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时段预约,三级预检分诊,一人一诊一室 防疫期间如何让看病便捷放心

安徽日报 2020-03-16 07:08 大字

“我腰椎间盘突出疼了好长时间了,想到医院看病,但由于疫情一直不敢出门。听说医院门诊恢复了,就过来看看。”3月13日,俞先生来到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脊柱外科就诊,医院现场挂号有志愿者引导,患者之间保持安全距离,诊室只允许一个患者进入。俞先生说:“来这看病我很放心、安心。”

“我们严格实行‘一人一诊一室’,我们给患者问诊时注意保持恰当距离,这也是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脊柱外科主任高宏斌说。

3月2日起,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各专科门诊全部有序开诊,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医院要求所有进入院区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并在门诊大厅两个入口处测量体温,有可疑症状或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由志愿者陪送至发热门诊就诊,并为其提供全程陪诊陪检服务。

“能看上医生很满意,医院做得特别好!”近日,合肥市长丰县双墩镇张大爷来到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患有严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张大爷,平时服用的药物吃完了,心里比较着急,通过医院的三级预检,看上了病,拿到了药,一改愁容。

“为了满足疫情期间群众的就医需求,绩溪路和高新院区门诊一直开诊,但执行疫情期间门诊排班,长江路门诊自1月31日开始停诊,3月2号全面开诊。”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门诊秩序平稳,单日门诊量超过8000人次;为避免人员聚集,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医院门诊实行分时段预约制就诊和三级预检分诊体系;医院在门诊室外广场紧急开通近30台自助挂号机,安排工作人员现场服务;为减少人员流动,建议复诊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就诊,药品可寄送上门。

“医院允许一次性带3个月用量的药,极大方便了我们老年慢性病患者。”来自合肥市71岁的患者闫阿姨,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每个月需要到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开胰岛素和降压药,疫情期间出入小区都需要登记检查,为了方便患者就医,医院对“慢病患者处方用药量放宽至3个月”。

“2月25日,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恢复开放专家门诊、专病门诊、便民门诊,口腔科按上级规定仍只开放急诊。”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周道平介绍,目前,医院发热门诊24小时开放;医院为有需求的患者免费发放医用口罩;所有患者及陪同家属在进入门诊大楼前均需要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检测正常者方可进入;发热患者直接至发热门诊就诊;医院门诊实行弹性排班,门诊量大的科室实行门诊备班,及时增加门诊医生。

“进门人人测体温、手消毒,电梯内有消毒的记录,觉得很安全;候诊的时候,看到一位就诊患者口罩挂耳绳断掉了,工作人员立即帮助更换医院的口罩,觉得很温馨;按照预约的时间来院,很快看上了医生。”日前,患有高血压慢病的芜湖市民倪女士,来到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她说,医生就诊前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还签了《新型冠状病毒接触感染情况承诺书》。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作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省级定点医疗机构,自1月27日(年初三)开始至今,一直处于正常开诊状态。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医院第一时间利用医院短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公告门诊诊疗相关信息,后续将大力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进一步方便患者就诊;为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实行分时段预约就诊,精确到具体就诊时间点。

“省中医院现在预约挂号、取号,交钱结算都使用自助机,非常方便,操作也有专人指导,医院的医护人员技术高、服务好,整个看病的过程非常迅速、高效,非常满意和放心。”肥东县32岁患者黄先生,患有慢性胃炎近日来到省中医院就诊,整个在院就诊时间仅45分钟。

“为了方便患者就诊,医院恢复门诊自助机的使用,还增加医保结算等功能;增加收费处、药房等窗口开放数量,在窗口地面设置‘一米等候线’,避免病人排长队和扎堆;我们每天在各诊区熏艾烟,现代研究证明艾烟有防病、预防瘟疫的作用,同时还有平喘镇咳、调节神经的功效。”省中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安徽省连续多日无新增确诊和疑似病例,复工复产有条不紊地开展,但仍不能松懈。省中医院专家章小平提醒广大市民,疫情期间,要做好防护,注意饮食、增加锻炼,保持平稳心态。如身体不适尽快来院就诊,就诊时做好个人防护、遵从医院流程和相关规定,戴好口罩、避免其他接触,配合医院的体温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千万不要有所隐瞒。

新闻推荐

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提质增速” 合肥市将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本报讯记者昨日从市文明办获悉,今年合肥市将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突出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功能建设,推动志愿服务资源下...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