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圩是个通俗的地方

新安晚报 2018-09-13 11:51 大字

□合肥许若齐

通往大圩镇的道路都是直截了当的。

我家住在西边的大蜀山下,开车去大圩,不堵车的话,也就半个小时多一点,几乎穿过大半个合肥。似乎这个城市条条道路通大圩,宽畅、迅捷、方便。

这是不是大圩人气日炽,人流如织的一个原因呢?

已记不清去过几回大圩了。第一次是到大圩的巢湖边吃鱼虾,主人刚从湖里打上来的。鱼不刮鳞,虾不剪须,有人戏称“不修边幅”。还有一次是与一帮朋友来种树,我种了一株桃树,树上挂牌,有自己的名字。有10年了,从未去看过,也不知长成了什么样子,但愿年年能“桃花依旧笑春风”。更多的是来摘葡萄,吃土菜,玩掼蛋,消磨一整天时间。我不钓鱼,尽管在主人塘里,几分钟就能钓上一条;我喜欢竭泽而渔,把水差不多放干,在塘里浑水摸鱼。这等事情,在大圩恐怕是可遇不可求的。

每每玩到月上树梢回家,心满意足。记得读小学中学时,动辄写“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有意义的一天”之类的作文。确实撒了不少谎,明明这一天偷了公共食堂的红薯,却写成了路边拾到一分钱,交给了警察叔叔。过了大半辈子,好歹才琢磨出人生的“有意义”,也许就是“健康通俗地活着”。相信与我持相同看法的人不在少数,并且身体力行。有一个大圩在近郊搁着真不错,投其所好,欲行则达,让我们时不时地感觉到自己还活得有点儿滋味。

初秋,与几个朋友又一次去了大圩。一进乡道,杨树婆娑,水光盈盈,菜蔬硕硕,瓜果累累。大概居市久了,有一种释放的渴望与冲动,众人张口闭口不是艺术就是文学,捎带着绘画摄影,《红楼梦》里的诗词也是烂熟,信手拈来。话题太雅,我搭不上腔,只能笑而不语。心里想:这又不是文化沙龙,一路触景生情,怎么着也得聊点人间烟火,吃喝玩乐呀!当然,途中某些场景蛮具文学意蕴:走着走着,一只白鹭悄悄地从芦苇中飞起,贴着水掠过,细长的脚在水面上划出一道涟漪。操持活动的S先生说:是我安排它此时飞起来的。这话说得雅俗共赏,大家都欢喜。

接着就去葡萄园品尝葡萄,然后就餐吃土菜。葡萄还是那些葡萄,甜中有香;土菜还是那些土菜,咸里有辣。正宗的大圩葡萄确实好吃,甜香中有玫瑰花和奶油味,非一般葡萄所能比拟。作为两个舌尖感受完全不同的独立单元,尝葡萄与吃土菜衔接起来而产生的相得益彰,“华丽转身”,其“断崖效果”妙不可言。

作为一个二线城市,合肥近年的迅猛发展有目共睹。周边乡镇亦日新月异,颜值愈靓。三河、崔岗、牛角、三瓜、长临河……个个高招迭出,创意无限。

大圩属老资格的带头大哥,已然一张乡村休闲观光名片。有人讥这里文化含量不高,仅葡萄土菜耳!我深不以为然:文化难道是“贵族”的专享?通俗就不是文化吗?吾国的传统文化就是大俗,其精要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神为本;有此界而无彼界,故追求现世享受,感官快乐。口腹之美,水陆杂陈;雀战之乐、通宵达旦……其源盖出于此。梁启超是一代宗师吧,他的多少锦绣文章是在麻将桌上口授而成!即便是圣人,做到“内圣外王”,也是在俗世里,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呀!

一想到它可能走上“文创小镇”之类的套路,去追求那落伍的时髦,不免有点忧心忡忡。那或许就是一条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成犬的不归路。这是个圩区,细掘深挖,也难觅到有多少“历史文化”的遗迹。即便那个孔氏祠堂,也不过区区百把年的历史。修旧如新,院内野草萋萋,少人问津。至于画家村、作家村的名头,亦不套在此地为好。大先生说过(大意):第一个把女孩喻为花的是才子,第二个便是个呆子。这个道理,应该都懂的。个别文化人实在热爱得不行,不妨在这里弄块地,建个宅子什么的,单门独户,静心蛰居。不过这里俗气重重,离灯红酒绿的市区又这么近,汝能持否?城里有房,却住大圩,是不是负气出走,乃至“私奔”呀?

大圩我还会再来的,绝对无关“诗和远方”,因为这里是个通俗的地方。

新闻推荐

大圩葡萄节陪了我们一个夏天 诚信经营守护声誉,正在制定标准,逐步完善追溯体系

诚信经营守护声誉,正在制定标准,逐步完善追溯体系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