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美景中 吃上“旅游饭” 一个传统渔村的华丽“蝶变”

合肥日报 2019-01-25 04:54 大字

美丽的小渔村

姥山岛是八百里巢湖上的最大绿洲,林木青葱,植被覆盖率超过百分之八十。岛上只有一个村子,叫小渔村。2018年,旅游业让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名声大噪,端稳了“旅游饭碗”的岛上人家,日子在美景中过得有滋有味。

1月24日,记者从中庙游客码头乘坐快艇,“冲浪”4分钟便到了姥山岛。岛上空气清新,犹如一个天然氧吧。绿植掩映下的小渔村古朴而精致。青石板铺就的村道串起村里的各个景点,错落有致的白墙黛瓦“列阵”两旁。这景致如诗如画。

春节临近,小渔村年味正浓,洗晒的、备年货的,忙得不亦乐乎。村头,中庙街道创建办主任王震正带着保洁人员在“大扫除”。“小渔村是姥山岛的‘面子’,把村里村外拾掇拾掇,干干净净地迎接新年和游客。”王震边忙边说。

村民张玉珍这两天很忙,除了准备年货,还要准备游客过年所需物品。“去年,我利用家里的空房子做民宿,接待了100多名游客。游客很喜欢这里‘家’的感觉,去年春节,来自蚌埠的一家7口在我家住了7天。”张玉珍带记者参观了她家的客房,“瞧,这些棉被都晒得软软和和的,就等客人来了。”

据小渔村党支部书记刘锋介绍,姥山岛面积不大,只有0.86平方公里,全村有319人,常住人口160人。“岛上可耕作的旱地只有200亩左右,另外还有300亩左右的茶园,分包到各家各户。这里的生产环境决定了岛上居民生产方式的多样性。”刘锋告诉记者,以前村里都是渔民,靠打鱼为生,自从景区旅游热起来以后,岛上年轻的渔民都转型从事旅游业了。

去年景区客流量突破120万人次,充足的客源让从事旅游业的渔民们受益匪浅,特别是经营“渔家乐”的。刘开发是秀水山庄的老板,做了多年“渔家乐”的他给记者算了笔账:“去年我一年都很忙,每天都有客人来吃饭,一年挣了70万元。姥山岛景区知名度现在越来越高,游客也越来越多,今年争取挣100万元。”

如今,姥山岛已成为村民眼里的“宝岛”。刘锋说,小渔村的村民除了直接从事旅游业,还全员入股巢湖市焦岛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庙渡运公司,年底都有“分红”。作为村里的“带头人”,刘锋今年想利用自家的茶园,尝试推出“采茶体验游”,还想带着村民一起推出“传统捕鱼体验游”,丰富岛上旅游项目。

中庙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俊苹介绍:“2018年,中庙街道内外兼修,让景区‘颜值’大增。2019年我们将以‘5A级景区创建为指挥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景区客服中心、姥山岛小渔村改造提升、焦姥广场、党建主题公园等5大类21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景区的旅游项目、配套设施还在持续建设。记者在采访时看到,姥山岛生活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待建成后将有效处理岛上人家生活污水。今年年底,岛上还有望建成小型自来水厂。

随着姥山岛景区旅游开发的深入,村民们受益将会越来越多,他们这口“旅游饭”会越吃越香,日子会越来越美好。

·本报记者 方娟 文/图·

记 者 手 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一致的。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村民都面带微笑,听到的话语充满希望。思路决定出路。昔日的小渔村借力发力,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转型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如今的小渔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功转型的村民在创业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在每天的生活里品味着幸福。

·本报记者 方娟·

新闻推荐

超前谋划 保障民生

为进一步做好民生工程工作,巢湖市天河街道坚持早行动、早受益的工作思路,超前谋划做好2019年民生工程工作。主动作为超...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