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民政助力幸福长丰
群众的衣食冷暖,是民政人心中最深的牵挂;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是民政人孜孜不倦的奋斗目标。
今年以来,长丰县民政局按照“党建引领、阳光民政”的要求,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层社会治理、民政公共服务等职责,通过一项项惠及民生的举措、一笔笔解决群众燃眉之急的救助资金,切实编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为群众托住了稳稳的幸福。
弱有所扶更有温度
“饺子出锅啦!”随着一声呼唤,热腾腾的饺子端到了餐桌上,村民们边吃饺子边分享着身边的趣事,欢声笑语之中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这幅温暖的画面,来自长丰县双墩镇“双向美好”社会救助服务项目活动现场。11月6日下午,结合立冬吃饺子的传统习俗,双墩镇联合静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尚岗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一起包饺子、团圆又暖意”的主题活动,请来村里的高龄、空巢、留守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公益宣讲、健康监测、包饺子和团体游戏等活动内容,为他们送上一份特别的祝福和温暖。
诸多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服务活动,如今,在长丰县已经惠及千家万户。
围绕社会兜底救助这一重点,长丰县开展以“长情相依、暖丰相随”为主题的社会救助品牌创建活动。截至2021年10月,全县15个乡镇(区)按照方案所要求的“一镇一品”,开展了“双向美好”(双墩镇)、“水乡古镇·携手相助”(庄墓镇)、“温馨家访·情满水湖”(水湖镇)、“巷巷到慰”(朱巷镇)等社会救助品牌项目,投入资金达221万元,吸收社会资金4.1万元。
创建活动主要以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已脱贫人口中失能半失能人员、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未成年儿童等为主要服务对象,开展照料服务、心理疏导、精神慰藉、 技能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救助,累计服务达12597人次。
社会救助品牌创建活动,以“弱有所扶”为目标,以品牌创建为抓手,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实现由传统的单一资金(物质)救助向现代化的“资金(物质)+服务”救助转变,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多元化需求,有效弥补了传统救助政策的不足,做到了既有政策,又有感情。
老有所养更有保障
近日,长丰县陶楼镇石集社区被命名为“2021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成为合肥市四家获得这一荣誉的社区之一。
在石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不仅可以看电视、聊天、阅读图书、练习书法,在棋牌室里娱乐,而且还能花两元钱吃到健康午餐。自2020年以来,石集社区立足于老年人的需求,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卫生服务站“三站融合”建设模式,面向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保健康护等方面的服务。
针对居家老人做饭、吃饭不方便的情况,社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设食堂,为社区65岁以上老人提供午餐,在政府补贴的基础上,老人只需要支付2元就可以吃上健康午餐。为了更好地服务老人,社区还成立“红雁助老”志愿服务队,吸纳社区年轻党员和群众加入,提供紧急呼叫、上门服务、健康咨询、理论宣讲、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各类线上、线下老年服务项目。
石集社区是长丰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长丰县民政局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
截至今年上半年,长丰县60岁以上户籍老人约12.69万,老龄化率16.18%。面对老龄化、高龄化等现状,长丰县积极推进“三级中心”建设,目前已建成县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个、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96个。同时,探索自助互助养老示范点建设和服务,优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环境,采用“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模式,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结合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等设施,配套完善文化、卫生、娱乐等设施设备,在“自治、自愿、自理、自助”的基础上开展统一服务和互助养老服务。
基层治理更有活力
农村社区是农村社会治理和服务的基本单元。近年来,长丰县以“为民、便民、惠民”为宗旨,坚持党建引领,不断补齐农村社区服务短板,完善农村社区服务功能,推进全县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阵地建设,是农村社区服务的基础。该县明确,村级社区服务中心(站)室内总面积不低于 300㎡,村级社区服务中心(站)设有一站式服务大厅、村民议事厅、综合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计划生育服务室、党员(多功能)活动室等。除室内场所之外,村级社区服务中心(站) 设有村民文化广场等室外活动场所,设置村务公开栏、党务公开栏、法制宣传栏等宣传阵地。
