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五年一瞬 精彩一跃

合肥日报 2017-09-26 20:20 大字

俯瞰巢湖市城区

沙场响号角,五年一征程。展开巢湖发展画卷,五年的变化催人奋进;回首巢湖奋进征程,五年的步履坚实有力。五年来,巢湖人民踏准时代节拍、把准时代脉搏,不变初心,风雨兼程,成就了巢湖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这五年,我们突出发展至上,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在不进则退的险峻形势下,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战略定力,咬定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打基础、管长远。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92.6亿元增加到268.7亿元,年均增长9.6%;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8%;规上工业增加值由69.4亿元增加到91.7亿元,年均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由131.0亿元增加到275.8亿元,年均增长2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5.8亿元增加到78.2亿元,年均增长8.9%。

这五年,我们突出转型升级,产业层次得到新提升。牢固树立“产业为王、项目为纲”理念,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引进集聚成长产业,提升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加快“调转促”,重构与大合肥现代产业相融、具有巢湖特色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规划建设巢湖半岛科学城,荣获“长三角健康服务产业集聚区”称号;持续提升居巢经开区服务能级,打造“中科智城”拓展创新平台,形成“初创在孵化器、跃升在加速器、壮大在产业园”的“双创”链条,其中中科先进制造创新产业园已注册企业22家,引进国家“千人计划”5人。规上工业企业净增25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5家,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逐年增加。巢湖北岸现代农业示范区升级为省级园区。农产品加工产值由114.89亿元增加到169.88亿元,水产跨越工程连续五年全省第一。着力打造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高地,中铁佰和佰乐、万达广场等项目相继落户。积极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功举办环巢湖全国自行车邀请赛等一系列节庆、赛事活动。获评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县)、省优秀金融生态市(县)。

这五年,我们突出宜居宜业,城乡面貌发生新改观。立足“三面青山一面湖”的独特资源优势,做好“依山傍水、显山露水、亲山望水”文章。围绕“活水、靓城、扩容、增绿”,大力实施城市建设“十大工程”,开工建设项目307个,完成投资104亿元,城区“三横两纵三环”道路框架基本形成。着力建设“精品城市”,推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模式,落实“路段长”制,深化“厕所革命”,建成7条精品道路、26个精品公园、82座公共厕所,改造70个老旧小区、25个农贸市场,关闭城区畜禽养殖场151家,建设干净、秀美、精致之城。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洪家疃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三线三边”综合整治考核连续四年位列合肥第一。获评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全面治理示范县、全国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市)。扎实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入围全省唯一的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

这五年,我们突出绿色优先,生态环境呈现新面貌。先后关闭矿山67座、花炮厂54家、石灰窑156座,顺利完成664万平方米矿山整治及生态修复。加快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建立“林长制”,森林覆盖率从23.6%提升到30.1%,打造一批体验性强、参与度高的山体公园,构筑“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美景。积极开展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农业公园、国家体育公园创建工作。严格落实“河长制”,16条主要入湖河流基本达到地表Ⅲ类水质标准;成立蓝藻治理指挥部,探索蓝藻治理新路径。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实现烟花爆竹“零违放”。获评中国最宜居十佳城市、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城市、中国养老产业最具投资价值城市。

这五年,我们突出改革开放,体制机制迸发新活力。始终坚持“要改革”的意识、“微改革”的路径、“善改革”的追求,将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引擎,向改革要出路、向创新要活力,蹄疾步稳、永毅笃行。出台《巢湖市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等“1+3”文件。简政放权力度不断加大,取消调整87个审批事项,79个行政审批事项、65个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先照后证”试点改革顺利推进,115个审批项目由前置改为后置。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乡两级财政分配关系进一步理顺。金融体制改革有力开展,投融资“四大主体”有效运行。狠抓招商引资“第一要事”,创新招商体制机制,成立了四大经济板块投资促进局,先后组建2批产业招商小分队,增创发展新优势。全面启动城乡户籍制度改革,落实居住证登记制度,为941名无户口人员办理了户口登记,并不断完善教育、医疗等配套措施。

这五年,我们突出发展为民,人民生活有了新改善。始终关注热点民生,努力抓好基本民生,坚决保障底线民生。扎实开展***工作,不断提升贫困户发展内生动力,夯实民生保障,在全省率先运用商业医疗补充保险,解决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民生工程累计投入45.23亿元,近90万群众直接受益。完成房屋征收189.02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216.5万平方米、1.8万套。创业就业政策不断完善,新增城镇就业4026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399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878人、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63375人。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硕果累累,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通过国家认定,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等“国字号”荣誉。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获得省、合肥市科技进步奖12项,申请专利3107件。

这五年,我们突出民主法治,社会建设产生新成效。高扬民主法治的光辉旗帜,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发挥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化解矛盾、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发展。武装工作和国防动员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市人武部连续五年被省军区表彰为“全面建设标兵单位”。民族、宗教、对台、侨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进一步加强。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依法治市水平明显提高。“平安巢湖”建设有序推进,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指数连续四年位列合肥市第一。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群众上访、进京非访大幅下降,获评全省信访工作目标考核优秀单位、合肥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县(市)区。

这五年,我们突出固本强基,党的建设获得新加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讲重作”专题警示教育,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一大批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好干部脱颖而出。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打造区域化党建联盟,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发挥明显。创新“纪组联动”工作机制,“不廉”“不为”一起抓、“四种形态”结合用。出台《“为官不为”问题问责规定》和《“容错免责”机制若干规定》,激励干部“敢为、想为和能为”。

五年的发展历尽天华,五年的成就鼓舞人心。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省、合肥市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巢湖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砥砺拼搏的结果,是各族人民和各行各业共同支持的结果。未来五年,将是巢湖产业实力突飞猛进、发展动能更加充足的五年,将是绿色发展强势崛起、生态优势更加彰显的五年,将是巢湖城乡“颜值”越变越靓、百姓生活更加殷实的五年。当前,巢湖市上下正披荆斩棘、勇立潮头,奋力实现“安徽争五强、全国进百强”的新跨越、新气象,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作者为合肥市委常委、巢湖市委书记 胡启生·

新闻推荐

“合肥之美”名家看合肥笔会举办

由合肥市委宣传部、合肥市文联主办,合肥市文研所、《未来》编辑部承办的“‘合肥之美\’散文名家看合肥笔会”活动日前成功举办。《人民日报》大地副刊部编辑虞金星、《中国作家》编辑部主任俞胜...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