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愚公”39载荒山造林
■ 本报记者 许根宏
5点起床,踏着露珠,徒步上山,风中就餐,林间休息,栽树、锄草、护林……这一干就是39年。 “每棵树都能认识我了! ”巢湖市巢南林场工人朱同柏停下手中的锄头说。
今年66岁的朱同柏,是一名退休职工。 39年来,他栽种树木3000多亩、36万株,累计巡山38万公里,山里的一草一木,他都存在脑里,刻在心里。
朱同柏的父亲是林场老职工,受父亲的影响,他年少时便对那片大山和树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1979年他毅然改行当上了一名林场工人。
“以前这里什么树都没有,飞鸟都不在这儿落脚! ”朱同柏的记忆深处,满是大山冈上封山造林的岁月。几十年前,海拔近300米、面积3000多亩的大山冈,岩石裸露,土壤瘠薄。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响应国家要消灭荒山的号召,时任林场生产队长的朱同柏,果断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号召30多位职工在大山冈安了家。
朱同柏领着家人向砂石和贫瘠宣战,白天举着铁锤和铁锹,开垦荒山。挖掘石缝时火花四溅,掘出一个缝隙填土栽树。他每天中午在山上吃饭,晚上披星戴月,天当被,地当床,夜以继日地苦干。“当然,有点对不住爱人和孩子。”朱同柏说。
有一次开荒时,朱同柏右脚踩空,从山头滚到山下,全身衣服和肌肤被荆棘划破,右腿至今还经常疼痛,“不过第二年春天,当看到大山上风中舞动的绿油油树苗时,深感欣慰,觉得再苦也值。 ”
最终,在“敢教日月换新天”中,朱同柏的辛勤汗水换来了成功的喜悦——3000多亩大山冈变了模样,披上了绿装,焕发了生机。
“三分种,七分管。 ”朱同柏介绍,树苗种下去,育林和护林特别重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为查看林木苗情,他每日要翻越好几个山头,回到家中脚底便是水泡。为防止林场林木免遭盗伐,他组织林场员工分班编组,日夜巡山,有一次还被盗伐者打伤住院一个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3年,几十年坚守造林的朱同柏光荣登上“中国好人榜”。
“我要守在林场,坚守荒山变林的承诺。 ”如今66岁的朱同柏虽已退休,但依旧退而不休,继续践行年轻时就许下的诺言:让大山冈披上绿装!
新闻推荐
近期,巢湖市天河街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各社区(村)开展计划生育特别扶助民生工程“回头看”自查活动,多措并举为计划生育特...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