同时,成立社区居民调解委员会、社区环境和管理委员会、社区红白理事会、社区楼栋自治委员会、社区协商委员会,选齐配强楼栋党小组长、楼栋长、文体员、治安员、卫生员、物管员、调解员、监督员等“两长多员”工作队伍,推动形成“一居多会”、小区网格、楼院门栋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新格局。
社区治理,如何让居民担当主角?长丰县通过设立居民议事厅,为居民日常议事提供场地,推行“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筹、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的“6步工作法”,建立社区居民自治协商机制,定期收集议题,召开协商会议,及时处理公布协商结果。
泉河路社区老少食堂就是“六步议事”的成果之一。社区老少食堂建立后,与社区三大商超、恒大运动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社区就业技能培训学校共同形成“15分钟生活圈”,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居民即可享受到“衣食住行、文教体卫”等基本服务。
社区服务更有深度
“远亲不如近邻”,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最让人向往。
为发扬农村邻里相亲、守望相助的传统文化,长丰县积极引导居民开展志愿互助服务,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鼓励推动在村级社区服务中心(站)内设置志愿服务站,搭建社区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对接平台。加快培育农村公益性社会组织,建立健全专业社会工作者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专业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的工作机制。
为提升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长丰县民政局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五社联动”为模式,构建“党建引领+社工协同+社会参与”的新格局。
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该县选取吴山镇百花社区、义井镇车王村、庄墓镇刘浅社区为社区社会服务项目首批试点社区。三个试点社区,依托社会服务平台专业社工入户调研,根据服务对象需求进行项目设计,制定系统化、精细化、专业化的服务方案。吴山镇百花社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相对较多,推出“润禾计划”“星火志愿”等具有特色的品牌服务项目;车王村针对村里老年人需求,开展助餐、助医服务。从项目开展至今,已累计为残疾人服务33次,为留守儿童服务121次,为高龄老人服务200余次。
2021年以来,长丰县积极建设社会服务平台,建设7个乡镇社会服务中心,45个社会服务站,旨在培育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扎根基层,引导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在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下一步,该县将总结经验,持续推进,争取到2023年实现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殡葬服务更加惠民
让逝者得以安息,让生者得以慰藉,这是殡葬服务承担的社会责任。长丰县不断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基本殡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加大优质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努力把群众身后事这件伤心事办成暖心事、宽心事。
长丰县自2013年启动殡葬惠民工程,对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实现殡葬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费用减免政策,切实减轻群众负担。2019年,该县在原有基础上扩大殡葬惠民范围,将骨灰运回项目纳入惠民政策,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所需经费由财政承担。据统计,仅2020年,该县全年累计减免殡葬基本公共服务费用300多万元。
农村公益性公墓的建设与管理是推进农村殡葬改革的重要举措,长丰县对此高度重视,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把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列入县政府重点工作和为民办实事事项,近年来,为推动公墓建设,该县财政累计投入700多万元。目前,该县公墓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2021年,该县又出台了《长丰县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管理服务指导意见(试行)》,切实指导各乡镇将新建的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管起来、用起来。
2019年,长丰县出台了《长丰县殡仪专用车辆收购工作实施方案》。收购方案通过后,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了解实施殡仪车统一管理的目的、意义、政策依据及措施。最终,28辆社会殡仪车辆顺利完成收购,现全县殡仪车辆均由两个殡仪馆统一调配。
该县新风殡仪馆建馆于90年代,建设年代较早,殡仪馆内各项设施陈旧。为提升服务能力水平,该县将殡仪馆改扩建项目纳入县大建设项目,投入2300余万元进行全面改造升级,预计年底将全面投入使用。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后祥 通讯员 袁开田
新闻推荐
(上接1版)该项目负责人孙伟杰说:“合肥有相对完备的产业配套、丰富的人才资源以及相关部门专业的产业服务,这些都让我们...
长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长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