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的大与小

新安晚报 2018-11-05 10:00 大字

□合肥刘政屏

关于合肥,我老父亲最反感的一句话就是“以前的合肥是个小县城。”父亲说,那些人根本不了解合肥的历史,过去有一种说法叫做“南宣北合”,“宣”是宣城,“合”自然就是合肥。

我小的时候,住在小马场巷和七桂塘之间的居民区里。房子是父亲单位分的,但与那些老旧的宅子没有什么区隔,所以出入方便,小小的人儿时常会独自外出“探险”。也许是小的原因,感觉合肥城真是很大,怎么也走不到边。我说的“边”,是指环城马路,过去的老城墙。

在老辈们看来,过了环城马路就是城外了,事实上也是如此。尽管环城马路之外也有机关单位,但似乎还是以大中专学校、科研院所和工厂为主。记得我为数不多的几次去南七,都是到工厂那边的亲友家串门。因为太远,好像还在那边住过两次。

还去过五里墩,很大的农贸市场,不是很清楚是否属于赶集。上世纪7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机关单位往老城外搬,因为虽然是城外,但可以有更大的土地,办公楼和宿舍可以一并解决了。于是,合肥城像摊大饼一样向四周散开,我们家也随着这个节奏,搬到了城外的梅山路(现在的芜湖西路)。

1977年的梅山路,没有路牙,没有下水道,更没有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大家都挤在一条不宽的柏油路上,晴天有灰雨天有泥,两边都是黄土裸露的高坡。在与金寨路交口的西北角,甚至还有一片坟区,抄近路时,便会在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土包间绕来绕去。春天里,阳光很好,草木茂盛,竟然有些田园风光的感觉。

变化,似乎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修路,种树,盖房,梅山路越来越像那么一回事了,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到它的周围,经商、生活。与此同时,城市化建设的脚步一刻不停地行进着,直到有一天,家门口的一条高架桥,让老城与政务新区之间的距离变得不再遥远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变得如此之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个新区建设起来了,尤其是滨湖新区,直接将城市推进到了巢湖边上。合肥变得很大,大到连老合肥人都会摸不着路找不到北了。

城市大了,人们住得开了,自然会面对一些新问题,比如交通,比如购物,比如难以割舍的老城情结。对于这一点,我是很有体会的。我的一位朋友在搬到政务新区后多年,一直都是回到老城里原来的家门口理发。而我在近三年的时间里,需要从南一环以南的家,坐车到北二环以北的单位上班。在一次次颠簸的懊恼中,我渐渐体会到大城市的生活成本与代价,理解那些大城市里人们的辛苦与无奈。

好在,这一切都在改变。

慢慢地,人们发现,一个又一个商业综合体出现了,吃喝玩乐购物,都可以在距离自家不远的地方实现。而地铁的出现,则让距离变得不再那么可怕。的确,大城市带给人们应该是更多的机会和享受,否则要它有什么意义。

物质需求满足了,人们又有了新的想法,他们要看、要买纸质书,他们要参加一些可以面对面交流的作家与读者的见面会和文化沙龙。于是,社区图书馆出现了,书香浓郁的茶吧、咖啡屋出现了。近两年,一间间高规格、高品位城市阅读空间的建成,让众多市民切实感受到文化的滋润。

当我徜徉在一个个商业综合体,或者在一间间城市阅读空间的书架上取下一本书的时候,我已经不再纠结于合肥到底是一座小城还是一座大城市,我想得更多的是,这座城市的人,是不是已经具备与之相符合的胸襟和素质。相比于建设起一座座高楼大厦,人们精神境界的丰富与提高要困难得多,与其在看得见的数据上角力,不如在看不见的软实力上下功夫。毕竟,人们更看重的是全国最爱书的城市、充满小资和文艺范的城市这样的评价。

今年7月,《中国青年》杂志用几乎整本的篇幅对合肥做了全方位的报道,主题为:“青年托付梦想的城市:‘养人’的合肥做对了什么?”该杂志社社长、总编辑皮钧,在卷首语里写到:“今年以来,当很多城市在大张旗鼓‘抢人’的时候,有一个城市在静静地‘养人’,这就是合肥。”通过“青年人的梦想,依托在城市的文化根脉上”“青年人的梦想,依托在城市的人才成长上”“青年人的梦想,依托在城市的胸怀品格上”几方面的论述,皮社长得出结论:“总之,青年人最看重的是一个城市的态度。”在文章的结尾,皮社长说:“因此,每一个有梦想的青年人,都应该来合肥看看;每一个有思考的人,都应当研究一下这个城市究竟做对了什么;感受一下这里的态度,这里的味道。”

吸引人,留住人,养好人,应该是一个大城市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想每一位生活在合肥这块土地上的人,都要好好地思考一下,合肥做对了什么,未来我们还应该怎么做。

我想,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一份责任,以踏实有效的工作,让城市更为繁荣强大;以源自内心的言行举止,让城市变得更为文明宽容。

百年之前的“南宣北合”,只是就一省之内而言,如今合肥人要做的,是要在全国范围内,为自己的城市挣得一个理想的位置和状态。

大城也好,小城也罢,不在面积,而在于胸襟。

新闻推荐

巢湖30亩食用菊花下月迎来采摘期

作为世界四大切花之一的菊花,颜值超高,是一种名贵的观赏花卉,除药用功能外,少数新品种还能当作食材,可谓秀色可餐。近日,巢湖市...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