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楚玉器·青瓷特展:争霸恩仇里的文化融合 □王文

西安晚报 2019-07-07 04:36 大字

蒲纹玉璧灰陶提梁盉云雷纹玉矛玉龙佩原始瓷提梁盉

热点聚焦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长江以南的吴、越、楚三国互相攻伐,先后成为南方霸主,虽然统一全国的“大邦之梦”都终未达成,却留下了一部鲜活的历史。一个礼乐重整,诸侯割据,百家争鸣的浩瀚时代演绎了一段段风云际会、荡气回肠的传奇。

近日,“大邦之梦——吴越楚玉器·青瓷特展”在苏州博物馆开幕,展出了来自全国13家文博机构收藏的玉器、原始青瓷近300件(套),记录中国历史长卷初开之际,争霸表象下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历程。本期,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苏州博物馆副馆长程义走进吴、楚、越的玉器、原始青瓷世界——

将玉与瓷最初的模样展示在观众面前

“我们之前做过一个‘大邦之梦——吴越楚青铜器’的展览,青铜器比较容易区别其所属区域,区分出来哪个是楚哪个是越哪个是吴的器物,但玉器和青瓷比较难以区分。伴随着三国战争,实际上也带来了文化的融合和技术交流。这次展览,我们希望通过玉器、陶瓷的展示,再现吴、越、楚三国间相互对抗的表象下,文化生活的融合过程及其面貌。”程义介绍道。众多精品汇聚于苏州博物馆,集中展示春秋战国那段峥嵘岁月。展览从吴越楚文化的角度,通过相互间的对比,让观众集中、系统地去了解吴、越、楚“大邦之梦”的文化内涵与融合历程。

公元前505年,当吴国军队沉浸在攻破楚都的胜利中时,越国部队乘机入侵吴国国境。檇李之战,吴王阖闾战死,公子夫差继位,在吴国新王夫差的带领下,夫椒之战吴军大败越军,于会稽山俘虏越王勾践。

后来的历史剧情正如大家所熟知那般,一边是吴王夫差听信谗言赐死伍子胥,流连于西施、郑旦,军队连连征战;另一边是越王勾践在文种、范蠡的辅佐下卧薪尝胆、韬光养晦。十年时间如白驹过隙,越王勾践率领他的部队兵不血刃重新夺回属于他的王冠,吴王夫差自刎。是为: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灭吴后,越国已成为地跨江、淮的东方大国,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周元王正式派人赐给勾践祭肉,勾践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

古中国人比德于玉又以瓷闻名世界,苏州博物馆“大邦之梦——吴越楚玉器·青瓷特展”将玉与瓷最初的模样展示在观众面前,从文化的源头展示中华文明与玉、与瓷的渊源。据悉,本次展览持续到2019年8月18日。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公元前522年春,这一日雨后初晴,楚国都城郢都皇宫内墙青绿,牡丹怒放,群鸟翻飞鸣叫。而距此不远处的菜市口,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与一位中年男子身着囚服等待行刑的最后命令。“楚国百姓将要陷于战火了”,老者轻声叹道,随着主判官的命令,老者和那名中年人缓缓倒下,悲风凛冽。这个老者为楚国前太子太傅伍奢,那名中年男子是他的长子伍尚,而就在同时,老者次子正背负家破人亡的满腔愤恨赶往一江之隔的吴国,这个人叫伍子胥,他将凭一己之力对抗他曾经的祖国,他也将打破这片古老大地最后的微妙的平静,拉开吴、楚、越百年征战的序幕……

程义副馆长介绍道:“这次展出的玉璧,都是在吴、楚、越三国均出现的玉璧。”玉璧,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最早作为礼器出现。《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古时六器是沟通神人的工具,也是诸侯盟会时的凭信。此外,玉璧可作为葬玉。

“这几件玉环上的纹路像绳子一样绞在一起,我们称为‘绞丝纹’。和玉璧一样,这批玉环同样有安徽出土、苏州出土以及湖北出土的。这次的展览玉器方面主要有来自湖北荆州博物馆藏品,越国玉器很多来自浙江绍兴,苏州本地出土的玉器比较少。”程义副馆长这样介绍本次展览中玉器的情况。此次展出的浅浮雕蟠虺纹玉璧,1986年严山吴国玉器窖藏出土,属吴国贵族佩饰。云雷纹透雕龙纹玉璧则是2000年出土,是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博物馆的馆藏珍宝。长丰杨公战国墓出土的玉璧是典型的战国玉,其谷纹玉璧青色质,沁蚀严重,器扁圆,两面纹饰相同,内外缘分别刻有凹弦纹,其间满饰蒲纹,圆形镂孔。

玉璜,也始见于新石器时代,除用作礼玉外,玉璜玉珩亦作为杂佩被人们相互馈赠,供佩戴之用。古代贵族对用玉十分讲究,采用五色的瑞玉作配饰,同样显示了贵族的等级身份。在介绍玉璜时,程义说:“璜这类作品展览一共选了三件,想通过一次集中的展示提出一个问题,就是玉璧、玉璜如何区分其所属地区?当然,可能并不能得出结论,因为当时吴越楚三国的文化已经有了一定融合。而这也是我们这个展览的目的和研究方向。”

