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凤凰”一起飞
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
这一年,合肥市不断创新模式、精准发力,在驻村帮扶和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成果。
走进田间地头,助力脱贫攻坚,合肥市第7批选派帮扶村干部已任职一年有余。一年多来,他们工作怎么样,有哪些感悟体会?今天起,本报推出《驻村纪事》系列报道,与读者一起走近这些驻村的帮扶干部。
“今年村集体收入大概能达30万元!”
走进冬日里的巢湖市烔炀镇凤凰村,见到帮扶干部程序时,他一开口就兴奋地“报喜”。
“我把村里苗木、果树、水稻种植,鱼虾养殖,还有瓜蒌产业的收支情况,认真盘点了一下。”程序拉着记者坐下,一笔一笔地算开来。
眼前这位个子不高、身材壮实、皮肤黝黑的“新农民”,退役后转业至合肥市政协办公室工作,2018年4月被选派至巢湖市烔炀镇凤凰村担任党委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阳光轻轻洒在村头的树梢上。35岁的程序越说越兴奋,拉着记者说:“走,带你走访贫困户去!”说话间,来到肖圣荣的家中。71岁的肖圣荣是凤凰村西肖村贫困户,贫困情况在当地都有名。“为了帮我脱贫,程书记和村集体买来3000个菌棒,让我种蘑菇。”肖圣荣放下手头的活,对记者说,程书记不但教我种,还帮我联系买主,这样,卖蘑菇也不用愁了。肖圣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单单种蘑菇这一项,一年就能增加8000多元的收入。
随后,程序又轻车熟路地带着记者去看瓜蒌。如今,程序站在村里地头,随口就能说出这是谁家的地,去年种了什么,今年种了什么,家庭收入情况如何。光这一点,村民就十分佩服。
在村北约200亩的瓜蒌种植基地,记者看到,瓜蒌早已经采摘结束,只剩下藤蔓缠绕在架子上。由于苗木市场饱和,村里开始进行产业转型,“两委”班子经过考察学习,决定开展瓜蒌种植、稻虾综合种养项目等发展村集体经济。程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8年年底,凤凰村瓜蒌扶贫产业园完成土地平整、施肥、搭架和晒场仓库建设,今年3月份开始种植,10月份收获。第一年就增收15万元,预计今后几年高产期年均可增收40万元。其中,瓜蒌籽收入的80%将分红给贫困户,剩下的20%将纳入村集体收入。
看到记者来采访,村民杨慧芬立即迎上前来。“以前,这里都是荒冈杂草地,现在种上了瓜蒌籽,有了收入,程书记是真心为百姓谋福利。”杨慧芬说。
“一开始,以为他就是来走走过场、镀镀金的。”村民们毫不讳言。没想到,沉下心、扑下身的程序,很快就制订了一份逐年帮扶计划清单并逐步实施。
“来这里已经1年零8个月,与村民早已打成一片。”程序说,“想让他们信任你,就必须与村民同心、说到做到。既然来到凤凰村,就和‘凤凰’一起飞。”
(记者苏龙鹏《合肥日报》2019年12月17日第一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正式建成通水了。1月5日,记者从合肥市城乡建设局获悉,全市正加快描绘水清岸绿的“水...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