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熏陶出“巡城马” ——记散兵镇邮政所乡邮员、中国好人郑爱军

巢湖晨刊 2018-06-13 01:00 大字

□翟福琼 董训明

清晨5时,天刚亮,散兵镇老邮政局后面一楼,一间简陋的老房子里亮起了灯。施彩云悄悄起了床,给丈夫郑爱军做起了早饭。匆匆吃罢早饭的乡邮员郑爱军,骑上装满邮件的摩托车,开始一天的投递工作。临行前,施彩云给丈夫每天携带的大水壶灌满了水,并装上盒饭作为丈夫的午饭,叮嘱丈夫一定要记得喝水、吃午饭。

这每天都在上演的温情一幕中的男主人公郑爱军,30年多来,他从背着邮包步行,到骑着自行车、摩托车,一直坚守在乡邮员的岗位上,在银屏山区风里来雨里去,行程逾40多万公里,先后骑坏了4辆自行车、2辆摩托车,累计投送报刊、汇款和包裹60多万份,甚至还有农药、种子、农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从未发生丢失和延误。村民给他起了绰号“巡城马”,这与郑家优良的家风是离不开关系的。

郑爱军的父母一共养育了六个孩子,自小,父母就教育子女首先要“孝”。1968年出生的郑爱军生活在一个有着一千多人的大村庄,它是巢湖南岸最大的一个村庄,这里的人们依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们善良淳朴,特别对长辈们都很孝顺。记得小时候,每到冬天,父亲总是叫郑爱军陪爷爷睡觉,给爷爷焐脚,一直到爷爷去世。从那时,尊敬长辈的种子就深种郑爱军心中了。

其次是“俭”。郑爱军的父亲经常给孩子讲他小时候的艰苦生活,教育孩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父亲小时候家里穷,靠爷爷在巢湖打鱼为生,八岁就到离家20里路的项山村卖鱼换点粮食;九岁就到离家三四十里的严桥镇上买米……这样的故事伴随着孩子们成长,更教育着孩子们从小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郑爱军长大成家后,常常和家人探讨,节俭如何从细节做起:夏季空调26度节电效果很显著;灯泡换成节能灯用电能省近八成,随手关灯莫忘记小处节电;多乘公交和步行既省能源又便捷;吃东西是能吃多少要多少。

再次是“善”。从郑爱军懂事起,父母就告诉他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做人要做老实人,善良人,多做好事,终有善报。父母秉承的“善良”家风深深地影响了郑爱军,让郑爱军在周围人最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第四是“爱”。在郑爱军的工作本上,他记下十几户老弱病残的“特殊用户”,因为他要为他们做好精心服务。在这些家庭中,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够跑到镇上去邮寄土特产品、充值话费、领取汇款,凡是这些能顺路代办的事,郑爱军都给承担起来。甚至连谁家缺少菜苗,谁家购买种子、农机维修零部件等,郑爱军都会帮村民们捎回来。有个4岁孩子的父亲在外地打工去世,母亲离家出走,不知所踪。70多岁的爷爷奶奶带着她,没有生活依靠的祖孙三人生活一度陷入困境。郑爱军得知情况后,不仅带头捐款,还给孩子带来了书包、新鞋。在郑爱军的带领下,成群结队的好心人来到这座村落,给这祖孙三人送去过冬的衣物和食物。因为有了郑爱军的帮助,孩子家过年不再为柴米油盐发愁了。

妻子施彩云原本在水泥厂上班,有着较高收入。从起初对丈夫郑爱军的工作有些不理解,到受丈夫的感染主动加入邮政行业,2006年,负责散兵镇周边投递工作的投递员辞职了,郑爱军担心镇上的报纸无人投递,就和妻子商量。于是,施彩云毅然辞去工作,追寻丈夫的脚步,在散兵镇上做了一名乡邮员,负责起散兵镇街道、学校、周边农村小区的投递工作。至此,夫妻俩成为散兵镇仅有的两个投递员,一个负责深山投递,一个负责镇子周边投递。

2013年12月,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他荣登“中国好人榜”。

新闻推荐

巢湖编制半岛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为更好地保护巢湖湿地资源,打造以生态保护、科普探秘、休闲体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要功能的智慧型湿地公园,巢湖市委托国...

巢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巢湖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