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水产新模式

安徽日报 2018-10-04 07:18 大字

本报记者 陈婉婉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 ”秋风一起,菊黄蟹肥,持螯赏菊是我国一项非常具有时令性的传统美食文化。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陆剑锋,在这个金秋时节迎来了属于自己的丰收。

“让每位国人都能吃上放心的鱼虾蟹,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品尝到中国健康、安全的绿色水产食品。 ”带着这样的心愿,陆剑锋从12年前踏上工作岗位开始,就把全部精力投在了科学水产养殖攻关上。由于河蟹不能像“四大家鱼”那样进行“轮捕轮放”操作,大规模捕捞上市期间,如不能及时加工(或暂养),就会严重影响河蟹的品质,挫伤蟹农的养殖积极性。如何推进深加工,合理调节河蟹市场供求,提高产品附加值?作为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岗位科学家、全国大闸蟹营销品牌联盟专家组成员,陆剑锋坐不住了,他对河蟹深加工进行深入调研分析,从市场分析到技术支撑,为广大蟹农趟出一条新路。

受制于技术手段等因素,目前国内水产养殖很多还停留在粗放型养殖阶段,残留的饵料、鱼类粪便等在池塘底部长期堆积,久而久之,养殖用水中氨氮含量过高、富营养化,溶解氧含量偏低,导致鱼儿生长慢,且易发病。能否在解决养殖污染的同时有效提升鱼类产量和品质?陆剑锋带领团队,依托微污染水体治理领域的技术体系,为企业量身设计了新型工业化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不仅节水省地,且能耗低、水质优、循环快。如此一来,池塘内的鱼群不仅可以喝上“净化水”,而且还始终处于逆流而上的运动状态。

“这就好比为鱼儿人工搭建了一个通风良好的高档‘氧吧\’‘健身房\’,与传统模式养殖的鱼类相比,这些‘运动鱼\’的品质如同山区野生的泉水鱼,体形更健硕、肉质更紧致、口感更鲜美,市场价格自然也更高。”陆剑锋说。目前这一新型工业化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已在安徽巢湖、当涂和江苏泗洪等地推广。

作为安徽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首批专家,陆剑锋表示,将把更多时间用在全省水产扶贫和各地区新型职业农民(水产类)培训上。

新闻推荐

哪里易堵 如何绕行 交警为市民上高速支招

本报讯国庆长假将至,昨日,市交警支队发布出行提示,为市民国庆出行支招。易堵点在哪里?市交警部门预计,今年国庆期间,合肥市高速...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