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筑新城 新中国合肥70年大事记26

合肥晚报 2019-11-14 00:36 大字

曾经,这里是一望无际的青黄圩田。如今,高楼林立霓虹万千。濒临巢湖,城市新区,是为滨湖新区。从2006年打下第一根建设桩起,滨湖新区就承载着合肥环湖临江的期待。

这一路,风雨兼程,风光旖旎——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拔地而起,刻下滨湖产业欣欣向荣的印记;地铁一号线穿新区而过,让新区和老城之间只隔了几首歌的距离;掀开滨湖科学城挂牌的红布,新区又将绘就开放高地的美好未来。

滨湖新区的建成,不仅塑造了合肥城市的一扇窗口,也撰写着城市发展的一段传奇。

规划超前 城市新空间闪亮登场

1998年,城市发展研究杂志发表了合肥园林专家劳诚的一篇投稿。

在这篇稿件里,劳诚将合肥的发展定位于风扇形加新城,“以风扇形加新城的合肥市为核心,与周围六安、巢湖、庐江、无为组成皖中地区城市群。东南向濒临巢湖,可以有20—30公里的滨湖岸线,直接与巢湖风景区相接使合肥城为滨湖城市。”

一语中的,巢湖北岸196平方公里圩区,在2016年11月拉开了大建设的序幕。建设之前,合肥久留米美术馆曾开展一场特殊的专家评审会,来自国内外八家一流规划设计院同场竞技。剑拔弩张的氛围之下,滨湖的整体规划最终取八家方案规划之精华。

“比肩北上广、对标苏宁杭。”这是第一批滨湖新区的建设者对规划的评价。在滨湖新区建设管委会规划分局负责人姜洪友的记忆中,建设之初,从家到工作地点是一场“旅行”,“需要背上好几天的衣服。”当时,从市府广场到新区建设工地,车辆需要先经繁华大道再沿着蜿蜒的乡间小道跑二十多分钟。“如今,‘六横六纵’的主干路网加上地铁一号线、BRT公交,滨湖与主城区之间只差了几首歌的时间。”

2018年10月,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肥滨湖新区)揭牌,未来将打造成拥有“四个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以及包含“四个先行区”的科技创新高地。合肥都市圈也将和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形成四位一体联动的“四个联动带”。

滨湖新区,这个着力打造的区域性的文化鲜明、职住平衡、生态宜居的城市新空间已闪亮登场。

“里外”皆美

城湖共生展优美画卷

生态宜居,滨湖改革密码之一。

这里被赞为:森林中的城市,城市中的花园,花园中的家园。的确如此,滨湖的清晨在湿地公园的第一声鸟鸣中开始,身穿白衣的太极拳老者在街心公园舒展开来,柔和的阳光均匀地洒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上。与清晨一样,滨湖的黄昏也最先落在巢湖岸边,夕阳荡在湖面上泛起波光,芦苇丛中野鸟不时飞起。

回顾滨湖新区走过这些年,人居环境建设始终贯穿于新区建设全过程。滨湖新区建设管委会规划分局负责人姜洪友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一个“彩蛋”——若有心将塘西河公园、金斗公园、方兴湖公园的水域串联起来,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新环城公园——这些绿意盎然的公园绕新区一圈。

和姜洪友同样心细的,还有合肥园林专家劳诚。在堆满图纸的卧室里,劳诚依然能准确地找到那本泛黄的城市发展研究杂志复印件。这个为合肥规划奉献了一辈子青春的老人,从滨湖新区建设之处便开始关注。“新区中心的几个公园连起来确实有环城公园的味道。”在他看来,城市发展滨湖而建是趋势。

滨湖的美,美在外在,也美在内在。

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犹如一道靓丽的产业风景线。从定位“全产业链式金融服务集群”到实现金融后台业务的全覆盖,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只用了7年的时间。7年时间,不短,但回首姜洪友却觉得“像做了一场梦”。2009年着手规划,同年带着一纸规划前往上海自荐,“靠着诚心和合肥后劲签回了第一家银行。”

2009年3月30日,中国建设银行合肥生产基地签约入驻;2009年6月19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顺利获得基地内项目用地;2009年11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合肥)后台中心在这挖下第一方土……

没有大张旗鼓的盛典仪式,没有业界大佬的现身致辞,没有大手笔的启动资金,最初的这里静悄悄。再凝望,这里已经成为合肥经济圈乃至全省的新中心,皖江城市带承接现代服务业转移最重要的载体。

