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别,再见惊艳 产业富农、脱贫达人、红色基因组成振兴密码

合肥晚报 2019-11-14 00:59 大字

高博 摄

体验记者: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沈运

体验地点:长丰县造甲乡双河村

1926年,这里成立了合肥地区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合肥北乡支部;在这里,有一位大叔的脱贫故事走进了联合国日内瓦总部。近日,我作为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以“一日村支书”的身份来到长丰县造甲乡双河村。距离上一次我来到这里,已相隔九年,两次邂逅,我见证了双河村的华丽蜕变。

双河不止如初见

【九年再见,天差地别】

双河村位于造甲乡西部,全村总面积7.3平方公里,属于典型的江淮分水岭脊背地区,总耕地面积7789亩,境内有5公里长的双河水库水岸线,自然风光迷人。

九年前,我第一次来到双河村。我依稀记得路面上灰尘很大,除了当地的村民们街上几乎没有其他人。可这次来,双河村给我带来的震撼超乎我的想象。

在采访车还未到达双河社区前,我看到,通往家家户户的道路不仅变得宽敞,村里的居住环境与以往大不相同。通过统一规划设计,像凤群和宋岗这样整齐划一、错落有致的建筑与城市里的小区并无区别。

这种变化绝非偶然。

以“七色彩虹搭建党群连心桥”为主线的双河村,这些年来通过产业扶贫、经营主体带动(电商扶贫)、公益性岗位、光伏、教育资助等来增加村集体收入,带领居民走上了产业兴村、旅游扶贫、强农富民之路,在服务民生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在双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孙贵晋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位于双河社区的长丰县稻虾米加工服务中心,孙贵晋说这个服务中心最快年底投入使用,如今已建成日烘干虾田稻200吨一条生产线。

“我们预计该项目达产后能实现年产值8000万元,年缴纳销售税金及附加和所得税共计50万元。可带动50人就业,人均工资能达到一年6万元,可以解决周边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及做好部分脱贫工作。”孙贵晋说。

三年前,“保护母亲河行动”红星美凯龙青年爱心林项目也在双河社区落地。不仅如此,村民们还开办了合肥市首家垃圾兑换超市,成为农村环境卫生创建的示范村。这些年来,双河一直践行着在发展的同时不忘保护蓝天碧水的宗旨。

位于游客接待中心的乡贤馆里记载着从这里走出的乡贤们。包括服务名人孙贵晋、公知达人崔跃松、安徽好人崔化田、致富能人徐先行、创业新人徐亮、自强之星崔兴文、向上向善青年曹涛等一批党员群众代表。

如今的双河已形成了“党风带民风,支部带全部,党员带全员,党内带党外,先进带后进”的良好氛围。

田间忙碌的崔大叔 他可不是一般人

【他是故事传到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中国脱贫人”】

午后的双河村,我见到了一位虽行动不便,但仍在田间忙活的大叔,他便是村民崔兴文。

2018年9月,在日内瓦万国宫举办的“中国改革开放与人权发展”展览开幕式上,一部题为《老汉身残志坚“淘虾金” 愿入党帮助乡民勤致富》的采访微视频引得诸多国际观展人员驻足。

视频中家住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造甲乡双河村的脱贫户老汉正是他。他有着什么样的事迹,并走进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中国改革开放与人权发展”展览?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充满好奇心的我来到了崔兴文所在的稻田里。

“之前的小龙虾一般在5月份上市。我们现在的小龙虾提前到2月底就可以上市了。小龙虾上市早,它的价格就高。我们2月份上市的小龙虾能达到40到50块钱一斤,6月的小龙虾都降到20块钱以下,分不同规格,一般在10块到20块钱之间。”

此时,崔兴文正在往田里灌水,他告诉我,田里的虾苗刚放下去不久,差不多年后就能收了。“只要冬季小龙虾繁殖好,春天你就可以放心地去卖小龙虾了。正常的一桶小龙虾春天都能卖到四五百块钱。”说起小龙虾的收成,崔大叔一脸的自豪。

