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侄儿侄女18载仁义夫妻义举感动乡邻

江淮晨报 2020-09-17 04:45 大字

→李建海夫妇和侄子、叔叔。

本报讯 在合肥长丰县罗塘乡徐庙社区,仁义夫妻李建海、杨传萍的事迹家喻户晓,他们18年来无怨无悔养育侄儿侄女视如己出,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老人14载,义务照顾80多岁的五保户叔叔,孝行义举感动乡邻。

患难突至,为侄儿侄女撑起一个家

2002年,李建海正值壮年的弟弟李涛,突患重病,耗尽家财仍无济于事,没多久就撒手人寰。弟妹因受不了打击,没过两年就离家出走,留下了1岁多的儿子和5岁的女儿无人照料。

“孩子才这么小,我们不管谁管?总不能让他们流落街头!”没有过多考虑,李建海和杨传萍夫妇就将2个孩子接到了自己家里,在他们看来,照顾2个孩子是自己的本分和责任。有人提议将孩子抱养给他人,但是李建海不同意,他说只要有自己一口吃的,就少不了他们姐弟的。妻子杨传萍也很支持他的决定:“血浓于水,不用商量也得我们来养活,苦一点累一点不算什么。”

李建海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好,弟弟治病不仅耗尽家财,还欠了债,母亲2004年突发脑溢血,造成半身不遂瘫痪在床时刻需要人照料,自己的女儿幼小尚需细心养育,再加上侄子、侄女,生活的压力像一块巨石压在夫妻二人的肩上。但夫妇俩并没有退缩,毅然当起了侄子、侄女的“爸爸、妈妈”。原本不易的家庭不仅多了两份碗筷,更是多了两份责任、两份担当、两份辛劳。

无怨无悔,为赡老养小放弃生二胎

“最苦的时候是婆婆瘫痪以后的那几年,三个小孩和一个瘫痪在床老人需要照顾,我都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扛过来的。”回忆起那几年的往事,坚毅的杨传萍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

那几年,李建海为了生计常年在外奔波,杨传萍一个人不但包揽了家里全部的农活,还要伺候瘫痪在床的婆婆和养育三个孩子。“虽然很困难,但是承诺过的事,咬紧牙关也要挺下来。”就这样,这个原本艰难的家在杨传萍手上逐渐地变得温馨幸福起来。

“这些年来,多亏了她,这个家才没有散掉。最遗憾的是,没有再要个孩子。” 李建海说,他们第一胎生的是个女儿,按照农村政策可以再生二胎,2004年妻子杨传萍因劳累意外流产,之后为照顾一家老小,夫妻俩决定不再生二胎。杨传萍说:“今后,侄儿侄女就是我们的亲儿子女儿。”

李建海夫妇视侄儿侄女如己出,自己孩子吃啥穿啥,侄儿侄女就吃啥穿啥。受父母影响,李建海的女儿李姗姗对两个弟弟妹妹也是格外照顾。有什么好吃的,都是紧着弟弟妹妹们吃,弟弟妹妹在外受欺负了,李姗姗总是站出来替他们打抱不平……

苦尽甘来,日子越来越好了

阳光总在风雨后,昨日的苦,已成为一段幸福的记忆。现今,侄女和自己的女儿已出嫁成家,侄子李春扬正在上高职,马上就要毕业走上社会,家里也于2014年被村里评为扶贫户,享受到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两个孩子非常懂事,家里有什么活都主动干。跟我也很亲,遇到什么事都愿意跟我说。”杨传萍告诉记者,让她最感动和欣慰的是,去年暑假,侄子李春扬利用暑假打工赚的一千多元,偷偷给自己和丈夫购买礼物,这让她觉得这么多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他们夫妻俩不仅抚养侄子侄女,悉心照顾瘫痪十几年的婆婆直到去世,现在还主动承担起照顾80多岁五保户叔叔的责任,整个徐庙社区没有不讲他们好的。”罗塘乡徐庙社区主任杨道春说,社区正大力宣传李建海、杨传萍夫妇的事迹,号召更多的村民向他们学习。

“这不算什么,都是我应该做的。”杨传萍说,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婆婆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自己照顾起来也就是多花点时间和耐心。

“那几年我一直在外干活,多亏老叔帮着照应家里,现在他老了,我这个侄子养他是应该的。”李建海说,老叔一辈子无儿无女,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一家会让他安享晚年,为他养老送终。

在李建海、杨传萍夫妇口中,“这都是应该做的”“这没有什么”常常挂在嘴边。简简单单的话语中透露着他们的朴实和善心,他们的孝行善举也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家静通讯员 戴磊 宋琼

新闻推荐

“乡青计划”:在志愿服务中倾注浓浓乡情

本报讯长丰县造甲乡“乡青计划”寓意“乡村振兴,青年先行”,旨在通过有计划地资助青年贫困大学生,受资助者利用假期返乡...

长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