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寻亲帮助276名流浪者回家

合肥晚报 2019-11-18 01:26 大字

寻亲工作是生活无着流浪人员救助工作的重要一环,为帮助更多受助人员“回家”,合肥市救助管理站创新工作模式,成立“灯塔”寻亲工作室,通过DNA比对、人脸识别、互联网寻亲等手段,架设起一座无形的桥梁,链接求助人员返乡回家之路。今年以来,合肥市救助管理站共为276人成功寻亲回家。

受助人员身份核查难度重重

2015年5月15日,合肥市三十头乡一位热心市民打电话报警称:“我们这里有一名女性,胡言乱语,且有暴力倾向。”

三十头派出所民警接警后将此女子送往合肥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站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将她先行送往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救治。

随着病情的稳定,寻亲工作也同步展开。救助站工作人员多次前往医院进行身份核查,无奈女子只能提供“付继英(音),家住在长丰县”这个模糊的信息。随后,通过后期的公安人像对比和长丰县救助管理站协查,都未能获取有效的身份信息,寻亲工作一度停滞不前。

因女子满足救助落户安置政策,2017年5月,市救助站安排女子来到市社会福利院开始新的生活,并重新落户,享受国家社保及相关待遇。

时隔四年终回亲人怀抱

“家才是最温馨的港湾”,生活在社会福利院的求助者,救助站工作人员依然深深牵挂着他们。

2019年4月,工作人员将其照片发往位于定远的“马义民视频寻亲工作室”作人像对比,很快得到反馈,其身份信息为:傅子英,长丰县杜集乡团结村。

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长丰县救助管理站联系,并与女子家人取得联系。可是,女子家人表示,因为女子走失时间久远,仅凭外表无法确定她就是家中走失人员。市救助站经会议讨论决定,聘请司法鉴定机构做DNA亲子鉴定。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的鉴定显示,就是对方失散多年的亲人。

2019年10月10日,历经四年,在救助管理站和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傅子英一家终于得以团聚。这也成为合肥市救助管理站首例通过DNA比对成功的寻亲案例。

夏晨星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李后祥

新闻推荐

“后备军”变“生力军”全力打造庐阳新兴产业新生代

若是早两年,说起庐阳西北部的大杨产业园,也许即便是生活在庐阳的人对它也没什么印象。这个占地仅1000余亩的工业园区,自...

长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丰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