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古通今的濡须河

合肥晚报 2019-08-13 00:46 大字

○古濡须口

○静静的濡须河

安徽省的中东部有一条河,将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与中国第一大河长江连接,这条河,叫裕溪河。而裕溪河古称濡须水,相传因长江南北口音差异,濡须河被误为裕溪河。

裕溪河是巢湖最早的通江河道,属长江支流。它上承巢湖之水,下至裕溪口入江。东南向流经巢湖市、含山县、无为县、和县四市县,全长60.4公里。是巢湖市与含山县、无为县的天然界河。

裕溪河流域跨周边十多个市、县,水资源极为丰富,河面宽阔,是我国古代隋唐以前东南交通的主干线之一,古称西路。至目前,也是流域范围内水上运输的主要航道。而且,裕溪河是我国较早出现的运河之一,它不但连接长江水系,还通过巢湖、淝水沟通了淮河水系。

三国时期,曹操对吴用兵,因运粮需要,对濡须水一段进行了扩建。至明清,裕溪河一直是漕运动脉,江淮的漕粮就是从这里进入长江到达镇江北上的,所以裕溪河一段也被称作运漕河。

晚晴时期,芜湖米市兴起,江北岸的裕溪口由此发展成一个集镇。

1958年,在裕溪口建成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内河港口——裕溪口港。这里也是淮南铁路的终点,北煤南运也通过这里转运到长江下游的各个城市。

1962年,在裕溪河与巢湖的接口处建巢湖闸。巢湖闸不但很好地调节了巢湖和裕溪河的水位,对防洪抗旱发挥很好作用,也成为今天裕溪河上一个著名的人文景观。

据传,远古时,濡须河水至巢湖东南三十里的濡须山、七宝山处受阻,大禹治水时凿山而通,故后人称河东之山为东关、河西的七宝山为西关,濡须水至此称濡须口(也称“濡须坞”)。

清人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即记:濡须水出巢湖,东流经濡须山、七宝山之间,两山对峙,中有石梁,凿石通流,至为险阻,即东关口也。濡须水出关口,东流注于江。相传夏禹所凿。

因濡须口地势险要,两岸经济发达,古来为兵家必争。据经传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吴楚两国就曾在濡须水流域展开过大大小小几十次战争。

发生在濡须口的战争,最有名的当数三国时的魏吴之战。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四征东吴,在濡须口有过两次大战。当时,孙权在东岸(东关)筑城陈兵,曹操便也在对岸的七宝山与锥山立栅布阵,故濡须口又称栅口。

《三国演义》中有一章精彩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也发生在裕溪河,只不过借箭的是孙权,而不是经过艺术演义的诸葛亮。

据记载,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初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曹操生性多疑,恐有诈,不敢出战,乃下令弓弩齐发。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于是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权安全返航。

“龙虎相争志不侔,濡须旧隖使人愁。丈夫不学曹孟德,生子当如孙仲谋。七宝山开红树晓,巢湖水共白云秋。登临不尽英雄恨,万里长江天际流。”这是明代董会写的一首七律。昔日刀光剑影、鼓角争鸣的濡须河两岸,今天已是河网纵横、良田万顷、稻香鱼肥、景色优美的鱼米之乡。其曾经的历史与遗留,也成为今人探古寻幽之佳处。

在现在的巢城之南,有一条穿城而过的河流称天河。天河,为裕溪河古河道之一,因患洪灾之年巢湖水倒灌淹城,在巢湖和天河的连接口处建坝阻断,称西坝口,在老东门处又建坝阻断与裕溪河连接,称东坝口。

古天河无桥梁,唯一以舟船相连的“浮桥”联通南北。河北岸依势建城墙,为天然护城屏障。古时河上浮桥与十字街相连,为古巢繁华之地。河东有老码头,运输繁忙。河中舟船相往,桨橹欸乃,有“屋中行舟”之妙境,为古巢八大景之一。

因东、西坝口的阻断,天河成一段死水。又因时代的变迁,城市中心的转移,天河归于沉寂。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规模壮大,天河也早已成为城中内河。

近些年,巢湖市开展活水亮城工程,打通了天河与裕溪河水系的连接。在全面开展的美好城市建设中,又加快了对河水及沿岸环境的整治与建设,沉寂的天河焕发生机,成为一条靓丽的风景线,水韵悠长,风光迷人,为巢城增色添彩。

□方华

新闻推荐

八旬老人路边中暑 警车8分钟疾驰送医

本报讯八旬老人中暑后昏倒在路边,生命危在旦夕,巢湖警方巡逻车瞬间变成救护车,8分钟疾驰12公里将其送医,让老人脱险。...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