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军功章讲述战斗的故事——建军节,走近身边的抗美援朝老兵
○和小孙子讲述自己的抗战故事 ○在朝鲜战场上获得的三等功军章及证书 ○军功章及证书被李老悉心保管着 ○86岁的李定鳌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到朝鲜看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平时最喜欢看的就是战争题材的影视剧□本刊记者陈强
夏日炎炎的午后,蝉声如织。家住安乐路上的李定鳌老人,坐在沙发上仔细擦拭着在朝鲜战场荣获的三等军功章,抚摸着奖章上印满的岁月痕迹,老人的脑海中又浮现出68年前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作为一名老兵,能够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我一辈子感到骄傲的事情。一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真想在有生之年,回到朝鲜,亲自去那些和战友们共同战斗过的地方看看。”
亲手写下血书参军上战场
昨日下午,在安乐路上的老法院宿舍,记者见到了李定鳌老人。虽然已经86岁,但老人耳聪目明,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说起话来也是有条有理。
说起自己的军旅生涯,李定鳌打开了话匣子。原来李老是店埠镇人,小时候出生在农家的他放过牛,种过地。1949年肥东解放后,他毛遂自荐,来到当时的店埠区政府,做了一名通信员。一年后,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年仅18岁的李定鳌便通过手写血书的方式,来到当时的巢湖军分区参了军。“因为当时的国际局势,朝鲜与我们可以说是唇齿相依,是我们中国的东北方向的门户,所以我要上朝鲜战场,保家卫国。”
随后,在坐了五天四夜的火车后,李定鳌和其他志愿军战士来到了辽宁红旗镇,进行了高强度的训练。“当时的训练为期一个多月。除了步兵常规的投弹射击训练外,我们还学习了朝鲜语和英语。”说起当时的训练内容,李老记忆犹新。
由于在训练中表现突出,李定鳌成为50军148师444团8连2排4班的一名班长。1951年4月21日,李老所在的50军开赴朝鲜战场,并在位于朝鲜西海岸的鸭绿江至汉江一线设置防线。在那个时候,防线对岸的联合国军以及李承晚部队,有飞机、坦克、大炮,装备精良,还有很多见都没见过的武器装备。志愿军们只能拿着苏式武器与之抗衡。敌我力量悬殊。“虽然武器装备差距大,但打仗最终靠的还是人啊!”
带伤冲锋勇立个人三等功
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李定鳌先后参加过五六十次战斗,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大河岛之战了。
“那是在1952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我所在的部队在榴弹炮的掩护下,乘着牛皮船,对驻扎在大河岛上的李承晚部队发起攻击。”李老回忆道。战斗中,李定鳌冒着枪林弹雨,手持762口径的步枪冲锋在前。其间,他的后背被敌人炮弹碎片击中,鲜血直流,但李定鳌强忍疼痛,继续冲锋在先。最终,经过半个小时的激战,志愿军成功攻下大河岛,并活捉了100多名战俘,其中包括一名美国军事顾问。
也就是在此次战斗中的英勇表现,李定鳌获得了朝鲜人民政府颁发的个人三等功军章及证书。说话间,李老向记者展示了精心存放的军功章及证书。眼前的铜质军功章及写满朝鲜语的证书,虽然印满了岁月的痕迹,但记者依然能感受到其闪烁着的光芒。
而最让李定鳌和战友们激动的日子,是1953年7月27日这一天。当天,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与联合国军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宣布朝鲜战争正式结束。停战后,他和战友们作为最后一批志愿军撤离了朝鲜回到国内,这才享受到了真正的和平与安宁。
有生之年想回朝鲜去看看
回到国内后,李定鳌种过地、当过炼钢工人。1963年来到了肥东法院工作,一干就是30年,先后当过法警、审判员。20多年前从法院退休后,便在家过起了含饴弄孙的日子。平时一有空,就喜欢给小孙子讲述自己的战斗故事。
如今,虽已到颐养天年的年纪,但作为一名军人,李老仍然时刻关注着国内的时事动态,除了每天晚上必看的新闻联播外,平时最喜欢看的,就是战争片,尤其是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剧。
“一晃60多年过去了,我都已经80多岁了,身子骨也是大不如前了,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在有生之年去一趟朝鲜,回到和战友们共同战斗过的地方看看。”在采访结束之际,李老凝望着东北方向,感慨不已。
新闻推荐
有朋自澳洲来,席间,幸得《项有彬文集》一套,让我想起了乾隆年间进士王文治《题颐和园藕香榭》里的两句诗:“得好友来如对...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