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九年 再见惊艳 产业富农、脱贫达人、红色基因组成乡村振兴密码

江淮晨报 2019-11-14 07:09 大字

记者与种植无花果的农户张树霞(右)交流。

电商就业扶贫驿站。

走在田间地头,崔兴文(左)向记者介绍“稻虾共养”。

长丰县稻虾米加工服务中心最快年底投用。

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

介绍造甲乡旅游廊道地图。

体验记者: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沈运

体验地点:长丰县造甲乡双河村1926年,这里成立了合肥地区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合肥北乡支部;在这里,有一位村民的脱贫故事走进了联合国日内瓦总部。近日,“我当一天村支书”体验式采访活动来到了长丰县造甲乡双河村。距离上一次记者来这里已时隔九年,两次邂逅,见证了双河村的华丽蜕变。

时隔9年再次邂逅双河不止如初见

双河村位于造甲乡西部,全村总面积7.3平方公里,属于典型的江淮分水岭脊背地区,总耕地面积7789亩,境内有5公里长的双河水库水岸线,自然风光迷人。

9年前,记者第一次来到双河村,当时路面上灰尘很大,除了当地的村民,街上几乎没有其他人。可这次来,双河村的蝶变令人震撼。

在采访车还未到达双河社区前,记者看到,通往家家户户的道路不仅变得宽敞,村里的居住环境更与以往大不相同。通过统一规划设计,像凤群和宋岗这样整齐划一、错落有致的建筑与城市里的小区并无区别。

这种变化绝非偶然。

以“七色彩虹搭建党群连心桥”为主线的双河村,这些年来通过产业扶贫、经营主体带动(电商扶贫)、公益性岗位、光伏、教育资助等来增加村集体收入,带领居民走上了产业兴村、旅游扶贫、强农富民之路,在服务民生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在双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孙贵晋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位于双河社区的长丰县稻虾米加工服务中心。孙贵晋说,这个服务中心最快年底投入使用,如今已建成日烘干虾田稻200吨生产线一条。

“我们预计该项目达产后能实现年产值8000万元,年缴纳销售税金及附加和所得税共计50万元。可带动50人就业,人均工资能达到一年6万元,可以解决周边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及做好部分脱贫工作。”孙贵晋说。

3年前,“保护母亲河行动”红星美凯龙青年爱心林项目也在双河社区落地。不仅如此,村民们还开办了合肥市首家垃圾兑换超市,成为农村环境卫生创建的示范村。这些年来,双河一直践行着在发展的同时不忘保护蓝天碧水的宗旨。

位于游客接待中心的乡贤馆里记载着从这里走出的乡贤们,包括服务名人孙贵晋、公知达人崔跃松、安徽好人崔化田、致富能人徐先行、创业新人徐亮、自强之星崔兴文、向上向善青年曹涛等一批党员群众代表。如今的双河已形成了“党风带民风,支部带全部,党员带全员,党内带党外,先进带后进”的良好氛围。

稻田里翻出“金疙瘩”“脱贫达人”名扬联合国

午后的双河村,记者见到了一位虽行动不便,但仍在田间忙活的大叔,他就是村民崔兴文。

2018年9月,在日内瓦万国宫举办的“中国改革开放与人权发展”展览开幕式上,一部题为《老汉身残志坚“淘虾金” 愿入党帮助乡民勤致富》的采访微视频引得诸多国际观展人员驻足。视频中的人物正是家住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造甲乡双河村的脱贫户崔兴文。他有着什么样的事迹,能走进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中国改革开放与人权发展”展览?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崔兴文所在的稻田里。

“之前的小龙虾一般在5月上市。我们现在的小龙虾提前到2月底就可以上市了。小龙虾上市早,它的价格就高。我们2月上市的小龙虾能达到40-50块钱一斤,6月的小龙虾都降到20块钱以下,分不同规格,一般在10块到20块钱之间。”

此时,崔兴文正在往田里灌水,他告诉我,田里的虾苗刚放下去不久,差不多年后就能收了。“只要冬季小龙虾繁殖好,春天你就可以放心地去卖小龙虾了。正常的一桶小龙虾春天都能卖到四五百块钱。”说起小龙虾的收成,崔兴文一脸自豪。

