,荷叶地周边,地势高出荷叶地很多的村庄,都被大水淹没了,但地势明显较低的荷叶地却未遭水灾,而历史上此类情况也曾多次出现过。所以人们就说:荷叶地集市像一条大船,水涨船高,犹如神助。
在荷叶地外围的西南边,还有两个年代久远的水井,当地百姓称之为天井。一个叫小沙井,直径在10米左右;一个叫大沙井,直径在30米左右;两井深不可测,但两个井的形状也都像一片荷叶,无论是干旱还是下大雨、发大水,两个沙井内的水,始终都是那么多,没有明显的变化,这种现象被附近村民们传得神乎其神。
“天鹅湖”在历史上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村落,逐渐发展演变成为名气很大的“双桥集”,再发展到功能齐全的“荷叶地”集贸市场,历时数百年都是基层政权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建立江淮人民公社,公社机关后来由荷叶地迁至姚公庙。从此,历经数百年的双桥集、荷叶地集贸市场开始由兴盛逐步走向衰落。2002年合肥市政府将荷叶地规划改造为“天鹅湖”,荷叶地被征地拆迁,后该处居民迁建区仍称之为荷叶地,居住区的政府派出机构取名为荷叶地街道,并延续至今。
新闻推荐
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工投部分园区电梯五方对讲设备采购及安装项目项目地点:工投部分园区(寿县、巢湖、庐江、肥西、阜阳)招...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