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 中医专家谈养生

巢湖晨刊 2019-06-30 20:50 大字

本报记者 王薇

6月21日是夏至,为一年中日照最长的一天,也是中医养生论中非常重要的节气。俗话说“不过夏至不热”,在传统意义上,夏至就意味着一年中最热时候的来到。夏至过后,人体内会出现湿热过重,脾胃、心肺功能下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状况,排汗多、消耗多,会引起身体的不适,从而影响情绪、睡眠、食欲等。体质稍弱的老年人或孩子会出现各种疾病。

那么夏至养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安医大附属巢湖医院中医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姚长蕙。姚主任从情绪和饮食两大方面给广大读者提出如下养生建议。

适当运动 调节情绪

夏至之后,地热上蒸,天气时而炎热、时而闷热、时而湿热,体内湿气、热气重,人的情绪难免会受到影响,很容易出现心烦躁怒、情绪起伏大等情绪变化,甚至出现“夏季抑郁症”。而对于有精神障碍的病人,这一时期,病情会加重。

针对这一情况,姚主任表示首先要注意做好起居调节,尽量早点起床外出锻炼,使阳气生发。如果感到疲劳不舒服,就需要外出运动,运动过后出汗,大脑皮层激素水平上升,使人兴奋起来,从而改善情绪。不管是跑步、打球还是跳舞,都对改善情绪有作用。“情绪不好的时候,不要闷在家里,哪怕是出去跟人聊聊天,都会让心情变好。”尽管提倡人要常年适当运动,但每个时节的运动量大小、运动方式、时间等都有讲究。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选择在空气新鲜的地方,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适宜做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容易出现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会损阳气。

清淡饮食 补气健脾

夏季虽然新陈代谢加快,但是很多人会觉得胃口并不好,因为闷热和湿热的天气不利于人的肠胃蠕动。姚主任建议,炎夏饮食应以清淡、优质蛋白为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除了清淡饮食,还要注意补气健脾。可适量多摄入一点性味偏苦的蔬菜。苦味食物既能清泄暑热、养心安神,又可祛湿健脾。不过,苦味食物又偏寒凉,体质较虚弱者尤其是虚寒体质者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夏季也可以适当食用药膳来滋补,可以在鸭汤里放入黄芪、枸杞。对于气虚的市民,夏季出汗多,会出现乏力、倦怠等状况,体内湿气大阳气不够,可以适当用西洋参、铁皮石斛、枸杞等煮水喝;对于暑湿大的市民,会出现肠道不适,可以用白蔻仁、赤小豆煮粥,也可以适当吃点藿香来调节肠胃;对气滞淤结的市民,会出现胸闷、心烦易怒、大便干燥等状况,可以食用百合、白芍、麦冬、麦芽、绿梅花等,来行气解淤,安神养心。

新闻推荐

2019年合肥市百花中学招生简章

一、招生计划:2019年我校高中招生计划总人数720名:1、合肥市区600名:其中普高260名、特色班340名(体育170名、美术140名、音...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