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唱响春天里的“合肥故事”

合肥日报 2019-04-26 05:12 大字

人间四月,巢湖之畔,世界目光瞩目合肥。

4月24日,安徽创新馆开馆暨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举行,掀起一场“科技盛宴”。作为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它也成为“中国创新版图上的坐标式展馆”,成为向世界展示安徽、合肥创新成果的窗口。

从上世纪70年代享誉全国的科教基地,到如今集“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国字号”创新品牌于一身的城市,一路走来,合肥以生动的创新实践引领着高质量发展。

这个春天,科技创新“合肥故事”开启新篇章。

从无到有 科技创新融入城市血脉

合肥的科技创新基因根植于上世纪70年代。

“安徽人民即使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国的科学苗子保住!”

1970年,合肥人张开怀抱接纳南迁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困难时期的“患难与共”,开启了一段深厚无比的城校因缘。合肥,也因此获得了难得的冲击前沿科学技术的科教资源。

1978年3月,伴随着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吹响了向科学进军的号角。随着国家支援内地建设、科研机构布局调整等政策的实施,合肥抓住机遇,又争取中科院合肥分院以及一大批科研院所搬迁至合肥。水泥院、化三院、通用机械院等一大批中央部属研究机构在合肥生根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合肥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持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四十载锐意创新,合肥不断探索和实践出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

科学,重新定义了这座城市的气质。创新,也逐渐融入合肥城市的血脉。

2004年,合肥成为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

2008年,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正式启动建设;

2010年,合肥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

2015年,被列入国家首批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2016年,合肥获批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7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

2018年,合肥滨湖科学城正式挂牌成立,国家大科学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启动建设,国际聚变能联合中心揭牌成立,成为G60科创走廊节点城市……

如今,成千上万“智慧的河流”聚集在这里,以高新技术塑造着全新的城市。

从有到优

创新平台集聚发展新动能

前不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再一次刷新世界纪录。

量子通信领域研究领军人,潘建伟院士团队制备出12个超导比特的量子多体纠缠态,为下一步实现大规模随机线路采样和可扩展单向量子计算奠定基础。同时,他们还实现了综合性能最优的量子点确定性纠缠光源。

热核聚变、量子等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首款国产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在肥诞生……

伴随科技创新步伐的加快,一大批原始创新成果在合肥竞相涌现,从中国第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世界第一台VCD、到合肥主持或参与完成的“墨子”“悟空”作为重大科技成果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科技创新成为合肥的闪亮名片。

重大的科学突破离不开科研仪器的进步。合肥拥有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和稳态强磁场3个大科学装置,是全国除北京之外大科学装置最密集的地区。(下转2版)

新闻推荐

巢湖市新增2处 城市阅读空间

本报讯昨日,巢湖市又新增2处城市阅读空间。此次新增的两处城市阅读空间分别是位于亚父街道书桥社区的“抱书瞧苑...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