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里的守望者 记瓦杨小学教师朱瑞、宫雪

淮河早报 2019-09-06 08:53 大字

本报记者 张雪峰摄影报道

两名85后小学女教师,在这个9月开学季,已在偏僻的乡村小学服务了整整7年。前前后后,其他通过考编和分配到这所小学的教师,来了又走,只有她俩一直坚守了下来。她们就是田家庵区瓦杨小学教师朱瑞和宫雪。

瓦杨小学是史院乡一所村小,位于史院乡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7.5公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目前全校只有50多名学生,多为留守儿童。7年前条件更差,以致于之前有教师仅仅来校1天就离开了。她俩2012年9月通过考编来到瓦杨小学,在她们进校之后的几年里,还有其他分到瓦杨小学的年轻教师,忍受不了这里的艰苦和寂寥陆续走了。每到学期末,朱瑞和宫雪都会听到班级里孩子同样的问题:“老师,下学期你还会代我们课吗?”每每听到这些,看着孩子们等待答案的那种神情,两位年轻教师的内心不免泛起涟漪。

学校需要老师,孩子们更需要老师,她们的回答自然是肯定的。她们有着自己的初心:“我会留在这里,我会一直是你们的老师。我会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我会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那份执着和真诚的汗水去浇灌着这里的孩子,用自己真挚的爱为这里的孩子们筑梦,让他们能飞向更广阔的天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朱瑞毕业于阜阳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宫雪毕业于巢湖学院应用数学专业。2012年9月,俩人同时来到瓦杨小学,却不曾想,成为姐妹的两人,互相扶持,互相鼓励,一呆就是7年,还要继续呆下去。

两人的到来,改变了这里的教育现状,同学们都喜欢听她们的课,家长也很满意。村民尹若珍的两个小孙子先后都在她们带的班级,尹若珍对朱瑞和宫雪的教学都很满意,“小孙子学习好,都能考到90分以上。”

同样地,即便在学校看门的张艳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张艳与尹若珍年龄差不多,都是50多岁,张艳的外孙女也在这所学校,她们对两位老师的教学都很满意。不仅教学好,对人也很热情、客气,见到认识的村民,都会主动打招呼。

朱瑞和宫雪说,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两人在一起互相鼓励,互相扶持也是重要因素。或许,没有对方,只有自己一个人,情形也未可知。

两人刚到校时,境遇的相同,相识相知,却不料成为永远。此后,一辆电动车把她们结为一体。当时,中心校领导考虑到两人工作出行不便,为她们配备了一台电动车。为了能熟练驾驶电动车,不耽误上课,不知在上班的路上摔倒了多少次。曲折的乡间小路在晴朗的天气里还并不算难走,可是一遇到刮风下雨,这条通往学校的路就变得泥泞起来,前行之难,可想而知。夏日里,她们顶着炎炎烈日;冬日里,她们与风雪为伴。记得有年冬天,在一次上班的途中,雨势太大,小路不仅泥泞,路面还起了薄冰,她们骑着电动车在拐弯时由于车胎打滑,就和车子一起翻倒在路边的沟里,即使穿着雨衣,穿着厚棉衣棉裤依旧快湿透了,沾满了泥土。内心五味杂陈的她们还是很快扶起车子,继续困难前行,心里想着,不能迟到了,孩子们还在等着上课呢。

不知不觉,日子慢慢过去,俩人无怨无悔。7年回溯,她们都从刚来时的姑娘结婚生子成为人母,她们爱自己的孩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旦她们离开这里,谁愿意来这偏僻的乡村任教?设身处地为乡村孩子们着想,她们觉得要把自己奉献在这片土地,才能为这里的孩子创造更好的未来。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痴心、对工作的热心、对学生的爱心、对未来的信心,她们将坚守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并继续扎根农村。

朱瑞(左)和宫雪(右)在“留守儿童之家”带孩子们活动

新闻推荐

王铁新收费站启用

9月2日上午,作为芜合高速“四改八”扩建项目中的节点工程之一,王铁新互通正式建成通车,王铁新收费站同步开通运营。继柘...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