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证明”禁而不绝 社区公章真不是什么“万能章”

淮河晨刊 2019-08-27 08:08 大字

建新社区工作人员登录蚌埠市公共信息化用户中心(龙子湖区)系统,在社区证明服务平台使用规范版本开具证明。建新社区工作人员为开具的证明盖章。补办婚姻证明,社区要出具两人是夫妻的证明;经济收入证明,社区要出具无业、无经济收入来源的证明;摔伤就诊使用医保,社区要出具在家、自己摔倒或不是与别人发生纠纷导致的证明;房产过户,社区要出具两人是父子关系的证明……

对于很多居民来说,社区的公章似乎是万能章。而对于社区工作人员来说,这些纷繁复杂的证明盖也不是,不盖也不是,真让人头疼。近日,记者就探访了多个社区,挖掘出一大批的“奇葩”证明。

“证明电动车是我的”

“我当时就讲,社区又不是卖电动车的,怎么能开证明说这个电动车是你的呢?”8月21日,龙子湖区建新社区,社区副主任黎静至今记得那次就是否开具证明而发生的争执。

今年5月下旬,蚌埠市对电动三轮、四轮车以及三轮摩托车的生产、销售、行驶等环节进行严查和处理。建新社区居民张先生的电动三轮车被交警扣押,当值交警告诉张先生,如果想要回电动车,就要证明电动车是他的。可张先生的电动车没有登记,购车发票已经丢失,当场无法证明对电动车的所有权。交警给张先生讲了个可行的“法子”,让他去所居住的社区开具证明,证明电动车是他的。

“你什么时候买的?在哪买的?也没有经过社区,你讲怎么证明?”黎静和当场几位社区工作人员就表明了态度,“没有证明就拿不回电动车!”张先生讲了他的难处。双方争执了有近半个小时,最终社区还是开具了证明。

“这证明开得没底气!要是有人反问社区你怎么能证明?还真不好讲。”黎静说,“这几年社区开具的证明进一步规范,类似‘我爸是我爸’‘我们是夫妻’等‘奇葩’证明仍然存在,不少已经超出社区证明涵盖范围。”

流动人口加大社区用章难度

“社区理应掌握辖区内居民的基本情况,如果一个人长期在社区居住,房子也在社区,那我们对他们的情况肯定熟悉。”两站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史春琴说,“但是,以两站社区为例,有些人租房子或买了房子,户籍不在这,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还见不到人,那就没法掌握情况,突然有一天来社区,要求证明他们是夫妻关系,有几个子女,这确实有些难为社区。”

史春琴为记者举了个例子:儿子或女儿的户口从父母户口本中迁出,不在一个户口本上,社区工作人员就没法证明母女关系,只能到派出所查询。她表示,即使在一个户口本上,也存在重组家庭的可能,并不能完全证明是亲生母女。“之前有居民要开母女、婆媳关系证明上交给法院,解决房产过户问题,我们没法证明,最后还替她跑了一趟派出所,调档案回来开了证明。”她说。

还有很多“奇葩证明”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在两站社区用章记录本上看到:社区居民陈先生因与妻子感情不和等原因,最终由法院判决离婚,但判决书上把“陈先生”写成了“成先生”,一年后,陈先生再婚,就出现了无法进行婚姻登记,需要社区证明陈先生和“成先生”是同一个人。两站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史春琴告诉记者,还好陈先生户口没有迁出,并且常住在社区,不过我们也例行核实情况,最终为他出具了证明。

“婆婆是我们社区居民,前段时间因病去世,媳妇处理完丧事后来社区,要求出具丧假证明,不然回单位会被扣钱。”建新社区副主任黎静说,“问题是媳妇不在我们社区居住,社区工作人员对她也没有了解,这证明怎么出?只好上门调查,请其婆婆家人和邻居作证,最后社区才为她出具了证明。”

社区呼吁请居民理解

“社区开具了证明是要承担责任的,我们对此感到有很大压力,所以要写上为什么事开办的证明,或是谁谁口述情况。”张公山社区长丰联工委党总支书记苏静说。据她向记者介绍,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居民生活在社区里,社区就理所应当能够掌握居民的各种信息。“社区不是一个政府部门或执法部门,而且社区居民人口众多,很多还是流动人口,因此,对于居民的婚姻、收入、住房、犯罪记录等情况,社区无法准确掌握和了解。”

对于确实无法开具证明的,社区工作人员只能婉言谢绝。“一些居民理解,而一些居民认为社区故意为难,因此大吵大闹。”建新社区党委书记于红说,“我们其实也想为居民做好事,但是我们对每个居民的具体情况了解有限。为居民开证明原本是好事,但是不负责任的证明,不仅可能好心办坏事,还有可能引起官司等。”

社区减负要多部门配合

究竟该如何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记者就此采访了蚌山区民政局副局长邹波,“为社区减负是区民政局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也一直致力推动该项工作开展,另外,此项工作也引起了区政协委员的关注。”他说。邹波还告诉记者,他对相关提案这样回复:区委组织部牵头,区民政局配合,严格落实《安徽省民政厅、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的通知》(皖民基字[2015]133号)精神,开展进社区工作事项清理工作,制订具体的进社区工作事项。各级党政部门、群团组织和有关单位,凡有事项要进入社区的,须经市、区社区建设领导机构研究同意,未经批准的一律不得进入社区,严格执行社区工作准入制。通过减轻基层负担,推进社区工作转型和作风转变,提升社区服务群众的效率。

“近几年,市、区分别出台过为社区减负的文件,但各单位执行并不到位,社区负担并没有明显减轻,所以需要各单位配合执行,社区才能有效减负,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区划地名科工作人员殷月说。

邹波表示,减轻基层的证明负担,根治“证明多”的问题,就得简政放权做足“减法”,减少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前置审批、审批层级,从根本上减少证明事项的需求。他还建议,加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进一步打破信息孤岛,尽量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政府通过信息共享可以获得的证明材料,取消所有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切证明事项。与此同时,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力推进全程上网办理,促进办事部门公共服务相互衔接,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从源头上避免“奇葩证明”等现象。

新闻推荐

公园的早晨李海波

安徽长丰李海波摄

长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丰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