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水库、景观湖 梅冲湖是如何嬗变的
过去,合肥周边乡村的池塘很多,周围农民的饮用水、浇灌农田的水都依靠它们。那时为了争夺灌溉用水,经常发生纠纷,甚至为此闹出人命。
不知道梅冲湖是否有过大的夺水冲突,合肥历史上还真的为塘堰用水制定过“塘示”,在衙门的主持下,约定以燃香计时作为防水时间,不得偷窃防水,违者重罚。而相邻的县乡也有水利纠纷,1977年,安徽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针对长丰、寿县的用水纠纷,专门召开会议。由此可见,水利对于农村、农民的重要性。
塘堰也是有生命的,只有伺候好了,关键时刻才能救你一命。当地流传着一句谚语:挑塘如修仓,秋后大米香。
冬闲,似乎约定俗成是挑塘的好时节。从前的梅冲湖河水清洌,透过波纹可以欣赏鹅卵石的纹路。但梅雨季节一到,冲刷下来的泥沙在塘里越积越厚,时间久了便成了淤泥。村里主事的盘算着要出多少工,每家要上几个劳力,一一吩咐下去,直等到秋后牛卸套、粮进仓。
首先是车水,从仓库里把落满灰尘的水车抬出来,好几个人趴在压杆上,双脚轮番踩踏圆木踏头,用力向后推踏,同时还喊着号子,那场面蔚为壮观。很快水塘就底朝天了,像一口很深的大锅。
这时还不能马上挑塘,要让塘底的淤泥风吹日晒几天,待逐渐变硬可以在上面行走了,再在中间挖出一条如田埂一样的小路,大家沿着这条小路走。
挖泥也是要有技巧,用锹四边切下去,像切豆腐一样,一块正好装一篮子。淤泥散发着阵阵刺鼻的臭味,但却是好肥料。对于挑塘的村民来说,虽臭犹香。
这种靠天收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49年以后,人民政府大力兴办水利,多次掀起兴修塘坝高潮。采取小改大、低升高、拦冲筑坝的方法,拓宽面积,加高塘埂,有效地缓解了非涝即旱的局面。
合肥是从1952年开始掀起了第一次建水库高潮的,梅冲水库就是在大跃进年代从农村当家塘扩容形成的,属于小型水库。
这里先来普及一下库容的概念,按照水利部门的权威划分,总库容在1亿立方米以上的为大型水库,像董铺水库库容为2.49亿,大房郢水库库容为1.84亿,都是属于大型水库;总库容在1000万立方米以上为中型水库;而小型水库又分为小(1)型水库和小(2)型水库,总库容分别在100万立方米以上和10万立方米以上。根据《合肥市水利志》的记载,梅冲水库的库容量为474万立方米,自然划为小(1)型水库。
家住三十庙村的何大姐回忆说,那时她只有6岁,只记得天还没亮,村子里的喇叭就喊了起来,先是播放一首激情昂扬的革命歌曲,然后就是口号式的呼喊声,诸如“谁英雄谁好汉,水库工地比比看”,“修好梅冲水库,为子孙后代造福”。爸爸妈妈每天都是顶星星戴月亮,回到家就累得躺在床上,连饭也不想吃。
有一次,何大姐想爸爸妈妈了,独自一人溜到水库工地。只见好几百人沿着坝埂排开,挑土的、推车的,全都一溜小跑。几个熟悉的叔叔赤膊上阵,嘴里发出嗨哟嗨哟的声音奋力打夯,那场景至今还留在她的脑海里。
那是个激情似火的年代,纯朴的农民对于政府组织他们兴修水库充满了热情,工地上随处可见父子、兄弟、姐妹、夫妻齐上阵的动人情景。
合肥传统意义上的北乡是越来越漂亮了,原先的水库变成了景观湖泊,给周边增加了些许灵动。在美丽的梅冲湖畔,稻田里高楼耸立,岗冲上绿茵铺地,拂岸的杨柳依依,艳红的夏花撩人。
这里在修建梅冲水库的时候还属于肥西县梅冲公社。长丰建县时将岗集公社、梅冲公社和白塔公社3个大队合并,成立新的岗集公社,现在已经划归长丰县双凤开发区。
因为距离合肥实在是太近了,经过几年的开发,这里已经说不好是乡村还是城市。从相关技术资料上可以看出,梅冲水库在兴建初期,设计灌溉面积是8400亩。后来又进行了续建配套,早已经实现设计目标。
梅冲水库附近的农民都对1991年的那场大水记忆犹新,合肥许多地方都被淹没了,但因为之前的几次除险加固,周围的村庄都免遭洪水侵蚀。只是由于来水太猛,溢洪道被冲毁了。后来废除了东边的溢洪道,在水库的西边重新修建了一条更加牢固的新溢洪道。
当然,随着周边农田的逐步消失,梅冲水库的灌溉效益日渐萎缩。而岸边人为美化的痕迹越来越明显,错落有致的石块,姹紫嫣红的花坛,地毯似的草坪,不介绍的话,来此游玩的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是由一口农村随处可见的当家塘演变而来的。
不过在水利工作者的眼里,梅冲水库还是需要不断整修的,即使将来不再作为灌溉用途了,但其防洪的效益仍然没有改变。
□柳丝
新闻推荐
蓄积深水养大鱼 长丰县推动民营经济从“生力军”转为“主力军”
近年来,长丰县以项目推进为核心,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举措,加大政策扶持力...
长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