教育优势正发挥反向力

这是一个有“情感”的新区

新型城镇化建设,“人”的问题不可避免。

如何吸引人?凭什么留住人?合肥在建设滨湖之初便设想好解决方案:产城一体,产城融合——“产”,解决的是宜业问题;“城”,解决的是宜居问题。

让人才无“后顾之忧”,所以比商业和住宅更早来到滨湖的是学校。2007年3月底,合肥市政府就合肥一中等3所学校迁址滨湖新区办学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调整内容——将合肥一中整建制迁入滨湖寄宿制高级中学,校名仍为“合肥一中”,仍隶属市教育局;将合肥四十六中整建制与合师附校的初中部合并,迁入滨湖寄宿制初级中学,校名为“合肥四十六中学”,划归包河区管理;将合师附校小学部整建制迁入滨湖小学,校名为“合师附小”,划归包河区管理,从2007年秋季开始3校新生均在新址上课。

当年发布,当年搬迁,当年招生,动作快而有序。在不少人眼中,滨湖是被教育“拉起来”的区域。如今,这种拉力正反向发挥作用,越来越旺盛的人气使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涌向滨湖。

优势基建资源吸引了一批人,温情的人居环境让源源不断的新市民留在了滨湖。2011年,康园小区正式回迁,郑圣明与其他回迁户便在小区里自发组建了凌峰艺术社。这支自建自治的民间文艺社团就像一团火苗,每到一处都能点燃周围人热情的新生活。可在郑圣明看来,这一切是新环境让他们有勇气选择更好的生活方式。

一个有情感的新区,追求的不仅是发展规模和速度,更要有发展质量和内涵。用商品房的标准打造安置小区,将人居环境融入新区建设的点点滴滴,一切细节无不酝酿了滨湖温度。

省政府大楼迁入新区

诸多发展理念可在滨湖找到印记

长江中路上东西向坐落着两座具有浓浓“苏味”的建筑,依旧是老合肥心中的城市中心。在岁月的浸润中,原省政府大楼外观还保持着通体纯白,改建后的长江饭店外观如旧。

2016年3月中旬,一封迁址公告触动人心。

经国务院批准,中共安徽省委机关(合肥市长江中路39号)、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合肥市屯溪路435号)、省人民政府机关(合肥市长江中路221号)、省政协机关(合肥市宿州路317号)自2016年4月1日起开始搬迁,2016年5月1日起在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正式办公。

时隔十余天,省政府大楼“告别”了相伴六十五年的长江中路,迎接它的新门牌是包河区中山路1号。

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位于滨湖新区,此次搬迁高度契合了安徽省“十三五”规划。在这个规划中,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合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增长极等诸多理念均可在滨湖找到印记。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乐天茵子

大事件链接

1.2006年11月15日,合肥市滨湖新区启动首批项目建设正式开工。

2.2007年3月20日,合肥市滨湖新区建设指挥部成立,同时组建合肥市滨湖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3.2007年12月21日,全长超过17千米的徽州大道全线贯通,该路北起市府广场,南至滨湖新区的通衢大道,是连接老城区与滨湖新区的主干道,是合肥南北走向的大动脉。

4.2009年8月7日,合肥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试验段开工典礼在滨湖新区举行。

5.2014年11月21日,滨湖新区建设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

6.2016年2月,合肥正式申报国家级新区,同时,该区加强新区税收减免、土地利用等政策的研究。

7.2016年4月1日起,中共安徽省委机关(合肥市长江中路39号)、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合肥市屯溪路435号)、省人民政府机关(合肥市长江中路221号)、省政协机关(合肥市宿州路317号)搬迁至滨湖新区。

8.2018年6 月,《合肥滨湖科学城( 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 总体规划(2018-2035年)》正式启动招标,合肥滨湖科学城“轮廓”初现。

9.2018年10月,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肥滨湖新区)成立暨安徽省大院大所合作科技成果对接会在合肥开幕。届时,备受关注的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肥滨湖新区)将正式揭牌。

新闻推荐

西河街社区开展防范套路贷培训

晨刊讯11月5日下午,西河街社区文明实践站开展防范套路贷知识培训会,特邀卧牛山街道司法所所长吴素芳授课。吴素芳通过视频...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