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用上更多“合肥造” 合肥加速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
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获批以来,合肥市就把推进集群建设作为头号工程,加快推进。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韧劲。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5.1%,创历史新高。当前,合肥正在加速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未来世界将用上更多“合肥造”。
【新型显示】
逆势上扬实现产值438.22亿 同比增长12.7%
10月29日,美国康宁DPF(重型车辆适用的载体和颗粒过滤器)项目签约合肥市新站高新区。该项目总投资约3.22亿美元,全部投产后将实现2.7亿美元的年产值。未来,新签约的项目,将满足对重型车辆陶瓷载体和颗粒过滤器排放控制产品不断增长需求。
2015年,康宁公司投资15亿美元在新站高新区建设全球首条10.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拉开了在合肥投资兴业的序幕。5年来,康宁与新站在液晶玻璃基板、汽车内饰玻璃、GPF(汽油颗粒过滤器)、DPF(重型车辆适用的载体和颗粒过滤器)等领域不断拓展合作,三个事业部的8个项目先后落户合肥,总投资超33亿美元。至此,康宁公司已有8个项目落户新站,合肥市也成康宁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之一。
当前,新站高新区作为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除了康宁,已经成功吸引并培育了京东方、维信诺、视涯、三利谱、江丰电子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建成了涵盖面板、基板玻璃、驱动IC、偏光片、模组、装备、光学膜、显示光源、电子化学品、大宗气体、整机生产等全部环节的完整产业链。
放眼全市,2020年上半年,新型显示产业克服疫情影响逆势上扬,实现产值438.22亿元,同比增长12.7%。
当前,全市正在全力推动55个在建、谋划项目加快实施,推动维信诺AMOLED6代线等31个在建重点项目早日建成投产;争取Micro-LED背光模组等24个在谈及谋划重点项目早日落地。
【集成电路】
集聚企业近300家
全产业链格局初步形成
10月29日,第八届中国半导体设备年会在合肥召开。会上,合肥半导体装备及零部件产业园揭牌。这个产业园的“定位”是为长鑫以及国内的晶圆厂、封测厂等生产配套的电子专用设备,目前已引进了近20家企业入驻。
近年来,“芯屏器合”已成为合肥的特色产业代名词。以合肥半导体装备及零部件产业园所在的合肥经开区为例,该区已集聚集成电路产业企业60多家,形成了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及材料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合肥开悦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是已经入驻产业园的企业之一,目前企业厂房已经开始建设装修。
该公司董事长王向东告诉记者,“总部落址我们思量了很久,政府支持、产业链完善是重点衡量的部分。”合肥处于长三角的核心区域,加上安徽自贸区设立的契机,未来会有更多利好产业的政策出来。“我们抢抢抓机遇,在未来3到5年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
发展集成电路,合肥起步并不早,但却能在群雄崛起时实现“弯道超车”,成功的秘诀就是“实干”。早在2018年12月,合肥’芯火’双创基地(平台)就获工信部批准建设。该平台以集成电路技术为核心,建立了“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的产业生态体系,增强了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研发能力,为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注入“芯动力”。
在合肥国家级“芯火”双创平台副主任朱治国看来,集成电路的产业链是需要发展氛围的,平台的作用便是集聚一批核心企业。“根据目前合肥市的产业分布情况和科技优势,平台将重点围绕存储器、显示驱动、智能传感器、智能家用电器和汽车电子等领域”。
目前,合肥集成电路产业已集聚企业近300家,从业人员超过2.3万人,初步形成研发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第三方服务平台等全产业链格局。
【人工智能】
已经初步构建了全产业生态体系
10月24日,第三届世界声博会暨2020科大讯飞全球开发者大会在合肥举行。400多家企业超过1000款人工智能赋能产品线上参展,116个线上论坛和11个线下论坛同步召开。作为国内人工智能的翘楚,近年来,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深耕,合作伙伴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发布已有10年。”科大讯飞总裁刘庆峰介绍,一开始,这个平台只有语音合成和识别两个通用能力,如今可以呈现334种更复杂的AI能力;一开始,只有十几个团队创业者在平台上做早期的探索应用,如今开发者团队超过150万,应用终端数超过20亿。
截至2019年底,合肥市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核心+配套”企业超800家,同比增长86%,实现营收800亿元,同比增长23%。
除了有语音技术全球领军的科大讯飞,还有智能穿戴全球最大出货量企业华米科技,类脑技术的中科类脑等一批领军企业。当前,全市已初步构建了从基础应用技术、底层硬件、数据计算到智能终端及行业应用的全产业生态体系。
今年,安徽省发布的第一批“新基建”技术产品服务目录中,合肥市人工智能领域242项入选,占比近3成。当前,合肥市还不断加快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和产业数字化升级,推动人工智能新技术与传统基建运营实景的跨界融合。到8月中旬,已累计建设近100家智能工厂、超700个数字化车间。
