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带一路”背景下 合肥内陆开放新高地

合肥日报 2018-08-28 02:56 大字

“十二五”以来,合肥全面实施开放发展战略,初步形成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合肥在“十三五”期间更要乘势而上,让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把控政策导向,画好同心圆

依托合肥对外开放八大平台和水、陆、空、铁网络以及跨境电商等设施基础,梯度推进,多维开放,发挥好“五个圈”的凝聚与辐射作用,构建立体化的对外开放承载体系。一是做强核心圈。利用省会资源优势,加强与驻肥部门、企业、院所特别是中科院及中科大和上市公司、大型央企的对接,做好省市联动、市院联动、市校联动、市企联动。二是聚焦紧密圈。深挖四县一市(肥东、肥西、长丰、庐江、巢湖)优势特色产业,以大合肥的视野推进大开放,不留边缘,不留死角,全方位提升合肥对外开放水平。三是协调放大圈。坚持互利互惠,兼顾规模经济,增强合肥都市圈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推动圈内城市合作,打造合滁宁、合芜马、合淮、合六、合铜宜产业发展带,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产业链合作体系,构建高水平、多功能、国际化的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圈。四是用好拓展圈。国家对外开放惠及安徽的各项政策,包括“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皖江城市带、中部崛起、东向发展、长三角一体化以及上海等4大自贸区的相关政策,合肥均可以在吃透政策精髓的基础上,大胆先行先试,抱团出海。五是兼顾外联圈。安徽陆续在2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30个“安徽海外侨胞联络站”。合肥要主动挖掘这些资源潜力,研究引导沿线国家的同乡会及其他侨团,构建合肥企业“走出去”信息服务网络。梳理友城和侨务资源,让这些资源充当“走出去”的桥梁。

二、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化危为机

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外贸易结构有待优化和水平有待提高、沿海开放城市竞争与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等问题,仍然是合肥内陆开放高地建设面临的劣势与威胁,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多方着力,迎难而上,化危为机。

1.扶持农村特色产业,引领农产品走出国门。找准优势产业定位,深入挖掘特色农副产品,着力打造特色品牌(如长丰草莓、包河大圩葡萄、巢湖银鱼等),通过与电商贸易平台和对外物流公司合作,将合肥农村特色产品推出国门。

2.加强贸易口岸合作,完善对外开放平台。第一,丰富水运渠道。加快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建设,利用长江经济带水运条件优势,开通更多与其他城市形成的外贸中转航线,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第二,加快陆路运输设施建设。在继续稳步运行“合新欧”班列的同时,开通更多陆运渠道,加强与国内其他外贸班列合作(如与渝新欧、蓉新欧、义新欧等对接),减少陆路运输渠道限制,将合肥优势产业带进海外市场。

3.提高贸易合作质量,促进合肥企业升级。首先,在经济开放的目标定位上,要扩大合肥产业的外贸包容性,调整相应产业海关监管准则,为开放贸易打好政策基础。其二,在外国企业市场准入标准方面,应当守住原则,灵活变通,严格对海外来肥企业的质量评估,考察其信用程度、市场定位以及发展潜力,消除不良外来市场因素,保障市场运行安全。其三,合肥出口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后,应尽快找准市场定位,抓住与外国企业贸易合作机会,寻求联合生产或者并购优质企业的契机,形成稳定的国内外市场,加快企业自身转型升级。

4.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对口培养专业人才。重点关注基础薄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人才培养,倡导与国内外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所间建立联盟,培养一批专业素养高、掌握前沿技术的专业人才。外贸企业可以联合外国企业成立人才交流中心,定期组织员工进修交流,学习优质企业经营方法与管理经验,提高贸易信息对称水平,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着力补齐短板,提升合肥国际化水平

平台建设起步较晚、引进来与走出去质量偏低、城市国际化水平不高,是合肥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必须要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1.引进来走出去,要效率更要质量。首先,在吸引外资方面,要营造更加开放便捷的投资环境。积极推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简化对外资进入的审批管理,提高外资进入的效率。其次,要积极引导外资利用层次的提高。加大新兴产业引资扶持力度,引导外资投向符合合肥市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的重要领域(如IT、高端制造、新能源等)。拓宽外商的来源地,不能仅局限在亚洲,要积极扩大与非洲、欧洲和北美的经济合作。再次,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务实合作。绕开贸易壁垒,推动汽车、家电、新能源等优势产能“走出去”。突破以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为主要经济合作方式的局限,支持和鼓励合肥优势龙头企业到境外投资建立生产基地、研发机构等,向价值链两端延伸。

2.补齐平台建设的短板。大力提长合肥港的服务功能,加快建设江淮航运中心,朝着建成长江经济带沿线重要节点港口的方向努力;以新桥机场二期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合肥航空港建设,开通更多的国内国际运输航线;继续建设合肥内陆港,申报铁路开放口岸,丰富“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加强国际货运以及客运能力。加快建设合肥跨境电子商务港、合肥综合保税区、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以及合肥出口加工区,完善对外合作服务中心功能。

3.产业与文化叠加,多维度挖掘开放潜力。在产业方面,着力打造IT、新能源、高端制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群;要用好用活“一带一路”的相关政策,复制自贸区国际贸易投资体制机制,按照市场化和国际化要求发展对外经贸合作;要积极营造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法制环境。在文化方面,着力提升合肥城市文化影响力,挖掘和利用好包公文化、三国文化、淮军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传承江淮区域文化,培育巢湖生态文化,发展现代创新文化,塑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文化名片。

4.强化公共服务,营造优质开放环境。首先,政府在公共产品提供与制度安排上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造高效公平发展环境,吸引国际国内优质资源流入合肥。其次,健全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安排,持续提供鼓励创新的政策,特别是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各种优惠政策;优化金融市场,尤其要密切与在肥的国家政策性银行的对接,争取他们对合肥的资本倾斜。最后,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政府其对外交往渠道多、信息广等优势,帮助合肥企业了解境外投资政策以及合作对象的资信情况,便于企业发挥自身优势,进行境外投资、跨国经营、绿地投资等经济活动。

(安徽大学 金泽虎)

新闻推荐

立行立改 巢湖关闭多家生猪交易点

本报讯日前,省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暗访中发现,巢湖市中垾镇庙集村附近多家生猪交易点存在污水直排现象。对此,该市直面问题...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