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高扬的旗帜
□ 张庆安
阳光和煦,百花竞艳。应巢湖庞善林(初中同学)之约,分别40年未曾相见的几位老同学,驱车来到阔别多年的母校——原巢湖市红旗农业中学(后为职高),重温旧梦,寻找记忆的碎片。
商务车沿着刚竣工的下(原下汤乡住地苏垅)汪(汪桥)乡村公路徐徐前行。那一排排鳞次栉比的新房楼宇, 碧绿青翠的麦苗波浪,勾起了大家对过往的追忆。不知不觉间,商务车从宽敞的水泥路拐进似曾相识的灌木丛中,蓝天白云下,繁树参天,葳蕤葱茏。倒伏的杂树横七竖八,虬曲如龙,我们仿佛置身于深山老林之中。狭窄的小径布满杂草,看起来鲜有人走过。驻足校址废墟,瓦砾遍地,满目疮痍,野蒿杂草已长成我们当年的身高,复杂的情感里平添几分落寞。还是老同学庞善林熟门熟路,风趣幽默地比划,这是原先的猪窝(学生宿舍),那是狼舍(教师宿舍)和牛棚;西头是实验室,最东头是大礼堂……这片情深意厚的沃土,多少年来,一直牵动着我的神经。环顾四周,大小峰山蜿蜒挺拔,飘逸的云朵,氤氲在山中。深深呼吸,爽朗的空气和泥土味陌生而又亲切。时光是如此的薄情,曾经青春勃发的学子都已两鬓斑白,当年没能留下青涩的倩影,赶紧补拍一张“夕阳红”合影照吧。
回首往事,曾经的一面面旗帜,激荡在胸,萦绕脑际。六十多年来,曾在少年先锋队队旗下,右手五指并拢,高举头顶行过队礼;在团旗和党旗下庄严宣誓,在国旗下站岗放哨,唱着嘹亮的军歌“向前-向前-向前……”在军旗下训练呐喊,冲锋陷阵。是鲜艳的旗帜引领我开启人生新征程,坚信念、守初心、敬岗位、担使命,实现人生的愿景和梦想。可“红旗农中”这面如影相随伴我成长成熟的似旗非旗胜似旗的旗帜,在我坎坷的人生履历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更是开拓我人生未来的精神旗帜。
1970年初春,14岁的我衣衫褴褛,从张华村背着破旧的行囊,走了近十华里的崎岖山路,翻过大小峰山的夹凹沟坎,来到这个三面环山的红旗农业中学,拉开我走向独立生活的序幕。早晨六点半,操场上,彩旗猎猎,横幅醒目,“学习用功,劳动光荣”是我们半耕半读学校的座右铭。同学们精神抖擞,在环山翠绿的操场上,一二三四跑出一身臭汗,可一个个绯红的脸上堆满笑容。下操后,三三两两躲进竹丛树林迎着初升的阳光默诵朗读,引来众鸟枝头蹦跳,以歌相伴。置身其中神清气爽,既陶冶了情操,又升华了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
就餐的食堂前是一口当家大水塘。塘沿埂上,同学们端着饭碗或坐或蹲,边吃边聊。清新的水气沁人心脾,融融的春风拂面生津。漫山果园红的粉的桃花悉数盛开,深棕色的枝干在花间时隐时现,桃树林间距的空地套种了青翠的小麦,还有间作的油菜也花黄叶绿。伴随季节的潜流,呈现出桃红柳绿梨花白的多彩屏障。碧空如洗云淡风轻之时,秀色逶迤倒映在塘中,恰似色彩斑斓的水墨画,令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
当年的宿舍极其简陋。泥巴地,土坯墙,稻草顶,杂木梁,寒风吹来呼呼响,可称得上“白天见太阳,晚上见月亮”。几十个同学合住一个大通间,你的被褥作垫被,我的被褥作盖被,多是两人结伴就寝。遭遇暴雨,外面大下,屋内小下,常常需要用脸盆接水,一不小心被子就会淋湿。男生宿舍的西墙边是一大片杂树林,零星瘦小的竹子混杂其间,临近毕业时,已出落成一片茂密的竹林,亭亭华盖,嫩绿挺拔,成了校园的一道景致。
1972年下半年,即将初中毕业的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作为夏阁区九名代表之一(候选人),推荐出席(列席)巢湖地区第一次团代会。1973年3月13日,我如愿以偿参加了巢湖地区团代会,后在元山中学就读高中时,被推选为班级的团支部书记。身心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我,在这里“扣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昔日的画面不断在眼前回放,每一个瞬间都清晰如昨;这里既是我出发的原点,更是我人生能量的补给站。半耕半读的三年,让我学会了洗衣叠被、生活自理;学会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学会了团结同学、尊重师长和刻苦用功、做人处世……得以在人生的大风大浪中,处惊不乱,行稳致远。
韶华易逝,时光如水。母校的培育之情,养育之恩,至今仍点滴在心,念念难忘。红旗农中的三年,我们是在天蓝、地净、水清、山绿的自然生态下,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迸发出朗朗的书声,唱出了一曲曲动人的“耕读经”。那三年,犹如垒积在心底的压舱石,给了我奋进的原动力,夯实了我人生出彩的舞台。
回首我人生路上的一面面旗帜,正像一座座精神丰碑,矗立在心灵之上。
新闻推荐
本报讯11月21日,合肥市第七届“大湖名城、悦读合肥”中华美文诵读比赛(决赛)在市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比赛按...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