展览还展出了荆州博物馆馆藏的一套完整的战国玉器,出自一个楚王墓,因为主墓室没有发掘,根据对陪葬墓的考证,推测这个墓大约是在楚昭王时期。“伍子胥带领吴兵攻入楚国,挖出楚平王尸体鞭尸的事情就发生在楚昭王时期。”程义解释:“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27件玉饰的位置完全还原了考古现场。”

展出的玉龙同样选择了楚、越、吴三地的制作,但是与玉璧、玉璜不同,通过用料和玉的色泽可以判断出玉龙所属。“我们看到楚国玉龙用料较大,而且色泽较好。而吴国也就是苏州出土的玉龙则泛白,一个方面原因是地下水的腐蚀性高,另一个方面是用料比较一般。这也体现出楚国当时的国力强盛。”程义说。然而,国力强盛的楚国也终因馋臣落得军事上的连连败绩,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吴国军队攻入楚都,楚昭王弃都流亡。

除了玉龙、玉璧、玉璜外,展览还展出了2000年于绍兴县平水镇中灶村出土的云雷纹玉矛,其小巧玲珑,呈束腰柳叶形,骹中空,用以插柲。器身满饰云雷纹,骹端部饰短斜线羽状纹,纹饰琢刻清晰。玉色乳黄,略带土沁色。质地温润,制作精美,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古代中国以瓷闻名世界

程义副馆长介绍,本次展出的原始青瓷是比较集中的一次展示,从地域上来说原始青瓷浙江出土的比较多,无论是装饰性还是实用性,瓷器显然比陶器更加优越。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三国争霸中,当时强大的楚国并没有瓷器,最先将瓷器烧制成功的是环太湖一代,瓷器的成功烧制是中国对世界文明非常大的贡献。

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在吴越争霸及随后的越国欲称霸中原的背景下,为保持军事上的优势,越国把大量青铜原料用于农具和兵器的制作,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同时对青铜礼器的需求与原料匮乏之间的矛盾迫使越人采用原始瓷仿制替代青铜礼器,用于随葬,这成了越国贵族埋葬习俗中的重要内容。原始瓷礼器主要有:鼎、簋、盘、匜、鉴、壶、瓿、罍等。春秋初期原始瓷礼器大量出现,至晚期已达成熟。

这次展出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的原始瓷兽面鼎,对于研究文化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青铜器中有这种器型的鼎出土于安徽巢湖一带,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器型在浙江也有发现。所以学者们认为,古代战争时随着人群的迁移,器型也得到扩散,这是文化融合的一个表现。”程义介绍道。

本次展览展出三件提梁盉,其中苏州和德清出土的均为原始瓷提梁盉,仅有湖北出土的提梁盉为陶制品。苏州考古研究所藏的原始瓷提梁盉,2011年出土,它是仿照夫差盉(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藏)制造而成。其中2008年在德清武康梁山战国墓出土的原始瓷提梁盉,肩部立半圆形提梁,提梁前端的肩腹交接处有一圆粗的龙首状流,提梁后端下侧的腹部附一扉棱。带盖,顶部附鸟状纽。灰白胎,器表施青黄色釉,有凝釉现象。另一件原始兽首盉,整器圆桶形,上部塑一兽首,耳鼻眼等五官及胡须清晰可见。

展出的德清博物馆藏的原始瓷三足鉴,腹部较深,平底下三只矮小兽蹄形足,两侧肩颈部对称设有兽面形高浮雕云雷纹耳。内外施满釉,肩部,上腹部和下腹部各饰有一道凸弦纹,底边拍印云雷纹。“古人以水为鉴,这个器物用来装水,由于青铜器比较昂贵。普通人用鉴盛水当作镜子用。另外,还有放酒的冰鉴。”程义说。

春秋晚期至战国,吴越逐渐形成当时以钟磬为代表、严格的等级化的乐悬制度,体现礼仪、道德、制序等规范,如同当时的礼器制度一样不可僭越。原始瓷乐器主要有:甬钟、錞于、钲、磬、鎛、勾鑃、鼓座等。用原始瓷做乐器,既能体现出青铜器造型工整端庄的特点,又兼具原始瓷做工精巧细致等特质,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峰。

原始瓷相较于同时期的印纹硬陶器,有较高的可塑性,其表面泛出光亮的釉色,晶莹华美,观赏性高。它已然成为当时人们用作罐、碗、盘、杯、碟、盂、勺等日常器的最佳选择。葬器是古人生前礼制思想的延伸,人间荣耀成就的证明。春秋战国时期,吴越地区形成了原始瓷配饰、兵器、工具等特有的葬器,皆仿铜器、玉器,是礼乐信仰在来生中的延续。此次展出的原始瓷席镇器形呈馒首状,隆顶,弧腹,平底,中空,顶部有一个半环形纽,内套圆形小环。顶部和下腹部均饰戳印的C形纹。灰白色胎,壁较厚。腹最大径以上施釉,釉均未完全玻化。程义表示:“越国人从礼器到生活物品都用原始瓷来制作,可见其原始瓷技术的发达程度。甚至有些兵器比如原始瓷矛等也有发现。”

新闻推荐

把你的暑假交给博物馆吧

最近几年博物馆热一直持续升温,国内热门的博物院都要排很长的队。这个暑假,去泡泡博物馆吧,在那里或许能找到更好的自己...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