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组合拳”治理巢湖蓝藻

安徽法制报 2019-09-09 11:03 大字

本报讯(记者张青川见习记者李庆锋徐奥萍)每年入伏后,随着气温持续走高,毗邻巢湖的合肥市滨湖新区往往受到蓝藻易集中爆发的影响,被臭味熏得窗户都不敢开。然而今年却与往年大相径庭,整个夏天滨湖新区的居民没有受到巢湖蓝藻气味的侵扰,过了一个清新的夏天。这种明显的变化从何而来?近日,记者经过实地探访和去相关部门采访后得知,安徽省多部门通过采取“组合拳”的方式治理巢湖蓝藻,目前已取得一定效果。

8月上旬,省城正值高温酷暑,记者来到巢湖十五里河口至南淝河口沿岸段进行实地探访。在距沿岸三四十米的浅滩范围,记者看到,数条绿色的波浪在湖面翻滚着,湖水呈肉眼可见的渐变绿色,越接近岸边,湖水的绿色越浓。虽然一些地方的蓝藻较多,但也仅限于少量湖湾的聚集区内,而其他大部分地方只能看到一些零星的蓝藻,在现场也没有闻到刺鼻的恶臭味。滨湖湿地森林公园景区的超市员工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巢湖的蓝藻并没有呈明显爆发趋势,相比往年,也没有特别明显的恶臭味。”探访中,记者还发现,在蓝藻出现较多的水域,都设有不少捕藻船作业。

家住滨湖春融苑小区的黄紫燕女士向记者透露,前几年只要一到夏天,她都要带着全家去乡下外婆家住,蓝藻的恶臭味让全家叫苦不迭,无法忍受。这两年巢湖蓝藻加大了治理力度,今年恶臭味明显感觉没有以前那么明显。记者从省巢湖管理局网站蓝藻应急防控监测评价结果中统计发现,7月15日—8月18日,巢湖水华程度为“轻微水华”的有17天,“局部水华”的有2天,其他天数监测结果显示为部分水域被云覆盖,无云区域未检测到有效水华。

巢湖蓝藻真实情况究竟如何?据省生态环境厅的官方监测结果显示,巢湖水域水华规模评价结果较去年同期相比有所改善,藻类密度由去年的72-2815万个/升下降为36-258万个/升,平均值由886万个/升下降至117万个/升。和去年相比,今年巢湖蓝藻水华现象有明显减少的迹象。巢湖研究院院长朱青表示,这和近年来巢湖综合治理不断加大投入、巢湖水质改善有关。合肥市从去年年初就开始启动4万多亩十八联圩湿地项目、推广乡镇污水处理设计建造运营一体化模式、开展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治理试点、新建多座藻水分离港、投入多艘移动式蓝藻磁捕船以及引进新优技术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等利用多种手段对巢湖水质进行多方位治理。此外,对周边主要污染物入湖污染量上进行严格控制,上半年巢湖水质为Ⅳ类,主要污染物浓度指标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氨氮浓度下降45%,总氮浓度下降21%,总磷浓度下降23%,化学需氧量浓度下降15.6%。“今年巢湖庐江段蓝藻水华没有大面积聚集,到目前的监测数据显示仍为‘轻微水华’。”据庐江县河长办副主任徐国龙介绍,庐江县从5月份开始就积极做好巢湖蓝藻防控预案,沿湖每个乡镇都组建多支专业打捞队伍,划分蓝藻作业网格,对出现的蓝藻进行及时围隔打捞,确保沿湖重点治理区域不留死角。

合肥市环湖办主任高斌友认为,根据以往国内外的经验,即使通过努力将外来污染源控制到较低的水平,湖区蓝藻仍有可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定范围集聚,蓝藻水华治理形势仍然严峻,需要进一步研究出蓝藻防治、巡查、打捞等工作应对机制。

新闻推荐

舞动江淮风采 唱响祖国赞歌 全省广场舞基层展演综述

8月29日,淮北市在体育场五环广场举办“美好安徽舞动江淮”广场舞集中展演,全市11支代表队参加。本报通讯员周方玲摄“美好...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