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远记”—— 合肥最早的近代工业
○解放前的长江路 ○解放前小东门河沿的合肥老电厂 ○洪家花园旧址,亭台假山恍惚可辨当年盛景
工业之档
在前面的报道中,我们说过,解放前的合肥工业少之又少,可以说是“一片空白”。那解放前合肥工业发展到底如何呢?有不少读者很想了解。其实,合肥最早的近代工业中,肥东人洪明远、洪明炯兄弟创办的“洪远记”毛巾厂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解放前步履蹒跚的合肥工业
从地理位置上看,处于安徽中部的合肥,襟江带淮,通过南淝河这条黄金水道,通江达海、接连中原、贯通南北,在很早以前就曾为全国16大商城之一。据《合肥县志》、《合肥市志》等典籍资料和档案记载,到了明清时期,合肥纺织、冶炼、结网等手工业还比较红火,成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较早的地区之一。
只是随着1876年中英签署了《烟台条约》后,增设芜湖为通商口岸,帝国主义侵略深入中国的腹地安徽,合肥经济发展自身规律也随之被打破,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这种情况下,合肥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大背景下就步履蹒跚了。
不过,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合肥也陆续诞生了一些近代企业,比如1920年初,合肥兴建第一家仁华机织袜厂,有手摇织袜机数十台,职工百余人;1923年,合肥人叶斗南领首开办民营“合肥耀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首批入股的有李企颜(李鸿章侄孙)、方秉仪等15人,该公司于民国15年建成开机供电。
特别是在旧时合肥的东南乡一带,农民以一耕二织的机户,就有几千户之多。每个村庄,机杼昼夜不停,声闻远近。机户有木机一张至四五张不等。他们利用农闲时间,全家劳动。用进口的棉纱织成条花布或格花布;用农村土产棉花,手工纺成土纱,再织成土布。这其中有一部分能小规模地自纺自织自染。但是,由于资本限制,产品制成后必须立即出售,购买原料再行生产,一旦货物滞销,则生产无法继续。
合肥的机户如此之多,产品也多,于是,应时而生的织布行业,开始出现在市场了,并开始资本化。这样就出现了洪明远、洪明炯等一批工业代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肥东人洪明炯采用木织机试织成功360条毛巾,其后,洪在合肥先后开办有“洪远记毛巾厂”、“华阳毛巾布厂”、“洪远记染坊”等,这是合肥诞生的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工业企业。
“洪远记”的发展之路
说起这洪氏兄弟,还是很有故事的。他们世居巢湖之滨的罗家疃,兄弟中只有老大洪明远读过几年书,后辗转到了肥西三河沈家米行当学徒;老二洪明炯一直在家中务农,平时打纱织布帮衬生活,练出了一手织布的好本领,慢慢地名声在外,被称为“能手”。
1903年,留学日本的洪氏兄弟亲戚洪兆明归国时带回了一条东洋毛巾。洪明炯第一眼看到东洋毛巾,就觉得此物大有商机,若是大批仿制生产,不光可以国货自强不再进口,而且利润一定不菲。这样一想他就开始了钻研纺织之路。洪明炯将东洋毛巾一根一根纱抽开,察看经纬织线,边抽边织,也不知道失败了多少次,最后终于仿制成功,第一条毛巾织成。家里人都欣喜万分,于是洪明炯一鼓作气,居然首批织成360条毛巾。
毛巾是仿制成功了,但是因为家里人都不懂市场行情,销路成了大问题。想来想去,洪明炯忽然想起了在肥西三河的大哥洪明远。在大哥的帮助下,洪氏毛巾一炮而红,360条毛巾不仅全部卖空,而且还有人争相预定。看到辛勤劳动的成果有了回报,洪氏兄弟寻思着该自己发展了,于是洪明远辞去了三河的工作,兄弟俩连夜返回老家,自己“树旗”发展了。兄弟二人分工合作,老大洪明远负责推销,老二负责加工生产。
由于质量高价格公道,洪氏兄弟的毛巾很快就畅销安徽、江苏一带,但是因为是居乡生产,又未能摆脱家庭作坊生产方式,再加之资金周转不灵等问题,所以一直没有多少富余。到了1909年,洪家兄弟以积累的资金,又向外借贷,终于在南京三牌楼二龙巷开设了毛巾厂,工厂以洪明远的姓名命名为“洪远记”。