【新能源汽车】
争取获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前段时间结束的北京汽车展上,合肥本土企业江淮汽车集团发布了新的乘用车品牌“思皓”。更吸引镁光灯的是,江淮还顺势公布了在与大众汽车全面深化合作后,该公司乘用车业务转型升级路线图。
众所周知,“思皓”是江淮汽车在深化与大众汽车合资合作中应运而生的新品牌,它引进吸收了大众汽车的模块化平台造车理念,是油电共用的全新品牌。北京车展上思皓新车型的亮相拉开了两方合作的新序幕,未来几年双方将依托全新模块化平台推出多款车型,力争以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推动品牌全面升级。
除了发力新能源领域之外,江淮还将专注智能网联。“未来几年,公司将通过驾驶辅助、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的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四个阶段,在2025年实现高度自动驾驶。”今年前8个月,江淮汽车的销售量表明该企业已呈现出较强恢复性增长势头。8月份,该公司共销售汽车超过4.15万辆,同比增长57.78%。
今年以来,随着蔚来中国总部落户合肥、大众江淮深度混改、大众投资控股国轩高科、塘西河4.4公里智能网联汽车示范线、包河5G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开建,合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进入发展快车道。
除了江淮汽车,合肥市还集聚了蔚来、安凯、江淮大众、长安、奇瑞(巢湖)、国轩高科、华霆动力、巨一动力等一批龙头企业,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居全国前列。
合肥市科技局副局长戴兵明确表示,“我们将借鉴国内外先发地区经验,科学编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并加快推进省级新能源汽车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争取获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产业保障】精准施策优化制造业发展
生态环境
制造业要想得以持续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各项利好政策的大力支持。在普惠性政策方面,近年来,合肥市逐年加大市级先进制造业政策资金投入,重点在扩大有效投入、产业创新、制造业+互联网、平台载体培育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并与省级、县级政策形成差异化、层次性政策体系,以支持不同发展阶段、发展方向、发展特点的制造业企业。
今年,先进制造业政策继续以金融创新产品、“借转补”和事后奖补等方式“真金白银”扶持企业。围绕企业落地生产、改造提升、创新发展到做大做强等关键环节,延续固定资产投资奖补、小微企业贷款贴息、工业设计、企业技术创新、智能家电、工业绿色发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企业做大做强、专精特新、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等基础性政策条款。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先进制造业政策纳入全市疫情防控政策,明确规定,对疫情防控企业贷款、技术改造及应急保障给予更高更快的政策奖补。普通技术改造按设备投资额1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补助,对疫情期间通过技改新增产能的防疫防护用品重点生产企业,给予增购设备投资20%的补助,补助金额上不封顶。
今年6月,合肥市印发的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12条重点产业链,正式启动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由市领导重点关注、调度、服务相关产业,为全市在“育新机、开新局”中赢得先机。
【未来产业】
将超前布局
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等产业
一个多月前,安徽自贸区正式获批建设,其中合肥片区共计64.95平方公里,范围涵盖经开区块29.85平方公里、高新区块31.43平方公里和蜀山区块3.67平方公里。合肥片区未来如何,备受关注。
目前,合肥片区的“施工图”已经绘就,尤其是在产业发展方面值得期待。按照计划,合肥市将推动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装备、网络安全、节能环保等产业纳入新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并争创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国内领先的存储产业基地。
接下来,合肥市将超前布局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精准医疗、先进核能等未来产业,推进量子信息、类脑芯片、下一代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另外,将重点发展第三代半导体、金属铼等前沿材料产业,培育发展石墨烯产业;推进高温超导储能、超导技术突破,加快新一代超导技术设备研制和产业化。
回望来路,合肥市产业发展跑出了创新驱动“加速度”,挺起了先进制造“硬脊梁”,形成了“芯屏器合”新格局,硕果满枝。当前,打造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的合肥“战舰”,正在乘风破浪,加速前行。未来,世界将用上更多“合肥造”。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方佳伟 乐天茵子/文 王蔚/图
新闻推荐
第一次见陈莹,是在傍晚时分的大蜀山公园正门,他身着帅气的骑行服装,勾勒出挺拔的身形,状态完全不像一个年近50岁的中年人...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