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理工科的女生少?

济南日报 2020-09-23 11:44 大字

研究表明,女生在理工科学力和成绩上都不逊于男生,但在世界各大院校的理工系所里,一直是男多于女,而且越性别平等的国家越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女生在理科上已经迎头赶上,在文科上则遥遥领先。而左右专业选择的,恐怕还是个人的学科优势。很多理科超过平均水平甚至顶尖的女生,若申请文科专业可以有机会去到更好的学校,又何乐而不为呢?

“男孩子学数理化比较在行”“女孩子家家学什么土木工程,学文科吧。”我们在报大学、定专业、乃至找工作的时候,都不止一次听过类似的话。实际上,在各大院校的理工系所里,也真的是男多于女;就业市场上,数理工程类专业对于男性也格外偏爱。明明高中时理科班有这么多女学霸,许多却报考了经济金融等“文科”专业,所谓的STEM专业(即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下文统一用“理工科”代指)依然是“僧多尼少”。个中原由是什么呢?

女生的理工科能力并不弱

最初人们认为,这是因为“女性天生不擅长理工科”。但这个偏见已经被研究结果打破。大量研究表明,女生和男生在学力和学科成绩上都不逊于男生。而且随着男女平等的脚步加快,女性就更能摆脱歧视的影响,发挥出自己在科学方面的成绩。既然有这么多的女生在成绩和能力上不弱于男生,甚至可以超过男生,那为什么她们不选理工科呢?研究者们很自然地想到,也许是歧视导致了女性不愿踏入理工领域。

“女孩子学不好理工科”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性别刻板印象。它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左右人们的行为模式,让女生们套上“女孩不行”的心理暗示,从而放弃数理化,拥抱文史哲。长久以来学界都认为,消除性别偏见、就业歧视,是让女孩们投入STEM怀抱的关键。

然而,学者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那些性别非常平等的国家,虽然不乏优秀的女工程师、女科学家,但整体看下比例,依然是理科男生多、文科女生多。比如,芬兰的性别平等指数排世界前列,芬兰的父母养孩子,都极力避免灌输性别差距。小女孩从小在外面摸爬滚打,男孩也不忌讳那些比较“温柔细腻”的爱好,在选择专业上,孩子有极大的自主权,一路到就业罕有歧视。但是芬兰大学里理工科的性别差距,却是所有国家中最大的,挪威瑞典也紧随其后。在北欧三国的大学里,STEM专业的女生只占1/4。事实上,清华也没传说中那么夸张——男女比例是68:32。

性别平等的地方,女性依然很少选择理工科。社会研究者把这个现象称为“性别平等悖论”。女生的文科实在太强了

来自美国密苏里大学和英国利兹贝克特大学的研究者海斯伯特·斯杜特和大卫·吉尔里分析了75个国家与地区的47万名学生10年来的PISA数据,再和大学专业的男女比例、各国的性别平等指数相比较,同样发现了“性别平等悖论”。但这次,研究者还发现了另一个数据趋势:当一个国家的女生数学能力越好时,她们的阅读能力会更好,好到大大超过男生。

数据显示,数学和科学成绩中,男生稍占优势,但优势不大。一共有22个国家的男生理科比女生强,但也有19个国家的女生理科比男生强,比如芬兰、瑞典、泰国、越南等。然而,阅读是清一色的女性优势,没有任何国家的男生能在阅读科目上整体超过女生,一个都没有。整体上,女生在理科上已经迎头赶上,在文科上则遥遥领先。而左右个人选择的,恐怕还是每个人自己的学科优势为何。研究者发现的另一个数据趋势就是:大约有超过一半的女生,个人的最强科目是阅读,强于科学和数学;而只有20%的男生阅读科目最强。

许多女生们在数学和科学考场能取得高分,然而在阅读里能取得更高分。对于她们自己来说,选择一个自己擅长的科目,是很容易理解的选择。很多理科超过平均水平、甚至顶尖的女生,若申请文科专业可以有机会去到更好的学校,又何乐而不为呢?

