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城湖共生 生态合肥

市场星报 2017-09-29 01:04 大字

合肥是全国唯一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的省会城市。近几年来,合肥推出了一系列巢湖水环境治理举措,开展了规模空前、投资巨大的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水变清,地也在变绿。经过数年的绿化大会战,2014年合肥便晋级为“国家森林城市”。如今,空气质量渐渐向好,雾霾天气明显减少,蓝天数量越来越多。生态文明,让合肥成为天蓝、地绿、水清、湖净的美丽家园。

生态治理让城湖共生

湖污则城黯,湖清则城美。要写好生态文明的合肥篇章,巢湖综合治理的分量可谓千钧。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合肥在“城湖共生”理念下,开始全面启动巢湖综合治理,积极规划建设环巢湖生态示范区,一场场“治水之战”逐渐打响。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截污。2013年3月,合肥市各县(市)区、开发区负责人同时多了一项职务,那就是“河长”,职责是负责境内入湖河流的污染防治、清沟清渠、生态修复,如果治河不力,则将“一票否决”。

五年来,巢湖综合治理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生态湿地修复保护、点源污染治理等工程已显现成效。 “十二五”末,全湖平均水质由2012年的V类好转为IV类,2016年全湖平均水质IV类,湖区主要污染物指标相比较2015年总体均下降。

2014年7月,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被列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5年8月,环巢湖区域获批创建全国首个国家级旅游休闲区。这两张“国字号”名片是对巢湖综合治理创新实践的高度认可,巢湖成为合肥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和靓丽名片。

绿化美化让城市更美

2014年9月25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正式授予合肥“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这是合肥市绿化事业进程中的又一座丰碑。合肥“创森”的成就,源于一点一滴的努力。从2010年秋冬始,合肥市每年都召开高规格的全市造林绿化大会,部署新一年度全市植树造林任务。几年来,合肥市实施了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城乡绿化大会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数字显示,2011年到2014年,802家企业进驻合肥开展植树造林,投入资金119亿元。四年间,合肥完成造林101.46万亩,一举奠定了合肥国家森林城市的坚实基础。

今年初,《合肥市“十三五”林业和园林发展规划》提出,市域将构建“一湖、一岭、六片、面湖依山、绿脉串珠、众水汇巢”的森林网络体系;城市建成“一湖九水秀庐州,三环五楔绿名城”的绿地系统。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5平方米。

清气蓝天离市民更近

除了治水、造绿,近年来,合肥市一直在不遗余力改善空气质量。推动城市建成区污染较重的企业有序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全面关停马钢(合肥)公司生产线,中盐红四方、丰乐农化等化工企业实现退城进园;推进新能源汽车在“公交、公务、公用”领域推广应用,全市LNG车辆1256台,新能源车1371台,占营运车辆的31.79%,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11万吨。

去年合肥市的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6年,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优的天数为55天,良好198天,优良率为69.1%。全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83微克/立方米,与2015年相比,年均浓度下降9.8%。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57微克/立方米,与2015年相比,年均浓度下降13.6%。

新闻推荐

“合肥速度” 惊艳世人

从环城时代,到滨湖时代,再到环湖时代,从以老城区为中心的“风扇型”城市布局,到“141”城市组团,再到“1331”市域空间战略……60多年过去了,合肥成为全国唯一一座拥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省会城市,而它也...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