据档案记载,洪远记毛巾厂成立时,以生产毛巾为主,兼营宁波布,有木机七十台,雇工七八十人。漂染、浆纱、经梭、机组各道工序齐备。这是当时国内首创的第一家毛巾厂,在兄弟俩的精心打理下,经营两年便大有起色。辛亥革命后,兄弟俩从南京移师合肥,在合肥小东门茅老爷桥对岸租了一间平房,重建了洪远记毛巾厂。而在民国初期,洪氏兄弟以毛巾厂为资本与友人韩其纯和褚瑞棠等在小东门宋大房又合资开办华阳毛巾布厂,购置了铁机二十台,流花机六台,木机若干及其他设备,谋求向机械生产转移。但由于诸多原因不得已停产折股。洪氏兄弟分得部分固定资产和设备后恢复了“洪远记”毛巾厂。
1918年,织袜工业兴起,“洋袜子”盛销,但是织袜子的原料丝光纱全靠从日本进口。洪明炯又瞅准商机仿制丝光纱,一举成功。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全国范围内展开抵制日货运动,一时市场货源奇缺,价格飞涨。洪明炯立即大批量生产丝光纱线,畅销省内外,很快盈利数万元,一跃而成合肥富户,“洪远记”遂闻名远近。
“越战越勇”的洪氏兄弟没有懈怠,工商并举。1920年,洪明远在增设染坊,购置先进设备,扩大毛巾、洋布生产的同时,又联系上了上海荣昌、大华两家火柴公司,谈妥将火柴运往合肥经销;又与上海南星洋行谈妥,专门经营南星牛头牌靛青等颜料,并在合肥十字街东首设洪远记经销处。此时正值洋布洋纱涌进中国,大量手工半手工仿制洋布作坊应运而生,颜料便成了当时的畅销品。洪远记由此生意日隆,并在安徽各县设立分经销点,抢占市场。1932年左右,经销处扩充为经理部,增设货站,开展转运、批发业务,并结合经销南京兔子牌、芜湖绿鹰牌面粉。又在合肥开设洪远元记毛庄、棉花行,收购鸭鹅毛及棉花等纺织原料,转运上海与外商合营出口。
工业发展史上的
重要一笔
洪氏兄弟纵横捭阖,使得企业的工业商业经营规模越来越大。据史料记载,洪远记总体经营由洪明远总揽,兼管申庄和远源庄;洪明炯主持合肥总经理部。可以说,上世纪三十年代是洪远记发展的黄金时期,经营往来达百万元以上,人称“洪百万”,在当时合肥是首屈一指的。谁也意料不到,这家起家于仿制东洋毛巾的家庭小作坊,数十年之内竟然能发展成为产品畅销淞沪,声誉响彻八皖的大商号。
1931年,洪氏兄弟为孝养父母,又在合肥小东门附近兴建私家花园,就是后来的洪家花园。解放后成为中共安徽省委驻地。
在这之后,洪氏兄弟虽继续从事工业、商贸等,但由于沧海变换,时势变迁,再未能恢复往日之势。纵观洪明远、洪明炯兄弟创办的“洪远记”,虽几经起落,但它作为合肥最早的近代工业,在合肥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奖征集
“合肥工业发展”档案资料
经过近70年的发展,合肥市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量质齐飞,再到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近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合肥工业不断取得新突破、获取新成就、书写新篇章,一座现代化的“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正在迅速崛起。在这一进程中,有不少合肥人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亲历者。为再现合肥工业发展历史脉络,更好地服务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合肥市档案局特开展“合肥工业发展”档案资料有奖征集活动。
您身边有与合肥工业发展相关的实物么?您收藏有与合肥工业发展相关的图文资料么?请与合肥市档案局联系。对有关单位或个人提供的能反映、展现“合肥工业发展”历史的珍贵实物、档案史料等,我们将颁发证书,并给予一定奖励。
联系地址:安徽省合肥市东流路100号市政务办公区二区A座市档案局(邮编:230071)
联 系 人: 牧超 杨文元
联系电话:
0551-63537350
邮箱:
hfsdajzjbyc@sina.com
新闻推荐
本报讯在广大市民身边,现阶段仍有多个市级重大路桥工程正在建设中。今年上半年,市重点局承担在建项目96项,在建房屋建筑总面...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