在交谈中我了解到,3岁时崔兴文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了左下肢终身残疾。时至婚龄,他与患有智力一级残疾的妻子陈艳结合。围着家中的“一亩三分地”,崔兴文曾尝试过稻田养泥鳅、养黄鳝,几乎所有成熟的稻渔种养模式他都做过尝试,结局却都不甚如人意。其间,他也放弃过,去城里炸臭豆腐,上工地拎泥桶。苦于妻子需要照料,最终还是不得不回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说来也巧,有次我在网上发现,原来养殖龙虾不仅不需要出重体力,而且成本低,利润大。既能保证‘口粮’,又能养虾挣钱。”于是崔兴文潜心钻研,探索“稻虾共养”。

在研究养虾技术后,他大胆尝试,利用扶贫贷款,将家中10余亩稻田改造用于试验。第一年,他就运用这种模式,将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季双收。他告诉我,那时水稻不仅没怎么减产,10余亩小龙虾还卖了4万多元,随即光荣脱贫。

作为村里最早的“淘虾金”,崔兴文探索的创新模式不断引来当地人学习,如今,也让更多的贫困户与普通群众在稻田里翻出“金疙瘩”成为了可能。

创新形式升级红色旅游 【让红色主旋律在双河奏得更响】

在双河,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全村最高的建筑——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碑。双河社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合肥地区第一个党组织的诞生地,历史中发生过著名的“双河集农民暴动”。

当我站在此碑下,看着碑文,心潮澎湃。

听村里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座纪念碑材由整块花岗岩原石雕刻而成,全碑重约 78吨,直插入地下,昭示着每一名共产党员对共产主义的信仰都应当坚若磐石。

碑后的纪念馆是合肥著名的“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1926年,此地成立了中共合肥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合肥北乡支部,而首任支部书记崔筱斋即为双河社区人。现如今此地已成为合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中共长丰县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

目前,纪念馆正在进行装修,对展陈进行提档升级。未来这里也将展出更加丰富的史料与文物。通过革命情景设计,拓展穿红军服、走红军路、住红军屋、吃红军饭等体验型红色旅游项目,达到寓教于形的效果。

“让大家通过参观,能更加深切感受到先烈们伟大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也为青少年们提供了学习历史人文知识的良好环境,使这里成为当代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载体。”孙贵晋说。

记者手记

九年再见,我被这里的奋斗面孔感动

体验当一天村支书下来,我最大的感受莫过于双河村的发展变化之快。同时深刻体会到孙贵晋对村里的辛勤付出。在走访农户中,她对每一农户的家庭成员和具体情况都了然于心。

孙贵晋告诉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回家乡创业,并与她取得联系。这个消息着实振奋人心。

村里通过“爱家乡、议发展”形式,弘扬乡贤文化,吸引乡贤队伍投身家乡振兴,如今这里不仅建成了一座乡贤文化馆,还兴建公益性扶贫农产品格子铺,为社区旅游扶贫事业发展“培带”出生力军。

合肥市牛耕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亮利用“互联网+农产品”的思维,发展乡村互联网经济。通过科技赋能农业,让服务创造价值,为村里虾稻从业者增收致富找到科学方向,同样也为长丰县虾稻产业优化升级提供智慧方案。在参观中,我了解到该公司还获全国工商联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颁发的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称号。

在孙书记的陪同下,我还参观了村里的瓜果大棚。与种植无花果的农户张树霞聊天中,我认识到产业发展对于村里大伙来说就是希望。

如今,造甲乡已形成“一路一带”旅游廊道,这里不但有红色革命的闪光足迹,更有双河水库的旖旎风光、万亩稻虾的嬉戏闲趣、千亩瓜果的采摘体验。

刚抵达时,我看到的是双河村发展的惊人之变,一天村支书当下来,我看到的是这变化背后众人拾柴的奋斗合力。 九年一别,再见时的这一面,充满动人的正能量。

新闻推荐

业主心慌!合肥一新交房项目问题多多

2019年已临近末尾,一批住宅项目也迎来了一个较为集中的交付期。近日,合肥市长丰县文德凯旋门项目迎来交房,但多位业主反映,自...

长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丰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