研究者发现,男女性别越平等的国家,女生自己的阅读水平就会更强于数学和科学水平——尽管相关性没有那么明显,但依然能看出这个趋势。相应地,大学进入理工科专业的比例,也就更小。换句话说,在北欧等性别平等的国家,女生们的数学成绩,绝对值上不一定差,然而阅读成绩会好更多,这让她们纷纷走向文科、社科专业的怀抱。而北欧国家有着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女性就会更多地考虑自己的擅长领域、兴趣所在和未来人生规划。也就是说,女生选文科的多,并不是人们刻板印象中的“女生理科不行”,而是“女生理科行,文科更是超级行”。

学科选择是一系列综合的决策和考量。在性别不平等的国家,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女性,则很大可能会憋着一股劲要挤入理工科专业。原因大概是理工科专业的经济回报更高,在投入产出比的考虑下,学理工科更“划算”一点。理工科往往能提供比较稳定的就业机会和相对高的薪水,这就为女性提供了经济独立和社会保障,从而抵消女性在社会上居于的劣势。也不排除女生在家庭的“指导”和影响下选择高回报的专业,从而能够给家庭增添财富。

性别歧视或对男生也产生障碍

我们关注女性在理工科里的“缺席”,努力让更多女性理解理工之美,为有志于进入这个领域的女性扫除歧视障碍。但学者的研究也告诉我们,如果要吸引某些极富天赋的大脑加入探索科学的旅程,仅仅是确保她们有平等的入学机会是不够的。从统计数据来看,女性已经在努力摆脱“女生学不好理工科”的刻板印象,为什么男生的阅读科目成绩却依然整体落后于女生?是不是男生觉得“读书写作是女生的事情”而羞于去做呢?或者觉得“反正我是男的,数理化什么的怎么学都比阅读要强”,甚至找类似于“女生更努力、更自律,所以小时候成绩好”这样的借口——要知道,努力和自律也是学习、工作的重要环节,更是“智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关链接

怎么促进男女平等?

有个新闻,安徽长丰县政府为推进男女平等出台了一个政策:如果一个家庭生了孩子跟妈妈姓,政府奖励1000块钱。看了这个新闻我有点哭笑不得,认为这种政策出来可能要被很多人吐槽。

但看了记者对长丰县主持这件事的官员龚存兵的采访后,我对这个政策有了新的认识。龚存兵说,我们并没有指望这个政策本身改变什么,只是指望这个政策发布之后,在这个县的每一个家庭针对这个问题发生讨论。生了孩子之后,我们要不要跟妈妈姓?我们要不要挣这1000块钱?最后的决定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县家家户户在生孩子要跟谁姓这个问题上,他们觉得这是个选择、这是个问题,我们要讨论,我们要做决定。而不是娃生下来天生就应该跟爸爸姓。龚存兵说,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够了,我们不能指望男女平等这件事,政府出台一个政策然后迅速就达到什么效果,那不切实际,重要的是让人发生讨论。引发大家的讨论,让理所当然的事情不再理所当然。能有多少人贪图这1000块钱真的让孩子跟妈妈姓呢?估计也没有多少,其实政府用很少的一笔财政成本就撬起了一个巨大的舆论杠杆,等于给顽固传统观念撬开了一个缝隙。对促进男女平等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高段的政策。(罗振宇)

也许我们的努力,是为了出现这样一个社会:不管男性和女性,都能充分欣赏文理科各自的魅力,自由选择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有丰富的社会机会发展自己的特长,而不必首先顾虑“学这个能否立足”——只要足够优秀,在哪个领域都能发光。(摘编于果壳网)

新闻推荐

“乡青计划”:在志愿服务中倾注浓浓乡情

本报讯长丰县造甲乡“乡青计划”寓意“乡村振兴,青年先行”,旨在通过有计划地资助青年贫困大学生,受资助者利用假期返乡...

长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长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