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阳非遗 在孩子们的眼中绽放异彩
“咚咚锵,咚咚锵”,伴随着热闹的锣鼓声,24日上午,位于逍遥津街道辖区的宿州路幼儿园里热闹非凡,“老少同乐、玩转民俗”主题重阳活动正在这里举办。庐州蛋雕、庐阳面塑、庐阳剪纸……各样的传统民俗工艺在校园设摊展示,让孩子和家长们都兴奋不已,逐个体验了一回。此次活动由合肥市宿州路幼儿园联合庐阳区文化馆共同举办,活动特地邀请了幼儿的爷爷奶奶一起参加,旨在提前庆贺“重阳节”,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传统美德的同时,传承民族文化。
非遗项目受到小朋友热烈欢迎
来自大杨镇的非遗传人葛崇云带来的民俗团队,开场表演旱船舞,旱船队伍里的大妈和大爷们个个描红抹绿,艳丽的服饰和夸张的表演引起孩子们的巨大兴趣,他们拍着小手欢呼着,特别是戴着娃娃面具的演员走近他们时,孩子们兴奋得伸出了小手。
舞蹈的同时还展示了葛崇云的近作——凤凰牡丹图,这幅剪纸取材乡土气息浓郁的花被面,线条流畅、造型饱满,颇富吉祥喜庆寓意。据葛崇云介绍,他将于11月份在安徽省图书馆举办个人剪纸作品展览,主要展示近年新作,希望感兴趣的读者前往欣赏。当天表演旱船的团队是由葛崇云带头组建,道具也是队员们一起动手制作的,他与负责舞蹈编排的郑圣红一起,把剪纸艺术和旱船表演结合在一起,一静一动,相得益彰。
欣赏完开场舞蹈,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一个个展台前,色彩艳丽的面塑、晶莹剔透的糖画、神奇排列的种子画,让他们惊叹不已,有些操作简单的展台,还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了一番,如十竹斋水印木刻台前,孩子们挑选着自己的属相,用毛刷子在模版上均匀地抹上颜料,覆上一张纸,按压一番后,揭开一看,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就跃然纸上。
非遗走进校园、社区和乡村
据现场负责活动安排的庐阳区文化馆副馆长王茵子介绍,近几年庐阳区文化馆积极开展辖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掘和选报,现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10个,同时还有多个项目已成为市级项目。在对这些项目的保护和培育中,区文化馆开展了多项活动,让非遗传承人带着作品走进校园、社区、乡村,鼓励更多的非遗项目融入创新理念,振兴传统手工艺。
随着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非遗是合肥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合肥历史发展的见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合肥市开展了“非遗”普查工作,通过成果编纂、名录申报、数据库建设、传承人保护以及各类传承基地建设等工作,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非遗”四级名录,建立健全了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非遗”项目传承人的资料档案。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包括庐剧、巢湖民歌、洋蛇灯和纸笺加工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包括包公故事、刘铭传故事、火笔画、葫芦烙画、吴山铁字、钾明矾、抛头狮、庐州大鼓、门歌、庐州木雕、庐州吴氏船模、三河羽扇、纸扎工艺、紫蓬山庙会、吴山庙会。
此前,合肥市已经评审、发布了5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到2017年8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达111个,各项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庐阳非遗项目陆续上榜市级
2016年11月,庐阳区文化局积极参加合肥市文广新局启动的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申报,此次经各县(市)区、开发区推荐,一共申报了35个项目。经过审议,本次上榜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共有24个项目,涉及8个大类。
其中,新入选项目18项。民间文学2项,分别为半汤温泉传说、涂山歌谣;传统音乐1项,古琴谱识;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2项,分别为宋门心意六合拳、世清太极;传统美术2项,分别为庐阳殷氏字画、彩墨画;传统技艺7项,分别为庐阳木板水印制作技艺、文房摆件制作技艺、古琴斫制、葫芦雕刻制作技艺、苗氏根雕制作技艺、松石内画制作技艺、宫式彩绘贴金制作技艺;传统医药4项,分别为王秀珍刺血疗法、蒋氏手针、许氏脉诊和清介堂膏药。庐阳区选报的宋门心意六合拳、庐阳殷氏字画、文房摆件制作技艺等三项上榜。
另外,还有扩展项目6项。其中,传统舞蹈2项,分别为河蚌舞、莲湘舞;传统美术4项,分别为牛氏剪纸、朱氏剪纸、巢湖面塑、庐阳杨氏彩塑,其中也有庐阳区选报的项目。
本版图文:施玉芹周伶俐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祖友李萌)10月22日,记者从巢湖警方获悉,针对目前非机动车交通违法率高、交通事故率高的问题,巢湖警方自即日起正式启动巡警、派出所民警参与道路交通管理机制。按照该机制的要求,巡警大队和城...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