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留住本土“味道”,彰显与众不同 民盟安徽省委呼吁,打造安徽省农业品牌需要在抓牢“特色”上做好文章

江淮时报 2019-08-09 10:56 大字

特色是农业之“魂”、之“根”、之“本”,要想打造安徽省农业品牌就需要抓牢 “特色”做文章。民盟安徽省委日前呼吁,安徽省今后应围绕不同地区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好特色农业。

安徽省地处中原腹地,是西部开发和“一带一路”的枢纽,链接“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地理区位优越,境内有山、江、河、湖及平原地带,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而且农业气候条件适宜,农业品种资源丰富,为发展特色农业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围绕地域特点

发展皖南山区特色农业

皖南山区以丘陵为主,由于地势不平,无法大规模耕种粮食作物。民盟安徽省委建议,发展皖南丘陵地区农业,首先要开发适合丘陵地区的农业生产机械,加强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进现代农业理念,大力发展茶、竹笋、蘑菇、核桃、甘薯、豆、玉米、西瓜、油菜、烟叶等经济作物。同时,可以围绕徽文化合理规划新农业村建设,发展山区休闲式农耕文化系列农家乐。突出整体规划

发展大别山区特色农业

大别山区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海拔差异较大,有丰富的山核桃、板栗、松子、花生、瓜子、开心果、茶叶、葛粉、百合、高山蔬菜、山野菜、杂粮等山区农副产品,但品牌培育滞后,产业体系不健全,区域农产品“一流资源,二流加工,三流包装,末流价格”,制约山区特色经济的发展。民盟安徽省委建议,今后要依靠特色农产品打造“特色成块、基地成片、产业成带、集群发展”等区域整体规划,推进大别山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坚持生态优先

发展长江经济带特色农业

安徽省六成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布局在沿江区域,约七成的外资流入了沿江区域,沿江区域的GDP占全省近三分之二,对安徽省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盟安徽省委认为,安徽省沿江地区主要是水稻、油料、蔬菜、水产养殖、禽类养殖等农产品为主。因此今后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对长江农业经济带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优先发展与民生有关的农产品。转变生产方式

发展江淮分水岭区域特色农业

江淮分水岭区域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安徽省长江淮河的分界线,也是皖江城市带和合肥经济圈与皖北四化同步发展试验区连接的纽带,有丘陵、河、湖、平原地带,除生产水稻、小麦主粮外,已建成棚室蔬菜、草莓、畜禽养殖、“双低”油菜、低油花生等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区域农产品特色明显。民盟安徽省委建议,发展江淮分水岭区域特色农业,要改变粗放型生产方式,解决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生产加工环节少、生产效率低以及“靠天收”等问题。凸显生态农业

发展环巢湖都市区特色农业

环巢湖都市农业区域靠近城市,民盟安徽省委建议,今后应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为取向,打造环巢湖区域现代农业的生态蓝图。大力加强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生态林等建设;不断优化完善大圩葡萄节、长丰草莓节、撮镇荷花观赏节、中垾番茄节、巢湖开湖节等一系列休闲农业节。形成集生产科普、休闲体验、旅游观光、生态景观、农渔风情为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农业产业带,凸显环巢湖生态农业。改变耕作方式

发展淮北平原特色农业

淮北平原农业区,耕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7.8%,是安徽省重要的粮、棉、油、烟、麻、果产区,但目前粮食产量在全省处于中下等水平,低产面积还很大,低产土壤约占耕地面积的60%,其中又以砂姜黑土面积最大,约有1800万亩,区内饲草、饲料资源较好,可以用来发展畜牧业。适合小麦、果品种植。民盟安徽省委指出,今后如何改变小农耕作方式,打造特色农业是淮北平原目前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本报记者周晓东

新闻推荐

12.9亿多元支持40个县建设高标准农田

本报讯(记者郑莉)近日,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发出关于下达农业生产发展专项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本次计...

长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长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