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3岁时崔兴文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了左下肢终身残疾。时至婚龄,他与患有智力一级残疾的妻子陈艳结合。围着家中的“一亩三分地”,崔兴文曾尝试过稻田养泥鳅、养黄鳝,几乎所有成熟的稻渔种养模式他都做过尝试,结局却都不尽如人意。其间,他也放弃过,去城里炸臭豆腐,上工地拎泥桶。苦于妻子需要照料,最终还是不得不回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说来也巧,有次我在网上发现,原来养殖龙虾不仅不需要出重体力,而且成本低,利润大。既能保证‘口粮’,又能养虾挣钱。”于是崔兴文潜心钻研,探索“稻虾共养”。

在研究养虾技术后,他大胆尝试,利用扶贫贷款,将家中10余亩稻田改造用于试验。第一年,他就运用这种模式,将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季双收。他告诉我,那时水稻不仅没怎么减产,10余亩小龙虾还卖了4万多元,随即光荣脱贫。

作为村里最早的“淘虾金”,崔兴文探索的创新模式不断引来当地人学习,如今,也让更多的贫困户与普通群众在稻田里翻出“金疙瘩”成为了可能。

传承红色基因 发展红色旅游

在双河,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全村最高的建筑——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碑。双河社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合肥地区第一个党组织的诞生地,历史上发生过著名的“双河集农民暴动”。

听村里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座纪念碑材由整块黄岗岩原石雕刻而成,全碑重约78吨,直插入地下,昭示着每一名共产党员对共产主义的信仰都应当坚若磐石。

碑后的纪念馆是合肥著名的“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1926年,此地成立了中共合肥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合肥北乡支部,而首任支部书记崔筱斋即为双河社区人。现如今此地已成为合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中共长丰县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

目前,纪念馆正在进行装修,对展陈进行提档升级。未来这里也将展出更加丰富的史料与文物。通过革命情景设计,拓展穿红军服、走红军路、住红军屋、吃红军饭等体验型红色旅游项目,达到寓教于形的效果。

“让大家通过参观,能更加深切感受到先烈们伟大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也为青少年提供了学习历史人文知识的良好环境,使这里成为当代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载体。”孙贵晋说。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沈运/文 高博/摄

■记者手记

九年再见我被这里的奋斗面孔感动

体验当一天村支书下来,我最大的感受莫过于双河村的发展变化之快,同时深刻体会到双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孙贵晋对村里的辛勤付出。在走访农户中,她对每一农户的家庭成员和具体情况都了然于心。

孙贵晋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回家乡创业,并与她取得联系。这个消息着实振奋人心。

村里通过“爱家乡、议发展”形式,弘扬乡贤文化,吸引乡贤队伍投身家乡振兴,如今这里不仅建成了一座乡贤文化馆,兴建公益性扶贫农产品格子铺,为社区旅游扶贫事业发展“培带”出生力军。

合肥市牛耕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亮利用“互联网+农产品”的思维建设电商服务中心,发展乡村互联网经济。通过科技赋能农业,让服务创造价值,为村里虾稻从业者增收致富找到科学方向,同样也为长丰县虾稻产业优化升级提供智慧方案。在参观中,我了解到该公司还获全国工商联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颁发的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称号。

在孙书记的陪同下,我还参观了村里的瓜果大棚。与种植无花果的农户张树霞聊天中,我认识到产业发展对于村里大伙来说就是希望。

如今,造甲乡已形成“一路一带”旅游廊道,这里不但有红色革命的闪光足迹,更有双河水库的旖旎风光、万亩稻虾的嬉戏闲趣、千亩瓜果的采摘体验。

刚抵达时,我看到的是双河村发展的惊人之变,一天村支书当下来,我看到的是这变化背后众人拾柴的奋斗合力。一别九年,再见时的这一面,充满动人的正能量。

新闻推荐

读懂这片土地的“一颦一笑” 一桥一水,民生大事总关情

在代田埠村民组村民家了解实际情况。现场了解村民戴帮本的鱼塘。和村支书一起在白圩村勘察打井点。时间...

长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长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