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户”到“农场主”的致富之路

江淮晨报 2020-03-19 06:50 大字

本报讯 汪国良今年52岁,巢湖市烔炀镇曙光村黄付自然村村民。皮肤黝黑,看上去精神抖擞。汪国良于2017年注册了“巢湖市烔炀镇国良家庭农场”,如今,他被巢湖市人民政府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在政府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他从一名“贫困户”转变成“农场主”,让贫困家庭过上小康生活。

3月里的“国良农场”春意盎然,见到汪国良时,他与三名工人正在农场里为他的53亩桃园整枝、施肥和套种春西瓜。

2014年,汪国良家庭因病致贫,成为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考虑到照顾生病的女儿,汪国良不能外出务工。在镇村两级帮扶人的帮助下,黄付村、姚王村的抛荒地进行流转,通过协调,他获得了200亩的水旱地和10多亩的塘坝。

据了解,现在的“国良农场”有360亩土地,每年两个村流转的土地给群众带来收入近十万元。平时务工和大忙季节,可以给村里的村民增加收入两万余元。“前不久,通过扶贫贷款,加上自己拿出一部分,一共十万元,买了一部新旋耕机,我现在是新型职业农民了,要慢慢地实现农业机械化。”

据汪国良的贫困帮扶人、曙光村党委书记方巅介绍,汪国良和该村其他贫困户,在2018年全部实现脱贫,现在这些脱贫户通过镇村两级帮扶,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村扶贫基地,实现了收入稳定。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梦怡

通讯员 曹永龙

新闻推荐

合肥强化县域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

本报讯(记者胡旭)近日,记者从巢湖银保监分局获悉,合肥各县域银行通过开通融资绿色通道、降低贷款利率、开发专属信贷产品等多...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