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大堤就是守住城市、守住了家 派河大堤上的巡堤人:“水一天没退,我们的弦就不能松”
具备防汛经验的老圩民能够及时排查出隐患。
抢险队修筑平台防止派河大堤滑坡。
8月2日中午,地表温度接近50℃,坐在堤坝遮阳棚里吃盒饭的王大明脸上挂满了汗珠。每一次咀嚼和吞咽,额头上的汗珠都会随着面部抽动下滑到脖颈处,他的胸口已湿了一大片。熬过一天中最滚烫的时间,他和巡堤队队员们将再次拿上铁锹,拉网排查派河堤坝。
7月17日凌晨,暴雨来袭,富有巡堤经验的王大明便守在了堤坝上。这不是一份简单的活儿,巡堤初期,他和其他圩民发现了一处危及堤坝安全的裂缝,及时抢修后大堤安然无恙。如今雨停了,巢湖水位缓降,但王大明和一众巡堤人依然在防汛一线坚守。他说,守在大堤上,就像守住了自己的家。
夜战派河大堤背水坡筑起了加固平台
7月23日19时,烟墩街道紧急抽调挖掘机、铲土机等大型施工机械,召集由街道工作人员、牛角大圩村民等人员组成抢险突击队集结大堤。1小时后,鏖战开始。抢险队开足马力,运转、装石子、从大堤背水坡50米外取土,在坡脚修筑加固平台,给久受洪水侵袭的大堤以稳固的支撑力,同时防止大堤再次滑坡。5台大挖掘机、2台铲车和100多名抢险突击队员一刻不停地挖土、打坝、除险。
紧急抢修的是牛角段背水坡上的一条长约50米的裂缝,而发现这条裂缝的人正是王大明。“21日下午3点,我和队员在排查时发现了异样,按照经验这里肯定有问题。”58岁的王大明在派河旁长大,十来岁就跟着父辈们巡堤,如今也是当地颇有名望的巡堤人。“当天下午难得放晴,但这块地面附近非常潮湿,我们就顺着草皮扒看,结果发现了裂缝。上报后对裂缝进行观察,23日晚裂缝有扩大趋势,人顿时就紧张了。”
凌晨2时的派河大堤牛角段,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这是王大明今年在堤坝上熬过的第一个通宵。一夜奋战,天渐渐亮了。早上5时,一条长约50米、宽15米、高2米、总体积1500立方米的加固平台初步形成,大堤裂缝也被填补夯实,抢筑任务基本完成。
坚守防汛一线巡堤人日夜不眠带药上阵
“我一辈子就在牛角大圩长大,放心不下自己的家啊!”暴雨袭来,王大明的心便挂在了堤坝上,守了十多天嗓子都哑了。
对于这些巡堤人而言,巡查不是盲目的戳戳看看,而是有针对性地筛查。“曾经的派河大堤圩埂狭窄,2014年进行了加固提升,新旧土混杂,造成牛角段堤坝较为薄弱,所以我们从汛情一开始就仔细查看。”
8月2日,水位缓降,可派河大堤上的巡堤人一个也没少,一顶草帽一身黑衣的王大明在人群中格外显眼。拎着铁锹,他反复走在背堤上,不时对着堤坝上的石子片敲敲打打。
谈起巡堤的方法和窍门,王大明有说不完的话,可颤抖的右腿还是暴露了他的疲惫。“这几天,大家都是凌晨两点多回去,早上5点多又赶到堤坝上,说不累那是骗人的。”王大明说,连续抢险巡堤,没有几个不掉肉的,这两天高温又晒红了皮肤。
累倒是其次,让大伙放心不下的是王大明一忙起来就忘记吃药。别看他强壮,他的裤兜里还随身带着好几种药!
咬紧牙关不放松立足汛情打好防汛持久战
在派河大堤防汛抢险布控图上,全场8.6公里的责任区域被分割成8段。作为牛角(横城)工作站负责人,王大明“名下”负责牛角一段、牛角二段、横城一段、横城二段。
牛角一段的驻扎点内,烟墩街道党工委书记臧世豪正在安排当日的防汛工作,右手旁还放置着来不及吃的面包和鸡蛋。“堤坝的背后就是城市,我们任务很重,所以一开始就把这些有经验的老圩民请过来。”
在他的工作本里,“三查一抢”是此次派河大堤防汛抢险的要点。“8.6公里的区域如果没有计划、盲目地巡查,难度非常大,效果也不好,而这些老圩民的帮助让我们能够快速寻找到薄弱点。”防汛初期,在王大明等老圩民的带领下,巡堤队队员不仅有序将整个区域排查了一遍,而且将曾经出现险情的重点堤段排查了一遍。“紧接着,老带新分段分时巡查,让巡查更为高效。”
21日下午发现裂缝,23日观察到裂缝有扩大趋势,一夜鏖战力保安澜。对此,臧世豪用了15个字来总结:十分钟响应、半小时集合、一小时到位。“一旦发现险段,我们就派遣街道主要负责人驻守。目前,辖区500多名抢险队员随时待命,圩区居民全部有序撤离。”这几天,臧世豪一直在关注巢湖水位,同时也关注着派河水位。“现在,巢湖水位正在缓降,但我们不敢放松,我们要咬紧牙关,一鼓作气。”
此时,挖掘机和推土机依然在堤脚忙碌。竖立在堤坝上,书写着“决战决胜派河大堤”的红牌格外亮眼。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乐天茵子/文 高勇/摄
通讯员 侯燕平 张冬丽
新闻推荐
助力防汛一线 书写责任担当 市民政局积极动员社会力量防汛抗洪
入汛以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合肥市特别是巢湖沿岸区域防汛抗洪形势十分严峻。合肥市民政局积极动员,引导全市社会组织、...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