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版庐剧《梁祝》诞生记

合肥日报 2018-01-18 05:16 大字

1月5日,新版庐剧《梁祝》在安徽大剧院首演。1月16日,该剧在巢湖亮相时,引发观剧潮。热爱庐剧的老戏迷送来了“演技艺术精湛,庐剧花开灿烂”的锦旗,新观众感慨“不入园林不知春如许,原来庐剧挺好看”。

如此受欢迎的剧目是如何“炼”成的?合肥缘何要在故纸堆中翻出这出戏来新排呢?

且看新版庐剧《梁祝》诞生记。

镕古铸今

城市有根,文化有魂。

城市的“根”深埋于过往历史之中,文化的“魂”凝结在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从它如何对待“根”与“魂”的态度上可以看出。

不让城市的“魂”随着社会转型沉入历史深处——这是合肥的郑重选择。

庐剧,合肥的地方戏。从200多年前蹒跚起步,再一路披荆斩棘,几度辉煌、几度曲折走到现代,庐剧是庐剧人和庐剧观众在庐州大地上的共同文化创造。

庐剧的辉煌,是合肥的骄傲。

122年前,李鸿章将庐剧唱出国门。1957年,安徽省庐剧团在中南海怀仁堂汇报演出,唱响北京。1959年,毛主席到合肥视察时,兴致盎然地欣赏了丁玉兰表演的庐剧《观画》。时隔近半个世纪,庐剧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庐剧的振兴,更是合肥的责任。

如果说庐剧是一片海,那么如何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涌动的潮水掀起新时代的浪花,是合肥市委市政府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文化新课题。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合肥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思路加快了解答这一新课题的速度。

激活经典,镕古铸今,立足时代,面向大众,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当代观众,集众家之力打造新版庐剧《梁祝》。

——合肥书写着“答案”。

创新不断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新版庐剧《梁祝》的主创者们将经典按照时代需要给予了创新性整理和诠释。

新版庐剧《梁祝》对剧本进行了创新,将冗长压缩,将水分挤干,将精华突出,将糟粕剔除。演出时长从三个多小时快进至一个多小时。

新版庐剧《梁祝》对咬字进行了创新,让“老滋味”既有乡音乡愁,又让现代观众听得懂。

新版庐剧《梁祝》讲求言外之意、韵外之致,服装中有写意,舞美上有留白,让观众唤起自己体验的内容来。

新版庐剧《梁祝》打破演出时播放伴奏录音的形式,邀请司鼓佬丁红兵领着乐队现场伴奏,这是一次创新,更是一次对传统的回归。

新版庐剧《梁祝》将中路庐剧和西路庐剧的优美唱腔融会贯通,对传统和现代的声腔曲调继承发展形成整合。集各路庐剧精粹,走向大庐剧,这是庐剧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突破。

新版庐剧《梁祝》还在新时代的语境下,对传播方式进行创新,不仅在舞台上演,还在新媒体平台上全方位展示其独特的魅力,从而在更多元、更广泛的受众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

创新不断,让传统戏曲在合肥激起了时代的浪花。

磨砺新作让庐剧在春天里再出发

1月5日,新版庐剧《梁祝》在安徽大剧院首演。

观众席上,88岁的“庐剧皇后”丁玉兰泪花闪动,为感人的爱情故事,更为庐剧迎来了振兴的春天。

当年,梅兰芳先生到安徽考察,在观看丁玉兰演绎的庐剧后,他称赞庐剧很有特点,后辈要传承庐剧的特色。

丁玉兰觉得新版庐剧《梁祝》不失传统特色,又融入了当下审美,这是振兴庐剧的一次创新实践。

安徽省戏剧家协会主席王长安认为这是一场过瘾的演出,是传统戏曲魅力在当代的发扬。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观剧后,“向合肥市的领导致敬”。在他看来,合肥市倾力打造新版庐剧《梁祝》,对戏曲院团的艺术创作和人才的培养都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时序交替中,每一次抵达都是为了新的出发。”

新版庐剧《梁祝》首演获得成功后,主创人员没有下马歇歇脚,他们快马加鞭地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磨砺”着作品。1月16日呈现的版本便是推敲打磨后的“最新版”。

如此,不仅为了这部戏,更为了抓住机遇,让庐剧在春天里再出发。

·偲语梁祝·

新闻推荐

巢湖市法律顾问全覆盖工作顺利完成

据巢湖市人民政府网报道,近日,巢湖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工作的通知,重申法律顾问管理办法,并要求各单位在一月初将聘用合同报法制办备案。截至1月13日,全市57家单位法律顾问全部...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