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凤传奇两个“店”

合肥晚报 2020-10-18 01:46 大字

溯源千古,双凤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商朝,隶属于商王朝之外的方国,当时以“虎”为名,现称虎方。因其当时青铜器冶铸精巧,品类丰富,有一部分器物颇具地方色彩,为中原地区所不及,其文明开化丝毫不逊中原,可以说,先民们的智慧与精神一直在这片沃土上流传,延续至今。

千秋磅礴浩然史,钟灵毓秀金凤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双凤此地接连由肥东、长丰分领,日益发展繁荣。在步入新时代后,如何更好地促进庐州发展,推动社会繁荣,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1993年,被正式命名为双凤,而初生的双凤也开始为长丰这片孕育希望的土地注入新的活力。

在合肥的城北有很多名叫“某某店”的地方,这说明了曾经这里人群聚集,贸易繁荣。在双凤就有两个“店”值得说道。

大陆明代早期称为大舜集,清道光八年李姓先祖饮香父离世,帝下旨褒扬其为国育有用之才,后又造起牌坊,改名大陆店。

淮海战役胜利后,合肥解放遂成立了肥东县草庙区大陆乡大陆村,1958年后大陆村名称不再使用,改为蔡塘大队。1981年大陆与范巷、上堰、尹岗、杨郢、岗头、圩东、圩西、钱陆、车棚、花元、新庄、宋郢划分后组建成大陆村,现称大陆社居委。如今的大陆社区较之从前,面貌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村民的生活依然保留着许多传统的习俗,不少匠心独运的传统手艺都曾在这片大地上悄然溢彩。

三四十年前,大陆社区还是大陆村的时候,李铁匠便在村子里经营起了一家铁匠铺,靠着精湛的手艺,名扬十里八乡。

即便是如今问起老人们李铁匠的事儿,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孩子们也没有一个不知道的,记忆闪现,回忆似泉涌……

院子一角牛皮篷布搭起的二十多平米的空间里,摆满了各种打铁工具,篷布中央,炉火台前,一个围着皮裙的健壮男人一手拉着风箱,一手在熊熊烈火中用铁夹稳当地夹起一块被烧得通红的铁坯置于一个齐腰的打铁桩上,一锤锤铿锵有力地砸在通红的铁坯上,炙热的火花四处飞溅,溅到了他的身上,溅到了他的手上,他浑然不动,只有炙热的火花与他身上如注的汗水相互交战,火花总是瞬间熄灭。如此反复轮锤了数十下,他又熟练地夹起被打得又扁又黑的铁坯放入炉旁的水池,“扑哧,扑哧”随着翻腾的池水响起来,稍停片刻,黝黑的臂膀和脸庞,在火红的炉火映照下,显得愈加沧桑。

要知道,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农村,机械化大生产还不普及,手艺人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每年春夏之际,耕作收割之时,大陆村每个农户都要准备一次农用工具,盖房的钉子、锄头和铁锨甚至家里使用的锅铲、菜刀之类的家具都需要利用铁匠的煅烧,精心打制。因此村民农户们少不了都要到李铁匠的铺子里去物色物色,置换一番。

就这样,李铁匠家新的一天便在通红的炉火、四溅的铁花和铿锵的落锤声中拉开帷幕。待到东方既白,鸟啾啾鸣叫,屋顶缕缕炊烟,过路客都得早起赶路,李铁匠休息时便自自然然地盘着腿坐在碾盘上吸烟。待到村子里热闹起来,乡亲们听到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就会拿来废铁找到李铁匠,让他打个锅铲,活小,是不要工钱的,等他利用空闲就能打成。

时隔多年,虽然铁匠铺没了,铁匠也不在了,住在回迁楼里的老人们却依稀还能记得曾经的岁月。就像是铁匠铺里火光四溅的铁花,这些记忆也终究消失在时光里。

另一“店”是耿店,双凤凤梅社区最初的起源,可以说是凤梅人最早的记忆。提及耿店村,还有一个有趣的由来。相传在一百多年前,此地有一知名人物名为耿宪桃,其人以耿忠仁义在十里八村颇享称道。他与一赵姓先祖在原来的农村大路边、王氏过街贞节牌坊旁同开了一个杂货店,名为耿店。因此店在当地颇为有名,人们纷纷以其店为名称呼原村落,久而久之,耿店村的名称就定了下来,如今虽然当初的耿姓人家已经移居别处,但这个名字一直沿用了下来。

在耿店村这个地方,杂货店有着特殊的意义。不仅是因为曾经有一个老铺子赋予了此地耿店这个名称,更是因为在这之后的百余年中,也有家杂货店对本地人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老一辈人心中抹不去的美好记忆。

每一天,村里的每一个方向,都来往着去村东老赵家杂货店的人们,那间不大不小却显得分外拥挤的屋子,就好像是这村的心脏,为家家户户输送去必需的养分,还有必需的欢愉。

推开那扇木门,吱呀一声,正好能提醒房内的老掌柜来了客人。屋内一方小天地,竟是暗藏乾坤,柴米油盐酱醋茶自不必说,五金、酒水、香粉、零食、玩具等也俱在其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当时能用到能想到的日用百货,这里几乎称得上应有尽有。

老掌柜姓赵,在此地经营这间杂货店少说也有个三四十年了,店是从父亲手中继承的家业。老赵家的杂货店一直没个名字,村里的人若要提起,都是“去老赵家拿点东西。”这老赵家的杂货店传给当时尚不老的“小赵”,“小赵”也就成了老赵。但是对村里人来说,仿佛并没有什么改变,杂货店还是那家店,老赵家的诚信与仁义也还是丁点儿都没变。

据现在的老人说,当时老赵掌柜可称得上是全村最受欢迎的人物。老人家们都喜欢去赵家杂货店前乘凉,老赵总是贴心地给支几个马扎,闲下来便不忘给老人们添添茶水、时不时地还插上几句嘴。赶上来买东西的大嫂大娘比较挑刺的,事儿比较多的,也从不见急,总是副笑模样应对着,和和气气,不卑也不亢。至于村里的男丁,别的不说,就冲那门后一大桶的飘香米酒,也能把赵家杂货店的门槛踏破。更何况老赵掌柜为人和善又不失豪爽,在这十里八村都是有些名声的。

那时的杂货店不像如今,每家每户都上了账本,来拿什么东西记个账就得。赶上个季末年节,不用老赵掌柜招呼,自然便知道来店里清账。清账也不麻烦,老赵掌柜账本一翻,算盘一打,说多少就给多少,这账本虽然就摆在面前给你看,却也没几个人在意。这是老赵掌柜的对乡里乡亲的信任,也是乡亲们对掌柜的信任。有年一户人家遭了灾,老赵掌柜这账一赊就是几年,也不见催过丝毫,据老辈人说,这事儿在当年可是传颂一时。

时代的车轮转得太快,碾碎了这样乡间杂货店的悠然与宁静,老赵家的杂货店也最终湮没在时代的洪流中。现在听耿店的老人家们闲谈,仍然时不时透露出对赵家老店的怀念,那种人与人之间完全真诚信任的关系,在如今这个时代可称得上是凤毛麟角。所幸的是,老店虽不在,但是在耿店这片沃土上,这样的美好记忆永不褪色。

□韩婷 李云胜/文 榆木先生/绘

新闻推荐

长丰县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公告 (长自然资规公告 [2020] 14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

长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