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着“稻茬鸭”奔向致富路

合肥日报 2020-11-20 04:07 大字

在长丰县罗塘乡拐集村陈安组,村民们每天都能看见一位老人赶着上千只鸭子出来放养。老人名叫陈山明,今年60多岁,是拐集村西陈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这些鸭子的主人。

早在2014年,陈山明因为肢体二级残疾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原先他自己在家种田,农闲时,和儿子在工地上一起打打零工,维持家用。但是随着年纪变大,工地的活陈山明干不动了。

虽然是贫困户,陈山明没有坐等政府的帮扶,而是选择积极申报产业,通过种西瓜、种大豆、养鸡等扩大收入。一次偶然的机会,拐集村村书记杨丽帮陈山明介绍了专业养鸭的养殖户。2016年陈山明买入了300只鸭苗,当年出栏就卖了15000元,顺利实现了脱贫。

养鸭有了一定收入后,陈山明有了扩大规模的想法,村里积极帮助他联系养殖大户取经,最后选定了“稻茬鸭”。鸭苗一般在8月份购入,秋季水稻收割后就散放在稻茬地里觅食,纯野外放养,成本低,鸭肉品质高,备受市场青睐。

经过多方打听和询问,今年8月,陈山明一次性购入1400多只“稻茬鸭”鸭苗。他在鱼塘附近搭建了一个简易草棚,吃住都在草棚,日夜看护这些鸭子。“现在1400多只鸭子存活率很高,长势也不错,等到12月份基本就能集中上市,预计能有七八万元的收入。”陈山明笑着说。

“陈山明虽然腿脚有残疾,但身体还算硬朗。他这几年一直积极申报产业,村里也尽可能帮助他,于是就鼓励他养‘稻茬鸭’,成本不高,销路也有保障。”杨丽说,如今看到他养殖规模越来越大,收入越来越高,打心底里替他高兴。

据悉,在罗塘乡,像陈山明这样的养殖户还有很多。罗塘乡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产业,鼓励他们不等不靠,积极探索新思路新路径,帮助他们解决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杜刚 蒋艳玲 本报记者 韩婷婷·

新闻推荐

合肥社区大学女性自我成长精品课堂 为女性赋能 助女性发展

2020年10月,合肥社区大学女性自我成长精品课堂获评“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合肥社区大学女性自我成长精品课...

长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长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