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翅的天使也能飞得很高 听两位合肥女性挑战命运、助残扶残的故事

江淮晨报 2022-03-08 04:52 大字

◤ 在我们身边,有一群不服从于命运、不屈服于坎坷的人们,坚强自立,追求美好生活。恰逢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让我们走近这群坚韧的女性,听听她们挑战命运、助残扶残的故事。◢

自强不息用双手“剪”出美好生活

珍珠耳环、花纹发箍、利落地扎起头发,见到崔贤妹时,她正在店里帮客人理发。手起剪落,动作利索,十分钟左右,客人的平头就剃好了。看到记者,她抖了抖毛巾一脸笑意:“来啦?快坐!”随着脚步迈出,记者才发现崔贤妹走路时两腿微跛。在理发店旁,是一家超市和汗蒸馆,这些都是崔贤妹的店面。25年打拼,她从曾经自卑、迷茫的女孩成长为独当一面、乐观自信的创业模范。

崔贤妹出生在合肥市长丰县,10岁时因一次碰撞伤到了股骨头。由于家境困难耽误了治疗,做完手术后,落下了后遗症,无法正常走路。“当时就觉得自己不能像别人一样正常生活了,很自卑。”尽管如此,她始终心怀感恩,感谢父母在经济拮据时仍让自己上学。初中毕业后,崔贤妹体恤家里,主动学起了美容美发手艺,盼望着早点自力更生。“有句话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虽然我腿脚不便,但我还有双手。”

16岁,崔贤妹在美容美发学校里学习。为了比别人多掌握点技巧,她每天至少练习12个小时。1997年,带着300元钱,崔贤妹开起了自己在长丰县的第一家理发店。

2008年,崔贤妹因孩子念书来到了合肥,重操旧业。那一年,汶川地震急需援助,崔贤妹把自己全部的积蓄都捐给了灾区。“钱没了还能再挣,我就希望那些被救出来的孩子能痊愈。”崔贤妹说。

平日里,崔贤妹兼顾着三个门店,碰到残障人士,她都直接免单。繁忙之余,她还坚持志愿服务,定期参加社区每月开展一次的公益义剪,一剪就是一下午。凭借着自己的好手艺,她还在省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多次取得好成绩。

将心比心像星火一样点亮别人

今年52岁的蔡玉霞是包河区肢体残疾人协会主席、淝河镇残疾人联合协会的副理事长,她因患小儿麻痹,自小左腿就落下了残疾。小时候,老师为了照顾她,一上体育课就让她在一旁休息,这种“区别对待”激发了她不认输也不肯认命的要强性格。“我觉得我只是比别人走得慢一点。”

高中毕业后,蔡玉霞因成绩优异留在了村小教书,她坚持站着上课,认为这是对学生最起码的尊重。2007年,合肥市开始首批残疾人协理员招聘,看到消息,蔡玉霞果断报名,并通过了考试,放弃了收入更高的工作,那时她已经39岁。“这个岗位的设立说明助残工作越来越受重视,我一定要加入进来,帮助更多的人。”

新的岗位,一切都要从头学起。蔡玉霞回忆,最初自己不会计算机操作,便四处请教、晚上摸索;残疾人帮扶工作信息不全、设备短缺,她就和同事骑着电动车,风吹雨打,跑遍整个镇子,逐户走访记录、宣讲政策、申请帮扶。蔡玉霞有些感慨,原先登门拜访,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但她没有放弃过一人。“我的坚持就是在向他们传递一种信号,社会和政府从未放弃过他们。”

蔡玉霞所在辖区有名残疾人叫小军,因为车祸脊髓损伤,导致下半身完全瘫痪。“那个孩子原来还是省足球队队员,事故后意志非常消沉,拒绝沟通,出门也戴个鸭舌帽把自己的脸盖住。”蔡玉霞看到小军的状况忧心不已,便隔三差五“怂恿”小军参加公益活动,后又推荐小军到脊髓损伤的公益组织里学习。在她的坚持下,小军渐渐乐观起来,还成立了包河区百帮缘助残服务中心,向残友伸出援助之手。

据悉,包河区早在2016年就成立了全省首个残疾人庇护工场。蔡玉霞积极宣传这个利好政策,由她引荐的多名残疾人在这里实现就业,回归社会,自力更生。她说,自己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帮助更多残疾人,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人人都有。

新闻推荐

83个数字经济经典应用场景发布

本报讯近日,市数据资源局发布合肥市首批83个数字经济经典应用场景。为深化数字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形成示范引领...

长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丰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