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水同在”的家园

市场星报 2020-08-04 00:47 大字

“我们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注定就是要舍己为人的。”

7月20日凌晨,位于淮河流域濛洼蓄洪区的刘永理被紧急撤退的通知惊醒,他跑出去看自己的虾塘,心里叫唤着“完了完了,今年的小龙虾要全跑了”。

此时此刻,以濛洼蓄洪区为中心,西侧上游,淮河干流正携带着豫南山区众多支流来水滚滚而下;东侧下游,史灌河和淠河来水同时注入淮河,对濛洼形成顶托之势。“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和濛洼蓄洪区所在的安徽省阜南县王家坝镇被来自淮河上下游的滚滚洪水“包了饺子”。

向南300多公里,长江沿岸的芜湖市海螺矿山灯火通明。1.5万方浆砌块石被昼夜不停地通过船只、卡车运往国家1级堤防——无为大堤。安徽境内的长江干流段水位已经突破1998年最高水位,向1954年的历史最高水位逼近。为保长江,开始停排的沿线支流已经“淹到了嗓子眼儿”,干流上的无为大堤长时间经受高水位浸泡,风险隐患不断增加。

情况更紧急的是位于淮河和长江中间的巢湖。这个位于省会合肥的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出现了“百年一遇”的超高水位。从7月18日开始,巢湖水位超过了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水位极值,连续两个星期居于保证水位一米以上。巢湖成了“悬湖”,一个浪头荡起来,湖水就有越堤涌上S605省道、冲击高铁线路的风险。

上接河南,下连江苏,长江淮河南北夹击,中间省会城市犹如怀中抱着“一桶满溢的水”——进入2020年7月的安徽,两河一湖形势严峻,万亩连片的圩堤更是紧绷到了极致,开闸蓄洪、破圩保堤,进退之间,这片千百年来与水共生的家园中,数以百万计的人们直面洪水危机。

为保巢湖安澜,合肥市启动应急防汛后,先后主动起用了十八联圩、滨湖联圩、蒋口联圩等9个万亩以上的大圩和186个中小圩口为巢湖分洪,一个个圩口被主动扒开,15亿立方米的蓄洪量,相当于“再蓄了一个巢湖”。

7月27日,中垾联圩上的合肥市中垾镇小联圩村党支部书记祝业飞已经在堤坝上的临时指挥部住了半个多月。所有的指挥部都只是一座帐篷或活动板房。中到大雨占据了安徽7月份大部分的日子,豆大的雨珠砸下来,房里一片潮气。59岁的祝业飞和所有基层干部一样硬抗着,时不时扎进水里摸排险情。参与堤坝加固的中垾镇农业服务站站长刘迎春每天在朋友圈里给自己打气,“你涨,我就加!”“努力到无能为力,绝不轻言放弃。”

祝业飞明白,雨季就要过去,只要撑住了眼下的一个星期,小联圩就算是撑过了这场几十年不遇的大洪水。村里的老人开始上阵支援,76岁的黄芝珍和66岁的荚春枝拄着竹杖,承担了夜间巡堤的责任:“再老的骨头,也能出把力。”

无论如何,2020年的这场大水就要扛过去了。生活在这片与水同在的家园中的人,还将在与水相处的福祸相倚中继续坚守下去。□ 8月3日《农民日报》整版刊发(本文有删减)

新闻推荐

激战马新圩

散兵镇高林社区是全镇汛情最为严重的区域。社区范围内有两座圩口,其中马新圩1200亩,低垅圩300亩,圩堤总长度3.5公里,沿湖0.77...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