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城市脉络” 注入新活力 交通见证合肥“成长”(五)

合肥晚报 2019-10-17 00:50 大字

○合肥地铁近期线路图

○2018年6月9日,全国首个档案主题专列“兰台号”在合肥地铁1号线首发上线 图片来源:合肥市档案馆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请求转报合肥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函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轨道交通相关规划的批复

○2016年12月26日,合肥市民乘坐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2017年12月6日,合肥地铁2号线王岗站合肥日报记者 张大岗 摄

1994年,合肥市政府开始实施地铁规划;2007年6月,合肥市启动城市快速地铁建设规划;2016年12月26日,合肥地铁一号线正式开通运行。至此,合肥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正式进入地铁时代。地铁,作为地下“城市脉络”,为合肥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无到有,合肥迈入地铁时代

“地面经常堵车,还要等红绿灯。” “好快,平时坐公交要半个小时的车程,地铁10分钟就到了。”“本来没有什么感触,但现在坐上了真的特别开心,以后就可以乘坐地铁出行了。”2016年6月26日,合肥地铁1号线首次开门迎客,坐上地铁感受“合肥速度”,100多名试乘者难掩心中的激动。

2016年12月26日,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通运营,这是合肥乃至安徽省开通运营的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这条北起合肥火车站南至巢湖之滨的线路,衔接合肥站、合肥南站两大客运枢纽,串联老城区和滨湖新区,成为纵贯合肥南北的交通干线。

从规划到一号线正式投入运营,合肥地铁建设走过了十多年的时光。2007年6月,合肥市启动《合肥市城市快速地铁建设规划》及相关支撑性文件编制工作。2008年10月,《合肥市城市快速地铁建设规划》及相关支撑性文件获得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及环保部通过。据档案记载,2008年11月4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即向安徽省建设厅发出《关于请求转报合肥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函》,并得到了相关批复;随即,“合肥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和“合肥轨道交通公司筹备组”成立,与“合肥有轨电车一号线建设指挥部”、“合肥有轨电车公司筹备组”合署办公。合肥地铁建设进入紧张的筹备阶段。

2009年1月,《合肥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及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上报国务院。8月,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试验段开工建设。2012年6月1日,土建3标(大东门站)工程启动封闭施工,标志着1号线一、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历时4年半1639天、191家单位、2万余人次、24.58公里、23个站点、165亿元……这一组数据的背后,连接的是合肥城市从北到南的地铁一号线建成的全过程。自此,地铁开始渗透在合肥人生活的每一天。合肥的发展和建设,也随着地铁这一“城市脉络”不断向前铺展开来。

十字换乘,改变市民生活方式就在地铁一号线开通运行一年之后的2017年12月26日,西起南岗站,东至三十埠站,途经蜀山区、庐阳区和瑶海区;横贯合肥东西的地铁二号线正式开通运营。与已投入运营的一号线共同构成轨道交通网“十”字形骨干线路,为市民们初步编织出一张方便快捷的轨道交通网。大东门站一、二号线换乘,极大满足了市民的出行要求。

如果说地铁一号线点燃了合肥市民的热情,实现十字换乘的二号线则不仅改变了大家的出行方式,更改变了市民的生活方式。“现在不管是去滨湖还是到大蜀山都方便啦。”家住瑶海区的王玉珍笑言。几位聊得来的老姐妹退休后都去子女家帮忙带孩子,这让王玉珍备感孤独,也曾动过去看看姐妹们的念头,但一想到来回三个小时左右的公交车程,她又打了退堂鼓。地铁开通后,“冬暖夏凉,刮风下雨都不怕”,王玉珍不但与老姐妹们经常见面,大家都有空的时候还相约着一起去看看地铁沿线的美景呢。

老家阜阳的李健在蜀山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作。收入不菲,李健不想依赖父母,三年前,在火车站附近购买了一套小居室作为过渡,平时上下班以私家车代步。二号线开通后,饱受高峰期堵车之苦的李健果断舍弃私家车,一号线转二号线,下地铁后再骑共享单车,看起来有些麻烦,但事实证明,这样做大大降低了时间成本。“如果三号线运行后,很快我就可以从家里直达单位了。”李健充满期待。

与李健一样渴望地铁三号线开通的还有大学生丹丹,对她来说,以后周末、周日去老城区逛街的几率会变得很多。“一、二、三号线换乘后,地铁开到哪,我就可以‘逛吃’到哪了。”丹丹笑着说:“未来可能会感觉城市变小了,距离不再是问题,搭乘地铁,我可以走到任何一个地方。”

助跑发展,开创城市新的空间

“没有地铁的城市不是一座现代化大城市。”曾经,能够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样,拥有自己的地铁,是合肥人的一个梦,如今,地铁一号线、二号线线网已覆盖瑶海区、包河区、蜀山区、庐阳区,轨道交通3号线正式运营指日可待,而在合肥档案馆,我们看到《合肥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0年)》显示,未来合肥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地铁线路15条、有轨电车或单轨线路3条,计划2020年前开通运营地铁线路5条,合肥市民未来出行将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快捷。

专家指出,从城市生长的角度看,轨道交通所承载的意义,远不止交通本身,更关乎一座城市的未来与发展远景。凭借发达的轨道交通网络,城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随着轨道交通向周边地域的不断辐射,沿线土地将快速大幅升值,城市化和都市圈的形成将进一步提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轨道交通引领着一座城市的发展方向。正处于快速发展关键时期的合肥,亟需轨道交通“助跑”,从而为城市开创新的“生长空间”。

从国内外大城市的发展经验看,只有当快速轨道交通成为现实的时候,城市大格局才会真正形成。也可以这么说,地铁的出现,将是这个城市成熟的标志之一。社会学专家称,地铁本身具有的沟通性、便利性、聚合性的特性,和城市的本质是一致的。最早城市的起源,就是人的聚集与交流形成的。从交通工具上来看,从自行车、公交车到私家车,再到地铁,也是一步步走向聚合。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合肥赋予了地铁浓厚的文化气息,一号线既有以“廉政”为主题的包公园主题车站,也有以“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卡通包公”等元素的主题车厢;更有全国首个档案主题的专列“兰台号”。这个专列由安徽省档案馆、合肥市档案馆等单位联合打造。据了解,“兰台号”档案主题专列突出档案元素,用百余幅珍贵图片,分为“记忆合肥”、“足迹合肥”、“印记合肥”、“创新合肥”四个部分,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合肥的建置沿革、名人足迹、城市旧貌、创新成果等。她传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优良的革命精神、难忘的青春岁月和光明的未来之路,在档案的诉说中传递着城市文明。

随着地铁建设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作为地下“城市脉络”的城市轨道交通必将推动合肥的经济发展和就业,促进合肥交通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合肥的城市综合竞争力。而且我们看到,合肥的轨道交通建设还促进了人才流动,推动旅游业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加快合肥融入长三角城市群。

□洪欣

新闻推荐

73.2万志愿者活跃在庐州大地 合肥奋力建成独具魅力的全国文明城市

合肥城市建设越来越美丽。在合肥大东门路口,车辆礼让斑马线。市民文明遛狗。街头共享单车有序摆放。...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